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说舜囚禁尧、太甲杀伊尹,真的可信吗?|文史宴
原標題:《竹書紀年》說舜囚禁堯、太甲殺伊尹,真的可信嗎?|文史宴
前文提到在甲骨文中,伊尹所享受的祭祀很隆重,不像是個竊國大盜。
其實對于古本《竹書紀年》的伊尹篡位而被太甲所殺之事,古人早有懷疑。
清人徐文靖在《竹書統箋》里分析頗有趣味:“考《竹書紀年》事事于經史符同,獨太甲潛出自桐殺尹一事,敢立異議,不顧事之有無者,彼見夫三晉處晉君于端氏,田和遷康公于海上,往往托伊尹放太甲之美名,明示其可以潛為之謀而殺之,故設為太甲殺伊尹之說,所以寒奸臣之膽,而壯衰君之氣也。”
根據徐氏的觀點,古本《竹書紀年》的記載,是對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影射。
其實對于《竹書紀年》這部書的史料價值,以柏楊為代表的民間史學家往往評價過高。
《竹書紀年》是一部什么書呢?這部書系西晉太康年間在汲郡汲縣(今河南衛輝)戰國魏墓出土,經整理后在南宋時期已經丟失,而到明朝又出現一部完本。
王國維考證出明本系偽作,后來被稱為今本《竹書紀年》;而朱右曾、王國維又從古人注疏中輯錄出一部殘本,被稱為古本《竹書紀年》。
兩種《竹書紀年》相比較,古本雖然殘缺但是真實,所以一般認為可靠性更高,特別是關于戰國時期年事記載,足以校正《史記》的錯誤。但如果因而推廣到認為其任何記錄都可信,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如古本《竹書紀年》說堯舜禪讓系篡位,說伊尹放太甲也系篡位,其實戰國距離夏商達一兩千年之久,戰國人如何能肯定當時的史實呢?不過這種陰謀論滿足了不少讀者的胃口,所以到現在自媒體時代,網上也是鋪天蓋地的所謂“真相”文章。
顧頡剛先生說古本《竹書紀年》“這部書的依據有三:一是傳說。西周以前的事,其實全部是傳說,因為沒有歷史的文字材料。這個部分,價值不太大。二是春秋時代的部分,因為有了《春秋》這部書,所以價值也不算大。三是戰國部分,由于是當時的紀年,所以價值之大,如同《春秋》一個樣。這部書,仍可以糾正司馬遷所著《史記》中關于戰國史事的錯誤。”
關于堯舜禪讓的問題,以后有專文論述,這里暫且不談。回到甲骨文中的周祭譜來。
從商湯(大乙)開始的周祭譜,我們可以看到,之后繼承的先后是大丁(妣戊)、大甲(妣辛)、卜丙、大庚(妣壬)。而《史記·殷本紀》則說是太子太丁早卒,之后由太丁弟弟外丙、中壬先后即位,再由太丁之子太甲即位。太甲在位時被伊尹放逐,之后又接回來。然后才是太甲之子沃丁、太庚先后即位。
兩相對比,可以發現最大的不同是卜(外)丙與太甲的即位順序是相反的!而這個細節非常重要。
在周祭譜里,卜丙沒有配偶祭祀,證明其是旁系先王,這與《殷本紀》是一致的。如果認可卜丙是太甲叔父的話,那他為什么會在太甲之后即位,而之后為什么又由太甲之子太庚即位?這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在“伊尹放太甲”期間,由卜丙來暫行即位,之后又還政給太甲,所以之后由太甲之子即位。
而其中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無論太丁是否早卒,即位的是太丁之子而不是太丁之弟,這證明嫡長子繼承制或許在商朝初年就確定了!
至于中壬、沃丁,當然也是《殷本紀》多出的。從整體來看,商湯、太丁、太甲、太庚都是父子相繼的。之后太庚先后傳子小甲、太戊(妣壬)、雍己;雍己傳太戊之子中丁(妣己、妣癸)、卜壬、戔甲;戔甲傳中丁之子祖乙(妣己、妣庚);祖乙傳子祖辛(妣辛)、羌甲;羌甲傳祖辛之子祖丁(妣己、妣庚);祖丁傳羌甲之子南庚;南庚傳祖丁之子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妣庚);小乙傳子武丁(妣辛、妣癸、妣戊),正式進入甲骨文信史時代。
這一段傳位的情況非常混亂,與《史記·殷本紀》“九世之亂”相對一致。反映的是“兄終弟及制”對“嫡長子繼承制”造成的破壞,因為內部勢力錯綜復雜,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商王屢屢遷都,直到盤庚遷殷后才大致安定下來。
但盤庚的后代仍然沒能即位,而是由弟小丁之子武丁即位,而武丁同樣也由三子祖己、祖庚、祖甲(妣戊)先后即位;祖甲之后的父子相繼才穩定下來,先后由康丁(妣辛)、武乙(妣庚、妣戊)、文武丁、帝乙、帝辛即位。
前文已經講到日名的含義與選擇的祭日有關。至于日名前面的這一兩個字,應該就是為了區別不同的先王,如文、武、康這些稱呼,又開啟了后世謚號的先河,而且從“文武丁”看,連雙謚都已經有了。
甲骨文又提到商湯等幾位“高祖”與“中宗祖乙”,雖沒有發現《殷本紀》的太宗太甲、中宗太戊、高宗武丁,但證明廟號當時也已出現。日名在周初先繼承后廢止,謚號從西周開始的整個古代史被廣泛使用,廟號也從漢代開始逐漸恢復。
這樣來看,周祭譜和《殷本紀》的商王名號,基本用于祭祀。那么,他們有沒有私名呢?這當然是有的,如前文提到,商湯大乙在甲骨文就有“成”“唐”“成唐”等稱呼,大概“湯”就來自“唐”的音轉;商紂帝辛的“紂”也來自“受”的音轉。
在古本《竹書紀年》里,就有外丙勝、沃丁絢、小庚辯、小甲高、雍己伷、河亶甲整、祖乙勝、開甲踰、南庚更、盤庚旬、小辛頌、小乙斂、祖庚躍、帝甲載、馮辛先、帝辛受。今本《竹書紀年》更是提供了從成湯到帝辛的所有商王私名。
其中有部分名字確實在卜辭中出現,比如“王更”“王頌”“父乙斂”“斂王”,更神奇的是,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康丁名囂,而卜辭中卻也有“王囂”,表示今本也有一定價值,但如何采信還得與甲骨文印證。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竹书纪年》说舜囚禁尧、太甲杀伊尹,真的可信吗?|文史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教字开头成语有哪些?
- 下一篇: 明阳智能中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