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抱朴子》为什么大篇幅论儒?
原標題:《抱樸子》為什么大篇幅論儒?
本出身于士族大家
葛洪的祖上在三國時期曾歷任御史中丞、禮部尚書等要職,父親葛悌在吳國滅亡后任太守。按三國魏晉的管制大體承漢制,御史中丞是個什么官呢?我們知道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朝就設有了,漢朝時又改為司徒、司空、司馬,但權責大致相同,而這個御史中丞的頂頭上司就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相當于現在中紀委書記,那御史中丞就相當于省部級的紀委書記。而禮部尚書相當于文化部長,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于現在的省長。
由此可見,葛洪家族成員官當的不小,出生于這么一個士族大家,對葛洪的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
即使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后,葛洪在16歲時拜師于鄭隱,首先學的也是《孝經》、《論語》、《詩》等儒家經典。所以儒家思想從理論上和現實中都深深根植于葛洪。
先入世,后出世
“上士得道于三軍,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這是葛洪在他的《抱樸子-內篇》中說的原話。意思很明顯了,上等的士要在沙場為國建功立業,中等士也要在人世間有所作為,而下等的士才去山野林間悟道。基于此,我們就不難理解葛洪為何屢屢受命于朝廷,赴這赴那任職:兩次被任命為兵都尉鎮壓起義軍,受廣州刺史邀請當參軍,但由于刺史被殺未當成。這開始令他對官場險惡產生警惕。
萬念俱灰下,葛洪選擇退隱拜師,此前那位師傅鄭隱是他伯祖父葛天師的徒弟,而這次他拜師于另外一位道學大師鮑靚。修道之余,還修來了一個好妻子,鮑靚將女兒鮑姑嫁予葛洪。此后夫婦二人就逍遙于廣東羅浮山一帶,行醫修道、著書立說。而當時東晉朝廷封予他的那些官職,他一概推辭了,徹底出世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抱樸子》版本都是論述道教神仙、煉丹、修道的篇章在前,而論述時政國事的儒家觀點篇章在后,這給人很大的錯覺,以為葛洪先道后儒,實質上是先儒后道的。因為外篇先于內篇而成,這也符合葛洪的人生經歷。
大篇幅論儒是為兼容并蓄
《抱樸子》內篇論述的神仙體系,尤其是在論仙卷中,葛洪明確承認神仙的存在。但他又在明本卷中勸人修道而不要祭禱鬼神,斥責張角、李寬等淫祀妖邪、奸亂淺陋。由此可見,葛洪承認神仙存在,但反對鬼神崇拜,這并不矛盾。前者是人自身的得道,后者是妖言惑眾的迷信。
內篇多卷中都提到修道需先修儒,為由儒道融合構建了連通的橋梁,所以將大篇幅論儒篇章納入整部書籍,我們就不足為怪了。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是儒釋道融合的文化,雖然道教不等同于道家,但葛洪還是為儒家與道家的融合做了一定貢獻。
今以我們世俗人觀之,神仙論、金丹說自然略顯滑稽,但他在退隱修道過程中還為后世留下了一部醫學著作《肘后備急方》,就是可隨身攜帶的應急醫藥書,里面居然還有治療狂犬病最早的方法。所以葛洪的貢獻不只在于道教理論體系的完善,還在于醫學領域。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抱朴子》为什么大篇幅论儒?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河南一县得名于3000年前,但为何
- 下一篇: 原创:石敬瑭有六个儿子,在他死后,皇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