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法西斯国家的西班牙,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而是选择中立?
原標題:同樣是法西斯國家的西班牙,為何沒有加入軸心國,而是選擇中立?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波及最廣、參戰國家最多且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世界范圍的戰爭。是反法西斯戰爭,一場民主與正義反抗法西斯獨裁侵略的戰爭。主要獨裁政權的領導者是德國的納粹黨魁阿道夫?希特勒、意大利納粹首領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日本法西斯頭目東條英機。除了上述那些,當時還存在一個法西斯性質的國家,并未加入軸心國參與戰爭,那便是獨裁者弗朗哥治下的西班牙,這其中有怎樣的原因呢?
首先,當時的西班牙無力加入。1936年,西班牙左翼上臺,令以佛朗哥為首的右翼非常不滿。為顛覆西班牙左翼的共和國政權,在德國、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的支持下,右翼勢力發動武裝叛亂。西班牙內戰就此爆發。
在三年內戰中,西班牙共和政府跟佛朗哥共投下了上百萬的兵力。1939年3月底,弗朗哥領導的右翼叛軍成功攻占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西班牙內戰最終以弗朗哥獲勝而告終。在內戰結束后的幾年時間中,弗朗哥對曾經反對的左翼展開大清洗,有十萬余人被秋后算賬,遭到了處決,整個西班牙都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除了人口方面的損失,西班牙的經濟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西班牙國內,特別是馬德里大多數的房子、40%的鐵路跟橋梁都在內戰中損毀,物價飛速上漲,財政因此瀕臨崩潰。因此,弗朗哥也很明白,西班牙在這時候參與內戰的話,絕對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內戰后鞏固統治,發展經濟。
其次,西班牙的左右逢源。從歐洲地圖上能夠發現,西班牙扼守著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直布羅陀海峽。直布羅陀海峽不但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還是歐洲跟非洲的重要分界線,被稱作歐洲的生命通道。且西班牙還有豐富的鎳礦、鎢礦跟鐵礦,這些都是軍工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所以,在二戰爆發后,西班牙成了同盟國跟軸心國爭相拉攏的對象。
首先拉攏西班牙的是英國,為不令弗朗哥倒向德國,直布羅陀海峽落到德國手中,英國政府當時想盡一切辦法去援助西班牙。自1940年至1945年,在自身經濟本就緊張的情況下,給西班牙援助了450萬英鎊的各類貸款,還給西班牙提供了小麥、石油等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急需品。且為進一步拉攏西班牙,英美還給出了每噸16800美元的價格購買西班牙的鎢礦石。
而對于西班牙來講,得罪哪一方都不好。且在二戰爆發后,同盟國與軸心國雙方都是各有勝負,而在戰爭未出現明確的勝負前,西班牙也不會輕易站隊。因此,他們一會兒跟英美走得近,一會兒又跟軸心國親近,展現出了十足的見風使舵的能力。英美的好處全部收下,不過不確切表明自己的態度;而在面對德國拉攏之時,便表現出一副自己很弱小,幫不上什么忙的態度回絕。
另外,對于步步緊逼的希特勒,弗朗哥則是派出四萬人組成的藍色軍團,以志愿軍的名義加入蘇德戰爭,不給同盟國留下把柄。之后德軍在蘇德戰場轉入防御后,馬上將人召回。
這種左右逢源政策令西班牙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讓他們在戰爭中全身而退。二戰結束后,歐洲大陸一片廢墟,但西班牙則是憑借跟軸心國與同盟國同時做生意獲得的資金快速發展經濟,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高福利保障體系。弗朗哥也徹底坐穩了自己的位子,從1939年開始到1975年獨裁統治西班牙長達30多年。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同样是法西斯国家的西班牙,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而是选择中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北交所创出天量成交,北证50盘中涨
- 下一篇: 班主任如何培养好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