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世纪德国人打捞出唐代沉船,里面六万多件文物,为何我们没买?
德國人打撈的這艘唐代沉船,被命名為“黑石號”,最早是1998年馬六甲海峽南部海底發現位置,在對外界保密的情況下,悄悄挖掘、悄悄研究、悄悄約售。直到2005年,這家德國公司確定買家后,才對外宣布重大考古發現。
買家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新加坡,一家叫“圣淘沙休閑集團”的公司,以3500萬美金整體拿下“黑石號”寶物。那么,為什么中國人沒買?是不知道信息,還是不想買,或者是其他原因。毋庸置疑,中國人當然想買,畢竟這艘船上的貨物,就是唐代的中國貨。
2002年得到消息的中國收藏圈,已經有個人或者單位發出購買意向,比如揚州、上海、湖南等地的文博單位。但是,德國公司開價4000萬美金的整體價,拒絕不零售打撈品。這個價格在當年有些虛高,中國買家出不起,就只好罷手。
“黑石號”沉船,根據船上的物品,專家們推測是1艘開往阿拉伯帝國(中國古代稱之為“大食”)的商船。具體是中國制造的帆船,還是阿拉伯人造的帆船,由于木質全體已經全部爛掉,現在還沒有定論。
幸運的是,那些從船上打撈出來的大量寶物,經過整理之后在新加坡海事博物館里公開展示,人們可以通過這些文物感受曾經繁盛的古代海上貿易。為配合文物展示,新加坡還復原出“黑石號”船模,為2桅2帆的尖頭尖底船,造型明顯是中國特色。
“黑石號”船上,98%的貨物是陶瓷,其中1批長沙窯瓷碗,透露出沉船時間。這批瓷碗寫有“唐代寶歷二年”(公元826年)的銘文,專家結合船上八角茴香的碳十四測定,推定沉船年代為公元9世紀上半葉。
唐朝的時候,中國產的陶瓷是熱銷西方的產品,其價值遠遠超過黃金。無論是阿拉伯帝國,還是歐洲宮廷,貴族們可以有1個金碗,卻不一定有1個精美的中國陶瓷。由于陶瓷不適合在路上物流轉運,小哥們不小心就容易打碎,因此主要的貿易路線是海上。
除去陶瓷之外,“黑石號”還出土一種珍貴貨幣,即“開元通寶”。這種貨幣的開鑄,意味著中國貨幣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發展為“通寶幣制”,后世沿襲近1300年。總而言之,“黑石號”有很多珍貴的中國產文物,如果中國人能夠買來放在國內展覽,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上世纪德国人打捞出唐代沉船,里面六万多件文物,为何我们没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英国上校如何评价明朝火器
- 下一篇: 原创:解放军陆军,一个王牌主力军,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