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Spring Boot——Redis安装配置与应用整合
引言
Spring Boot默認以ConcurrentHashMap作為緩存容器,但默認的緩存容器在簡單的場景使用還是可以的,而作為NoSQL的代表,Redis可以做內存數據庫、消息中間件都是不錯的,而且有RedisDesktopManager作為可視化管理工具,讓我們能夠像使用一般數據庫一樣編輯內存中的數據,因此,大多數企業都要求能夠掌握基本的Redis的使用。
本篇博客將介紹如下內容:
如何在CentOS中安裝Redis,命令行下的redis啟動、登錄、設置密碼、關閉redis,Spring Boot整合Redis以及簡單的操作。
一、Linux(CentOS 6.10)中安裝Redis
Linux環境采用傳統企業服務器用的比較多的CentOS版本,并使用虛擬機作為服務器,具體虛擬機服務器的創建和系統安裝,可以參考《Linux——VMware虛擬機安裝CentOS步驟》。
下面,默認已經安裝好CentOS系統。
1.1 本機下載安裝包
官網下載redis安裝包:http://120.52.51.18/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然后,確保你的虛擬機或遠程主機已經開啟,通過遠程訪問的方式將壓縮包上傳到CentOS系統中。
推薦使用MobaXterm進行傳輸。或者也可以使用U盤 :)將壓縮包拷貝到Linux中的 /opt目錄下之后,開始正式進入安裝步驟。
1.2?安裝redis
>1、?進入壓縮包所在目錄:
>2、?tar 命令解壓縮:
[root@CentOS opt]# tar -zxvf redis-5.0.3.tar.gz?回車執行解壓命令,然后可以看到當前目錄多了一個redis-5.0.3文件夾:
>3、?安裝GCC編譯器:
由于redis是用C編寫的,因此,要安裝redis就必須先安裝gcc編譯器,它是包括C,C++語言在內的編譯器,類似于Java中的javac。
注意,在沒有預安裝gcc編譯工具的環境中直接使用?make?命令安裝redis會報 :gcc 命令未找到。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在已聯網情況下安裝gcc編譯工具(未聯網情況下此博客忽略):
[root@CentOS opt]# yum install gcc-c++?回車執行命令后,可以看到下面的信息,執行 gcc -v 命令可以查看gcc版本:
>4、安裝redis:
切換到redis目錄下,執行 make 命令(若忘記了安裝gcc導致make報錯,安裝gcc后須先執行 make distclean?再?make):
[root@CentOS opt]# cd redis-5.0.3 [root@CentOS redis-5.0.3]# make等待命令執行完畢后,再執行 make install 命令:
[root@CentOS redis-5.0.3]# make install?安裝完成后,可以查看一下redis安裝效果:
至此,Linux環境上的redis已經安裝完畢。
二、redis啟動、登錄與停止
redis安裝后,redis命令會默認安裝在 /usr/local/bin?目錄下,這里值得一提的是 /usr 目錄的作用: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用戶的許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這個目錄下,類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錄。
啟動redis:
登錄redis:
另起一個終端,輸入如下命令回車(命令后面可追加 -p 6379 端口號):
停止redis:
三、Spring Boot整合Redis
redis在虛擬機中安裝好之后以后臺運行的方式使用即可,接下來是通過spring boot來操作redis庫。
3.1 添加redis依賴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3.2 配置redis主機
在配置文件中加入下面配置:
#redis spring.redis.host=192.168.1.129?這里注意,實際生產中,會將應用程序與redis庫放在同一臺服務器上,畢竟redis是用于緩存管理,如果放在遠程服務器上,增加了IO消耗,可能就失去性能上的價值,所以這里可能會配置為localhost。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屬性配置,見下表:
# REDIS (RedisProperties) spring.redis.host=localhost # 服務器IP spring.redis.password= # redis服務密令 spring.redis.port=6379 # 端口號 spring.redis.database=0 # redis 數據庫索引(默認為0) spring.redis.pool.max-idle=8 # redis連接池最大空閑連接 spring.redis.pool.min-idle=0 # redis連接池最小空閑連接 spring.redis.pool.max-active=8 # redis連接池最大連接數(使用負值表示沒有限制) spring.redis.pool.max-wait=-1 # 連接池最大阻塞等待時間(使用負值表示沒有限制) spring.redis.timeout=0 # 連接超時時間(毫秒)更多配置請參考《Spring Boot配置文件application properties配置詳解》
3.3 修改redis配置
雖然redis已經安裝完畢,且可以通過命令行模式進行操作,但是要想使用spring boot訪問redis庫,還需要兩個配置步驟:
關閉防火墻、修改redis.conf 取消遠程訪問保護
> 立刻關閉防火墻(無需重啟):
擴展:
立刻開啟防火墻(無需重啟):
> service iptables start永久關閉防火墻(重啟后生效):
> chkconfig iptables off永久開啟防火墻(重啟后生效):
> chkconfig iptables on查看防火墻狀態:
> service iptables status> 取消遠程訪問保護:
vim修改 redis.conf 文件,在?###### NETWORK ######?一欄中,將? bind 127.0.0.1 注釋掉? ,然后將?protected-mode yes? 改為 no:
至此,我們就可以通過主機上的應用程序訪問redis庫了。
3.4 編寫測試代碼
主配置類添加@EnableCaching注解。
簡單寫一個controller接口,使用StringRedisTemplate進行添加和獲取,觀察執行結果:
@Autowired StringRedisTemplate stringRedisTemplate;@ResponseBody @RequestMapping("/redis/getkey") public String getValue()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my-key", "Moonlight");return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my-key"); }啟動項目后,調用接口,得到redis庫中的存儲數據:
同時,如果已經安裝了redisDesktopManager可視化工具(下載地址:https://www.newasp.net/soft/391754.html),也可以連接redis后,查看內部數據:
四、設置redis訪問密碼
默認情況,redis沒有訪問密碼,如果希望添加redis訪問密碼,可以先登錄到redis之后進行如下設置:
查看當前密碼:
設置新密碼為123456:
重新登錄:
總結
綜上,就是關于redis的簡明使用,歡迎文末留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pring Boot——Redis安装配置与应用整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并发编程实战————并发技巧小结
- 下一篇: c语言拔河分组回溯算法,【阅读下面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