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秋拍释放哪些积极信号?内地千禧藏家逆势增长
原標題:佳士得香港秋拍釋放哪些積極信號? 內地千禧藏家逆勢增長
[ “在晚拍中,有超過67%的新買家是千禧新世代。”佳士得亞太區總裁龐智鋒總結,與去年秋季相比,買家數量增長近10%,千禧新世代買家增長近30%。 ]
在全球經濟動蕩、藝術市場大幅收縮的壓力下,剛落幕的佳士得香港秋拍,釋放出了一絲積極信號。
11月28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現場人頭攢動,拍賣官陳良玲登上拍賣臺,常玉的巨作《花毯上的側臥裸女》歷經數輪競逐,最終由場內一位買家以1.87億港元的高價投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賣成交總額達10.5億港元,創11位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與周杰倫聯袂合作的“千禧后晚間拍賣”則拍得1.18億港元,與新一代藏家實現對話。
“在晚拍中,有超過67%的新買家是千禧新世代。”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佳士得亞太區總裁龐智鋒總結,與去年秋季相比,買家數量增長近10%,千禧新世代買家增長近30%。中國內地買家貢獻總額為第二高,僅次于香港。
上一輪香港秋拍,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縱觀全球,全球藝術拍賣市場呈現疲態與下滑。Artnet與中國拍賣行業協會(CAA)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達41.2億美元,同比上年下跌44%,為2010年以來最低。在海外,亞洲地區(除中國內地外)成交9.8億美元,較上年下降9%;歐洲地區收縮26%,北美地區則下跌9%。
這一次,佳士得香港秋拍打頭陣,龐智鋒用“非常努力”來形容專家團隊的付出。他不斷接受來自亞洲各國媒體的訪問,帶領佳士得進入新時代的同時,試圖重塑亞洲拍賣行業的面貌,給予市場更多信心。
與頂流巨星合作,布局數字化,擁抱NFT浪潮,發掘新世代藝術家,吸納新一代藏家并培養他們的審美趣味,是包括佳士得在內的拍賣行在經濟下行時代做出的積極變革。
吸引更多千禧藏家
對中國內地藝術拍賣行而言,2023年是重要的年份。
今年是佳士得上海拍賣十周年,蘇富比進軍亞洲50周年,中國嘉德30周年,以及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30周年。
1994年,佳士得正式進駐中國內地。2013年,佳士得正式獲得拍賣執照,成為首家可在內地獨立舉行拍賣的國際藝術品拍賣行。這十年,中國與全球藝術市場深度融合,佳士得見證了內地藏家數量的劇增,內地也成為亞太區重要市場。
7月,佳士得發布上半年全球報告,數據顯示,有相當大比例的新買家進入市場,年輕一代藏家數量也越來越多。龐智鋒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在中國內地,50%左右的新買家都是千禧新世代,“內地買家比西方買家更為活躍,內地千禧買家在佳士得亞洲的貢獻大概占有30%~50%,這個數據是美洲或歐洲的兩三倍之多。”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影響年輕一代新買家。”他坦言,因為中國互聯網的發達,藝術市場可以迅速而便捷地利用數字化工具觸達年輕人。今年邀請周杰倫參與策展“千禧后晚間拍賣”,既是對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發掘,也是將藝術拍賣進一步傳遞給千禧后藏家。
曾經的傳媒人楊媛草,加入佳士得已經兩年半,她以中國區主席的身份,體會到這家兩百年歷史的拍賣行的生命力,“佳士得一直有創業者那種敢嘗試的心態,也敢于突破。我們做出了很多第一,第一個有小紅書,第一個做茅臺酒、珠寶網拍,第一個做微信小程序實時競拍,第一個對拍賣進行實時直播,就像足球賽一樣,邀請專家邊拍賣邊解說。”
在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小紅書,佳士得擁有38萬粉絲。佳士得拍賣官陳良玲是小紅書上的“網紅”,11月30日她在“天民樓珍藏”的一段拍賣視頻,獲得了2.6萬點贊。
楊媛草坦言,因為在媒體、娛樂圈的多重身份,她加盟佳士得之后帶來諸多新買家。佳士得香港秋拍是疫情后開放的第一次大型秋拍,整個預展現場能看到不少內地藏家的身影,預展及拍賣吸引超過14000位觀眾到場。
來自佳士得的數據,本季香港秋拍中,20%買家為首次參與佳士得拍賣,現場拍賣中成交的40%拍品透過網上競投平臺售出。整個2023年度,全球有6000萬觀眾登入觀看佳士得拍賣現場直播,創下歷史新高。
理性構建藝術生態
在龐智鋒看來,過去十年,中國藝術市場的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私人美術館紛紛創立,國際畫廊入駐中國,本土畫廊生機勃勃,京滬兩地的藝博會數量也在增加。
很長一段時間,藏家或企業只要具備足夠財力和實力,新的畫廊和美術館就會應運而生。擁有藏家屬性的私人藝術機構,為內地藝術家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成長契機。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一度火熱的市場逐漸回歸理性。無論是私人藝術機構的關閉,還是藝術拍賣市場的數據下降,都讓市場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過去與未來。
“這一波下滑的趨勢,并不是劇烈下降或是崩塌。”龐智鋒說,今年9月,佳士得上海拍賣十周年的成交總額近2.6億元人民幣,無論佳士得紐約的夜拍,還是日內瓦的珠寶拍賣,都是在波動中傳遞出一些堅韌的積極信號。他認為,亞洲藏家在2023年下半年對藝術精品的需求仍然十分殷切,對未來,他依然保持著樂觀。
佳士得美術學院也是儲備新興人才的“黃埔軍校”。2023年,該學院在亞太地區舉辦了約60個課程,吸引來自全球1800多名學員,從在校生到退休人員,都能參與其中。
佳士得美術學院亞太區總監毛國靖告訴第一財經,她與陳良玲都是該學院2007級的學員,來自中國內地的學員如今占學院亞太區總數近50%。背靠佳士得,學院擁有強大的專家導師,提供從鑒藏到藝術史,從市場拍賣信息到東西方不同類別藝術的廣泛學習。
扎根中國市場近30年,佳士得一直在為藏家提供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價位的作品,拓寬藏家視野的寬度與維度。作為本土化的一部分,挖掘中國本土年輕藝術家的市場潛力,尋找年輕“潛力股”,也成了拍賣行的使命之一。
今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黃宇興、張子飄、孫一鈿、仇曉飛、季鑫等新生代中國藝術家作品紛紛亮相,最高成交價的10件作品中有大部分都是抽象藝術,形成中國當代藝術的全新樣貌。楊媛草說,佳士得不會為了某一個畫家而去推廣,所有拍賣的價格都是基于市場來決定,“不是誰火熱,就選擇誰的作品來拍賣。而是把專家層、管理層、客戶端的所有一線信息進行匯總,再進行綜合考量。”
明年下半年,佳士得香港將搬進位于中環的The Henderson,在這個四層空間的新總部,將不再受限于每年兩季的拍賣,新空間也將呈現更多展覽。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佳士得香港秋拍释放哪些积极信号?内地千禧藏家逆势增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春秋时期,有哪些谥号为“君主”的君
- 下一篇: 原创:喝了千年的井水不能喝了?井水比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