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浮雕两个矮子是孝子吗?老赵闲聊曲阳王处直墓“肉傀儡”形象上篇
原標題:浮雕兩個矮子是孝子嗎?老趙閑聊曲陽王處直墓“肉傀儡”形象上篇
“肉傀儡”形象探索
曲陽王處直墓中保留文化瑰寶
老趙閑聊藝術圖像系列
作者:老趙
引子 兩個動作機械的矮子在干啥
一九九四年六月,河北省曲陽縣靈山鎮西燕川村西墳山上一座古墓被盜掘,后經考古專家搶救整理。根據墓內遺存文物及墓志認定為唐末、五代時期的墓葬,墓主人為王處直。王處直生前官拜義武軍(治所定州)節度使,節制易、定、祁三州,為河北藩鎮。王處直字允明,乃王處存之弟,父王宗,祖籍唐并州晉陽人,住京兆長安城萬年縣勝業坊,家境殷實豪富,其父當時曾遙領興元軍節度使。
此墓因多次被盜,故遺存物較少,且多已殘損。就發掘狀況來看此墓內所出的壁畫同石刻彩繪浮雕最具特色,尤其是石刻彩繪浮雕數量多,工藝精,為同時代之翹楚。墓內共嵌有大小不等的石刻彩繪浮雕共計18塊,其中推測墓門處為2塊守護武士像,墓前室門內側2塊應為文吏或供養人像,前室四壁12塊生肖像,其中,后室東西兩壁2塊大型女樂、服侍像。這兩塊浮雕,也稱散樂圖、侍奉圖。
可見,王處直墓中大型女樂浮雕,屬曲陽地界,屬曲陽文物。
位于王處直墓后室東壁上的彩繪奉侍浮雕,長1.36米,高0.82米。共雕塑了14個人物,表現為仆人手捧各種生活用品謙卑地服侍主人的場景。在壁畫的左側有個男性侏儒手捧細口瓶,另外13名侍女分列三排。見下圖。
在后室西壁上的彩繪散樂主題浮雕大小與奉侍浮雕相當,表現是一組樂隊正在熱鬧演奏的場景。
最為奇特的是,在畫面的右下角也有兩名類似孿生兄弟的個子很矮的男性形象,似乎在與另一面侍奉圖中的侏儒進行著某種對稱呼應。他們動作非常特別,呈現出整齊劃一、頗為機械的模樣。引發了美術考古研究者的關注。一種說法是侏儒,因為在東壁上確有一個侏儒的存在,所以此說也顯得有一定道理,但是,假設這是侏儒,那為什么要采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侏儒進行如此詭秘的動作操作呢?他們到底在表演什么的這個核心問題依然沒有解答。見下圖:
上篇:兩個矮子是孝子嗎?
有一種說法,這一對少年,是孝子,也就是說是墓主人王處直的兒子,所以在墓葬壁畫中表現盡孝。也就是說,在這個假設中,兩人穿戴的是孝服,那我們來看看王處直兒子的情形。
1、關于王處直的兒子
根據王處直墓志銘文字,王處直有子八人:
長子王郁,光化三年(900年),投奔晉國,迎娶晉王李克用的女兒,任新州防御使。貞明七年(921年),引契丹軍入塞援助王處直,以失敗告終,遂歸附契丹,成為耶律阿保機的養子,官至大遼的崇義軍節度使。
次子王都,王處直養子,原名劉云郎,官至節度副使。貞明七年(921年),發動兵變,奪取王處直的節度使之位,歸附晉國。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反叛后唐,兵敗,自焚而死。
三子王鄑,守右驍衛大將軍。
四子王郇,校檢司徒,早亡。
五子王邠,校檢刑部尚書。
六子王?,校檢左散騎常侍,早亡。
七子王郴,校檢右散騎常侍,早亡。
幼子王(邠—左作昊),貞明七年(921年)王處直被囚禁時,逃亡契丹。
王處直生于862年,卒于923年。也就是說,在王處直死亡的那年,八個兒子成年的成年,早亡的早亡。不存在兩個一樣大的幼童兒子出面盡孝的依據。因為早亡的是三個,存世的不止兩個。可見,墓葬浮雕中的孝子說是十分脆弱,也是十分孤立的。
2、況且,這兩個所謂的孝子,帽系垂帶,乃是紅色,所穿服飾,也是紅色,足上之靴,還是紅色,竟然通體紅色,孝子著紅,難道是五代之后的玄孫不成?王處直死的時候才62歲,如果已經五代同堂,得多勤勉于子息才能做到。
3、那么,我們來看下宋代藝術圖像中的孝子是如何打扮的。
假設這兩個矮子是王處直的兒子也就是孝子,那么他們的孝服需要遵循斬衰之制,衰通“缞”。此乃五服中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承重孫(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均服斬衰。
“董永孝義”人物故事鏡
直徑25.7cm厚0.7cm重1955g
大唐西市拍賣資料
此鏡菱花邊緣,線條流暢,布局大氣沉著。鏡子畫面中右下方為著名大孝子董永,身穿重孝斬衰喪服,括發以麻,身披粗生麻布制成之斬衰之服,斷處外露不緝邊,手持哭喪棒(苴杖),守喪結廬邊,一邊向左上方招手致意,左上則為重層祥云,云頭上主婦女尊神靈端坐。
可見,在宋代銅鏡中的大孝子的標準打扮,就是身穿重孝斬衰喪服,括發以麻,身披粗生麻布制成之斬衰之服,斷處外露不緝邊,手持哭喪棒(苴杖)。
宋代董永主題的磚雕中,董永的打扮也十分樸素:
山西沁縣上莊金墓董永題材磚圖
網絡資料
從以上羅列的宋代孝子打扮看,整體十分樸素,在宋金孝義磚的董永磚中,并不是都蘊含著守孝的嚴肅要素,作為迎合市民社會旨趣的需要,也開始摻雜了董永與仙女情愛的狗血劇情,董永到了宋金,已經不再是漢代董永主題中賣身葬父的悲情,以及六朝董永作為孝子本身產生的靈驗功能的闡發,而是逐漸進入了道德可以導致名利婚姻的一切世俗美滿的鄉愿窠臼了。所以上述磚雕中的董永,也不是都身著孝服,也開始換了正常便服,以便去和仙女相會。
但是,在其中,我們依然可以頑強地捕捉到,董永孝帽的某種要素特征。因為若干帽子都與董永銅鏡中孝子所呈現的孝帽類似。大致是包頭之巾,而末端有下垂之圓球狀飾。類似七個小矮人,或者藍精靈的帽子。供大家參祥。材質則是括發以麻,以示簡陋。見下列圖示:
關于宋代孝帽,在徐州龜山民博館“博藏雅集”陳列中,有一件宋代孝子磚雕上,孝子的孝帽的具體形象,十分清晰,有助于我們對此類民間孝子帽具體形狀的理解。見下圖:
除了民間的孝帽狀態,我們也可以參照宋元時期官方頒布的喪儀孝子的服飾規范圖示。見下列圖示:
宋代孝子圖形磚雕上的孝冠
通過上述宋元喪儀中服飾的典籍圖形資料的舉例,在此順便說一下,臨海市博物館藏的一件瓷器上的人物,非常可能就是孝子形象。因為其斬衰冠、斬衰衣、苴杖俱全。見下圖(周倜拍攝)。
這件瓷器正是五代青釉線刻人物四系瓷瓶。年代是五代,正可以與王處直墓中的“孝子”進行參照。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王處直墓中所謂的孝子:
1、渾身的衣服沒有用粗生麻布制成斬衰之服,去顯露毛刺邊緣,向外人顯示自己悲痛而無意鮮美衣裳;
2、無辟積之裳
3、無菅屨可著,反而穿著高靴
4、雖然古代喪儀中有白額帶,但是那是白色
5、沒有持苴杖
6、帽子也大概率不是宋代前后實際孝子的穿戴。而顯示出非常繁復華麗的裝飾傾向。也同樣沒有去體現孝子括發以麻,示以粗陋,無心娛樂的悲痛心情。
7、通體華麗紅色
就算這兩個角色初看有點類似下圖中宋代孝子的孝帽,但是仔細辨別,還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王處直墓葬中的兩人的帽子是紅色的,其次,孝帽的特點,不管是簡陋的帽巾,還是簡陋的冠式,都在遵循括發以麻的原則,以示自己沒有任何裝扮之心,但是王墓中的兩人的帽子,卻是精工巧制。完全與孝帽的宗旨相悖。
宋代孝子圖形磚雕
4、況且,假設浮雕中的內容主題是純粹的娛樂,那還可以解釋為陰間給墓主的娛樂服務。但是假設其中有帶孝的孝子在,那么這個主題就只能是喪儀活動的一部分了,而居喪作樂,在古代是道德敗壞,而要受到朝廷法度嚴懲的無良行為。
那么,王處直墓葬中兩個濃妝繁扮,動作機械夸張的兩個人,假設不是孝子,那么到底是什么角色呢?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浮雕两个矮子是孝子吗?老赵闲聊曲阳王处直墓“肉傀儡”形象上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宁波活动招募|我们为什么需要摇滚乐——《
- 下一篇: 原创:佛教至少经历过三武一宗的浩劫,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