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上校如何评价明朝火器
要說同時期西方人對明代火器的評價,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就是幾百年后的謨區查。
謨區查(Charles Ralph Boxer)
謨區查自然不姓謨,這是他自己起的中文名,此人英文原名是查爾斯·拉爾夫·博克瑟,1904年生人,其父系第二次伊普爾會戰中陣亡的英軍林肯郡團上校。
軍人家庭出身的謨區查曾就讀于威靈頓公學和桑赫斯特軍校,1923年成為林肯郡團少尉。
作為日-英軍官交流計劃的一部分,謨區查于1930年奉命前往日本奈良的第38步兵聯隊。接下來不僅學會了日語、漢語和劍道,而且開始對整部歐人東漸史產生學術興趣,大量搜集各式各樣的西葡文獻。
1936年起,謨區查以香港為基地從事情報工作,至少從倫敦的軍情部門角度來看,其工作卓有成效,因而晉升為少校。不過,若是從其學術經歷和私生活角度切入的話,謨區查在此期間花在學術研究和追求女性上的精力恐怕不比給大英帝國打工少。
上為和謨區查育有二女的美國記者項美麗(Emily Hahn)1941~1945年間,謨區查淪為戰俘,戰后不久轉入學界。
至于同時代西方人對明代火器的評價,乍看起來和謨區查關系不大,但他卻在1947年購入了一本16世紀末的西班牙手稿并加以研究,此書后來也被稱作《謨區查抄本》,其中最喜聞樂見的應該是若干圖錄。
而在圖錄之外,《謨區查抄本》里還有奧古斯丁會修士馬丁·德·拉達(Martín de Rada)1575年出使福建時的記錄。1953年,謨區查出了一本《十六世紀中國南部紀行》,將拉達的記錄整理、翻譯成了英文。
原來,林鳳事件過后,西班牙的馬尼拉殖民當局派了以奧古斯丁會修士馬丁·德·拉達(Martín de Rada)為首的使團前往福建。使團里最重要的四個人是兩名修士和兩名軍人。其中的修士拉達和軍人米格爾·德·洛阿爾卡留下了文字記錄。兩人對福建明軍的武備都有過簡要觀察和評價。
謨區查《十六世紀中國南部紀行》英文版第273頁提到了拉達在《記大明的中國事情》里對明軍火藥兵器的評價:
他們的炮(至少就我們所見而言,雖然我們的確在福州進過一座軍械庫)毫無價值,因為全都是小鐵炮。他們在城墻上既沒有棱堡(bastion)也沒有瞰堡(cavalier)可供發揚炮兵火力,其兵力集中在城門。他們大量使用火藥燃燒彈,船上用的尤其多,而且在燃燒彈里加入許多鐵蒺藜,以此讓人無法在[中彈后的]船上行走。他們還使用火箭去燒船體,也用了許多長桿上裝有鐵倒刺的大標槍,此外還有用于接舷戰的半尋長闊劍。
何高濟中譯本將其譯作:
他們的炮(就我們所見而言,盡管我們在福州曾進入一家軍械庫)極為低劣,因為只有小鐵炮。在城墻上,他們既無稜堡也無高臺用來安置炮,他們的兵力都集中在城門。他們大量使用火藥燃燒彈,特別在船上,他們在彈內加進很多鐵蒺藜,以致無人能在上行走。他們也用火箭去燒船板;也有大量的長標槍,長桿上裝有倒刺,及用以進攻的半噚長的大刀。
[英]博克舍編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紀行》,北京:中華書局,1990.7,第194頁。"
2015年的《謨區查抄本》整理本中對應內容如下:
至少就我們所見而言——我們曾在福州進入一座軍械庫——他們的炮全都是小鐵炮,毫無價值。在城墻上,他們既無棱堡(bestione)也無瞰堡(cauallero)用來發揚炮火,其兵力集中在城門。他們大量使用火藥燃燒彈,船上用得尤多,還在彈內加進很多鐵蒺藜,以此讓人無法在[中彈的]船上行走。他們也用火箭去燒船帆,還用許多捆長桿上裝有鐵倒刺的大標槍,此外有用于接舷戰的半尋長鐵兵器。
明軍火炮的內容也出現在洛阿爾卡的手稿里,謨區查在《十六世紀中國南部紀行》提到過這份手稿,但并未將此部分譯出,也沒有整理出版。
不過當代西班牙漢學家多洛爾斯·福爾奇-福爾內薩已經將洛阿爾卡手稿整理完畢,洛阿爾卡認為:所有城堡和城市都用石墻圍起來并配備火炮,我們所見的火炮造的并不好,它們發射鐵霰彈,像佩德雷羅炮一樣開火。
"福爾奇-福爾內薩整理的洛阿爾卡手稿" ,福爾奇-福爾內薩整理的洛阿爾卡手稿 ,所謂的佩德雷羅炮,便是以輕、薄、短、大口為特色的,中文里曾有人譯成射石炮。
順便一提,從未來過中國的門多薩在其《中華大帝國史》里曾經向壁虛造了一個“兩萬多長矛手和火槍手”在福州訓練的場景。實際上,門多薩描寫的這段內容完全基于拉達和洛阿爾卡的記載,可拉達說的不過是一千兩百人操練,洛阿爾卡說的也不過是一千人而已,結果門多薩大筆一揮,直接膨脹了將近二十倍!
[英]博克舍編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紀行》,北京:中華書局,1990.7,第194頁。福爾奇-福爾內薩整理的洛阿爾卡手稿
葡人認識到和承認中國國力的無比雄厚,也指出其火器技術及尚武精神的不足之處。應該說,這是比較客觀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英国上校如何评价明朝火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能否相提并论?从
- 下一篇: 原创:上世纪德国人打捞出唐代沉船,里面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