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这么多年,俄罗斯是如何反复被“骗”的?
原標題:這么多年,俄羅斯是如何反復被“騙”的?
一提到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大家想到的,或許多是這個形象。
這位原名叫做索菲婭·奧古斯特的德國公主,最終煉成了和彼得一世齊名的俄羅斯“大帝”。
而如今伴隨著俄烏戰事,經常上新聞的克里米亞和諸多黑海沿岸地區,幾乎都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并入俄羅斯的。
像近現代烏克蘭的幾個非常著名的沿海要塞城市,敖德薩、尼古拉耶夫、馬里烏波爾等等,均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生活兼事業“伴侶”——波將金元帥親自選址和督建而成的。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有句很厲害的名言——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而最近這陣子,俄羅斯突然又殺出來了個葉卡捷琳娜,一名號稱要通過2024年總統大選來“挽救國家”的——葉卡捷琳娜·敦佐娃。
關于候選人葉卡捷琳娜·敦佐娃的政治主政,大致上基本就是普京往東,她必定往西,普京向南,她偏要朝北。
比如,盡快徹底結束俄烏戰爭;無條件釋放所有政治犯;限制軍隊的權力;效仿西方模式,推行大規模改革以實現“真正的民主化”等等。
葉卡捷琳娜·敦佐娃在采訪中憂心忡忡的講到——普京與西方世界切割的做法,會導致俄羅斯與世界隔絕。
合著在她眼里,只有歐美才屬于世界,而地域更廣闊,人口更多的亞非拉國家,都是搭的贈品一樣。
這些主張,說好聽點,是全面倒向西方;說直白些,有點像是自我閹割的意思,就如同烏克蘭當年一樣。
總之,面對眼下復雜的局勢,她的破局主張基本就是——按照西方人愿意的樣子,“改造”俄羅斯。
以至于有網友戲稱——就看這套施政規劃,葉卡捷琳娜分明就是個俄羅斯版的女“司機”啊。
根據俄羅斯媒體披露的相關資料,葉卡捷琳娜·敦佐娃屬于一個“政治素人”,曾在電視臺從事媒體工作,離異,帶著三個孩子。目前是個自由職業者。
雖然葉卡捷琳娜·敦佐娃再三強調,她沒有拿過半美分,不是境外勢力的棋子。但這個節骨眼上出來個主張讓俄羅斯趕緊跪了的反對派,還是不得不讓人懷疑,有點西方代理人的意思。
事實上,如果將葉卡捷琳娜·敦佐娃的很多主張換到30年前,似乎正是曾經的那段歲月中,俄聯邦政府的幾個重要改革方向。
曾經一度,整個克里姆林宮都對西方懷揣著一種玫瑰色的幻想。他們認為西方連空氣都是甜的,只要全面倒向西方,一切以西方民主自由世界為參考,很快就能過上西洋人那樣的美好生活。
實際上,雖然俄羅斯國土橫跨歐亞大陸,但內心里一直在把自己歸為歐洲人。
從歷史上看,自沙俄的彼得大帝開始,到蘇聯,它再到俄聯邦,沒有一刻不想被認可為一個真正的歐洲國家,想證明自己不是野蠻人,屬于“西方世界”的一員。
這方面,葉利欽就不多說了,訪美的時候,他甚至向克林頓提出過俄羅斯加入北約的這種匪夷所思的提議。
還有1993年俄羅斯聯邦憲法制憲的制定者,俄聯邦總統委員會委員索布恰克大力推行的“休克療法”和私有化改革,差點整死了俄羅斯。
索布恰克還超級愛“出國考察”,走哪都是一副“西洋的月亮就是圓”的情緒。
而這位索布恰克在從政前,曾是列寧格勒大學(現在的圣彼得堡大學)的法學教授,普京和梅德韋杰夫全是他的學生。
正是索布恰克后來做圣彼得堡市長的時候提拔了普京,幫助這差點失業的前克格勃特工走上了從政之路。
給導師兼領導拎包
老實說,在整個蘇聯后期和俄聯邦政府時代,位于國家開放前沿和經濟中心的列寧格勒大學/圣彼得堡大學,特別是它的政治、法律相關專業,一直都屬于親西方和自由派的活躍陣地——無論索布恰克、普京還是梅德韋杰夫,都是那樣的一種氣氛中熏陶出來的。尤其是梅德韋杰夫,圣彼得堡大學法學博士畢業后,還留校任教了多年,因此,他曾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一個親西方的俄羅斯領導人。
如今咱們回過頭來看,普京和梅德韋杰夫主政的前期,跟西方的關系確實也曾經相處的大致和諧,互動頻繁。
普京和小布什,僅僅幾面之緣就結下了令人驚訝的“友誼”。
2001年9.11事件后,普京第一時間給小布什打電話慰問,并表示將會全力支持美國的反恐戰爭。
而且,這種支持很快就落實到了行動上。普京說服了中亞國家吉爾吉斯斯坦,讓其同意在吉國建立美軍基地,以協助阿富汗的反恐戰爭。
這期間,俄羅斯還進行了兩次大裁軍。
那個階段兩國的各種蜜月往事,現在看起來,真是讓人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然而,吉爾吉斯斯坦的美軍基地建成3年后,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就爆發了“郁金香革命”。
呼吁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的,則是前吉爾吉斯斯坦駐美國大使奧通巴耶娃。印刷標語和傳單的錢,大多來自跟美軍基地捆綁進入吉境內的一個叫做“自由之家”的美國基金會。
最終,為了避免進一步發生流血事件,親俄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主動辭職,流亡到了俄羅斯。
離開前,他向內務部長下達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開槍”。
“郁金香革命”中的街頭暴亂
這以后,幾乎每3-5年,吉爾吉斯斯坦就會爆發一次騷亂,家族政治和腐敗問題更上一層樓,總統也跟走馬燈似的換了好幾茬,成為了前蘇聯中亞地區最動蕩的國家。唯一不變的,就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的經濟狀態。
差不多前后腳,這些“革命”迅速從中亞向東歐那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傳播,格魯吉亞發生了“玫瑰革命”,謝瓦爾德納澤被趕下臺;烏克蘭發生了“橙色革命”,庫奇馬也被迫下臺。
顏色革命后,上述國家都換成了親美政權。
到了2008年俄格戰爭,此時的俄羅斯雖然已經開始警惕了起來,但仍在克制,對于成為“西洋人”這個議題,依然抱有幻想。
那時候是,美國總統換成了奧巴馬,俄羅斯“二人轉”到了梅德韋杰夫總統。
奧巴馬曾對著梅德韋杰夫一臉真誠地說——我跟他們共和黨一樣,我熱愛和平,反對伊拉克戰爭,反對顏色革命。跟我打交道,盡管放心。
結果,梅德韋杰夫似乎真的相信了這樣的鬼話。
典型的就是2010年,阿拉伯之春時俄羅斯的消極反應。甚至當西方要出兵利比亞滅卡扎菲的時候,在聯合國,俄羅斯還跟著美國一起投了贊成票。
因為,這時正逢俄羅斯正加入WTO的最后關鍵階段。
出乎俄羅斯意料的是,阿拉伯之春最終演變成了一個西亞-北非版的“顏色革命”。
隨之,國際油價遭到打壓,主要收入依仗能源出口的俄羅斯受到了巨大打擊;更糟的是,被推翻的那個幾中東政權,都是俄制武器的長期穩定的大客戶,這導致俄羅斯的軍售業也大幅度縮水。
此外,隨著中東極端原教旨主義的發酵,作為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俄羅斯境內也暗藏了不小的隱患。
俄羅斯街頭禱告的穆斯林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梅普“二人轉”又轉了回來。
2012年5月7日,普京正式開啟了第三個總統任期。
7月,俄軍現身敘利亞戰場。
這之后,人們逐漸發現,俄羅斯的風格變了。
甚至,一度被認作親西方的梅德韋杰夫,也出人意料的化身成了一位“鷹派政客”,狠話頻出。
顯然,俄羅斯那一次又一次的對西方示好和讓步,換來的,除了幾句甜言蜜語外,就是在不斷證明自己“很傻很天真”。
比如,蘇聯解體時,美國就親口承諾北約不會東擴、不干涉前蘇聯地區國家的內政,而且還會持續給俄羅斯提供低息貸款和經濟支持。
這幾個承諾最終啥效果,大家都懂的。
傳說中的“經濟支持”,早已經換成了長期且嚴苛的經濟制裁和封鎖。
還有那個北約不東擴的承諾,更是成了笑話。從1991年開始,北約先后五次東擴。只花了20年的時間,就向東推進了1000多公里。
俄羅斯如果想透透氣,似乎只剩下了東歐的烏克蘭。
然而,烏克蘭卻也哭著喊著的要加入北約,并號稱不惜一切代價。
很明顯,大國的安全空間,一定會有一條三八線的。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然后,北約第六次東擴,芬蘭加入了北約,俄羅斯和北約的邊境線,一夜間就增長了1300公里。
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普京總統的老家——圣彼得堡,圣彼得堡離北約的邊境,只剩下了一百多公里。而其南北不到400公里的地方,都將有北約駐軍(愛沙尼亞和芬蘭)。
可以說,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這么多年下來,基本已經把那些“帶路黨”所設想的道路都走了個遍。前面提及的那個葉卡捷琳娜女士的各種主張,也盡在其中。
一大堆的歷史和事實,都在活生生的證明著,俄羅斯一直被所謂的“西方文明世界”翻來覆去反復不斷地欺騙,被騙了一次又一次....被騙的只剩下背心褲衩。
其實,不論俄烏戰爭如何終結,俄羅斯最后勝利或失敗,他依舊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的歐洲國家,被所謂的“西方世界大家庭”接受。
除非,他肯放棄現有的資源、礦產,龐大的軍事能力,原地解體成多個立陶宛這樣的小國...
但這樣,似乎又不是美國最想要的狀態,一個徹底跪了,被肢解的俄羅斯,將令北約的存在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狀態...
或許,一個半死的毛熊,在才是美國人最想要的“好毛熊”;一個對立且破敗的俄羅斯,才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这么多年,俄罗斯是如何反复被“骗”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案例来了!如何用思维导图上好英语阅读课?
- 下一篇: 最完美骁龙8Gen3旗舰手机要来了?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