原创:解放军陆军,一个王牌主力军,1984年,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解放軍部隊七八十年代建設的問題。例如百萬大裁軍、各個軍兵種的調整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我國80年代前期的35個軍。截止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前,解放軍陸軍的各個軍區,合計下轄了35個軍。那么,每個軍到底下轄了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解放軍陸軍七八十年代的建設。
冷戰時期的蘇聯軍隊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我國的軍區劃分。從1955年開始,我國的軍區數量,一直在反復調整和合并。例如50年代,我國總計劃分為13個軍。到了60年代,西藏軍區、內蒙古軍區被降級,劃入了成都軍區、北京軍區管理。我國形成了11個軍區的框架模式,截止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前,我國一直是11個軍區的框架。70年代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就是這一時期的事情。
當年的11個軍區,分別是: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烏魯木齊軍區、濟南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廣州軍區、福州軍區、南京軍區。每個軍區的作戰任務和目標不同,因此,各個軍區駐扎的部隊數量、武器裝備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在60年代中期之前,南北各個軍區的部隊數量,還是比較均衡的。
70年代的越南軍隊
但是,從60年代中后期開始,情況出現了全面變化。蘇聯在遠東、中亞、蒙古的駐軍數量,從10多個師,一口氣增加到了50多個師。尤其是60年代末期—70年代前期,總兵力達到了108萬左右,形成了百萬大軍壓境的復雜局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解放軍陸軍的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各個軍區的兵力部署,也需要全面調整。
從6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南方各個軍區的一部分軍,開始先后北調,進一步加強北方各個軍區的力量。例如昆明軍區的54軍,廣州軍區的43軍,北上劃入了武漢軍區,成為了全軍的戰略預備隊。福州軍區的28軍、南京軍區的27軍,北上劃入了北京軍區,進一步加強了華北一線的防御力量。當年,大同、張家口、赤峰等地,屬于必須堅守的要地,決不能放蘇軍機械化集群南下。
與此同時,我國還重新組建了一些之前撤銷的部隊,例如昆明軍區重新組建了11軍、蘭州軍區重新組建了19軍、福州軍區重新組建了29軍、武漢軍區重新組建了17軍(后來撤銷)等等。截止80年代前期,解放軍總計下轄了11個軍,合計下轄了35個軍。從1975年開始,全軍開始推行甲種、乙種步兵師的概念模式。
由于具體的任務、作戰目標不同,七八十年代,35個軍的兵力、武器裝備框架,存在明顯的差異。當時,北方的各個軍,基本上是一個軍下轄2個甲種步兵師、1個乙種步兵師。南方的各個軍,基本上是一個軍,下轄2個乙種步兵師、1個甲種步兵師。南方各個軍區的部分部隊,甚至出現了1個軍只下轄2個步兵師的情況。
具體來說,在各個軍區中,沈陽軍區下轄16軍、39軍、40軍、23軍、64軍、68軍等6個軍,北京軍區下轄38軍、24軍、27軍、28軍、63軍、65軍、66軍、69軍等8個軍。上述兩個軍區,堪稱兵強馬壯、精銳云集,擁有很強的機動性和攻擊能力。以38軍、39軍為例,一直屬于全軍精銳之一。
蘭州軍區下轄了19軍、21軍、47軍等3個軍,烏魯木齊軍區沒有下轄軍一級的部隊,直接管理了幾個師。在我國北方一線的各個軍區中,西北方向以防御為主。例如蘭州軍區,一方面需要增援烏魯木齊軍區,另一方面必須堅守寧夏一線,等待兄弟部隊西進增援。濟南軍區下轄67軍、26軍、46軍等3個軍,武漢軍區下轄20軍、43軍、54軍等3個軍。
上述兩個軍區很有特點,都承擔了全軍戰略預備隊的職能,能夠向各個方向鐵路機動、部署。南京軍區下轄第1軍、12軍、60軍等3個軍,福州軍區下轄了31軍、29軍等2個軍。上述兩個軍區的作戰任務,非常明確,以發起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大型島嶼爭奪戰為主。
廣州軍區下轄41軍、42軍、55軍等3個軍,昆明軍區下轄了11軍、14軍等2個軍,成都軍區下轄了13軍、50軍等2個軍。那么,七八十年代,各個軍到底有多少兵力呢?我們參考一下1979年參戰的9個軍,從以下的9個軍,看一下各個軍的兵力情況。
1979年,參加南疆戰事的9個軍,分別是:11軍、13軍、14軍、42軍、43軍、41軍、55軍、50軍、54軍。昆明軍區的11軍,原本只有2萬余官兵。參戰之前,陸續增加補充了18000多人。14軍,原本擁有25000多官兵。參加之前,陸續增加補充了16000多人。不僅僅是昆明軍區,成都軍區、廣州軍區的各個軍,也是類似情況。
成都軍區的13軍,原本只有2萬余兵力。參戰之前,陸續補充增加了15000多人。50軍,原本擁有兵力2.2萬人左右,參戰之前,陸續增加補充了18000多人。廣州軍區的55軍,原本擁有兵力26000多人,參戰之前,陸續增加補充了17000多人。42軍,原本擁有兵力3萬余人。參戰之前,陸續增加補充了13000多人。
與南方各個軍區的部隊相比,作為全軍預備隊,武漢軍區南下的43軍、54軍,框架明顯更加完整一些。武漢軍區的54軍,原本擁有33000多名官兵。參戰之前,陸續增加補充了7000多人。關于43軍的數據,作者沒有查到。大家可以以南方各個軍的兵力和框架模式,反推一下北方各個軍區的情況,尤其是華北、東北方向,屬于主力云集的方向。
1985年,我國進行了著名的百萬大裁軍,昆明軍區、福州軍區、烏魯木齊軍區、武漢軍區被撤銷,11個軍區的框架,進一步調整為7大軍區。同時,撤銷了11個軍、38個師。在歷經這一次大裁軍之后,解放軍陸軍的各個軍,開始從以步兵為主的軍,改變為24個集團軍。原本直接隸屬于軍區管理的各個坦克師、炮兵師和高炮師,編入了各個集團軍管理。
關于七八十年代解放軍部隊發展、建設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問題。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解放军陆军,一个王牌主力军,1984年,到底有多少兵力?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上世纪德国人打捞出唐代沉船,里面六
- 下一篇: 原创:1929-1933经济危机为什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