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人晋升为“嫔”,为何都欣喜若狂?除了地位提高,还有3大特权
導語: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軍入關之后開始沿襲前王朝的一些制度,其中就包括后宮制度。到了清圣祖康熙年間,后妃制度徹底完善,后妃之間有了明確的等級之分。這些妃子所擁有的權力因為她們等級的不同而有著明確的區別,想要晉升到下一個等級是十分困難的。
因為對于不同等級的后妃人數上有著明確的規定,只有一些地位更低的后妃人數才是不限定的。不限定人數的等級就意味著地位比較低,從而被分配到的例銀也更少,在生活方面自然遠遠不如那些等級高的后妃了。
另外對于這些不同等級的后妃,稱呼上也有著明顯區別。當等級達到了嬪的時候,下人才會稱呼她們為娘娘,等級在妃以上的時候,則成為了一宮之主。只有成為了一宮之主才有權利升降貴人及以下地位的人,而身為貴人這些等級更低的后妃,面對這些上級的時候只能稱呼自己為奴婢。
因此當貴人晉升為嬪的時候,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這時候自己的地位有了極大的變化,就連稱呼都從原來的奴婢成為了娘娘。原本貴人雖然也是后妃之一,但她們的人數是沒有限定的,因此地位很低。
她們居住在東西宮側房,雖然身為后妃,其實也就是比一些宮女強一些。一旦遇到等級比她們高嬪妃,她們就像是被人隨意使喚的“丫鬟”。在這樣的嚴格等級制度下,只要她們自己沒有晉升上去,那么一輩子都是下人的角色。
一旦貴人晉升成為嬪之后,她們的地位驟然就發生了變化,她們成為了驅使別人的娘娘,就像是從“臨時工”變成了正式編制一樣的程度,地位和福利待遇自然發生了重大轉變。而其她地位和其相當或者比她們更高的嬪妃也不能隨意驅使她們,這時候她們在后宮當中才有了自己的一絲尊嚴和權力。
一旦貴人晉升之后就可以居住在東西十二宮,這個特權看似不過是休息的地方發生了變化,但卻是地位身份的轉變。晉升之后所享有的例銀會增加不少,生活條件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變化。身為嬪以上的妃子,哪怕是在皇帝死后依然可能晉升為貴太妃,哪怕是手中沒有什么實權,但在福利保障上是沒有缺少的。
而對于普通的貴人們來說就比較慘了,在皇帝死后,她們是沒有資格被稱為“太妃”“太嬪”的。這些先皇所留下的人每個月雖然還會發例銀,但根本養活不了自己,更不要說奢侈享樂了。她們平時只能盡可能做一些針線活,然后在宮內一些有出入權力的太監將其拿出去販賣來維持生計。
在清朝的后宮制度里有這樣一條比較特殊的規定,那就是皇子出生之后生母都是沒有權力撫養的。主要是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是擔心生母不能對皇子嚴格管教,另一個則是害怕對皇子過于溺愛的話,導致皇子跟自己的母親感情比較深厚,一旦這個皇子繼任皇位的話,就可能重用母親的族人,從而導致朝中的權力失衡。
不過雖然皇子并不由生母撫養,但如果地位不同所面臨的情況也是不同的。對于這些嬪以上的后妃來說,她們可以將孩子交給同等級的嬪妃撫養,自己也有著撫養其她嬪妃生下的皇子的權力,同時還能和自己的親生孩子見面。但如果是貴人之類地位比較低的后妃生下的皇子,則直接交給其她嬪妃撫養,自己是沒有撫養權力的,更不要說和自己的孩子見面了。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貴人和嬪雖然只差了一個等級,但兩者之間的區別可謂是涇渭分明。身為貴人的時候自身是可以被隨時替代的,宮中也不會給予過多的關注,但一旦成為了嬪妃,那么地位和待遇就水漲船高,對于這些晉升為嬪妃的貴人來說,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總結:封建社會等級森嚴,這點不僅僅是體現在權貴和平民身上,也體現在皇宮內部。在我們眼中皇宮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監獄,不但限制著所有人的自由,也限制著所有人的發展。對于這些被選入后宮的女子來說,如果不能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得到晉升,那么估計自己一輩子都只能老死宮中了。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贵人晋升为“嫔”,为何都欣喜若狂?除了地位提高,还有3大特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
- 下一篇: 原创:古代人的钱分很多种类,真金白银和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