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中国超融合第一,浪潮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6年被業內很多人稱為“超融合元年”,一眾存儲、服務器、網絡、安全廠商如同“摔杯為號”一般,齊齊邁入了超融合市場。于是,風助火勢,火借風威,那年的“超融合”燒得正熱。六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再度將目光匯聚到超融合領域,當市場由淺灘邁向深海,當技術以年為單位不斷發展演進,如今“成熟期”的超融合不似當年那般奪人耳目,但卻像小火慢煮的菜肴,越煮越有味道。
從傳統架構中存儲、計算、網絡的分而治之;到CI架構下資源分離,統一管理;再到超融合(HCI)架構下在軟件層面的虛擬化以及在硬件層面對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統一整合。從新一代數據中心改革、企業上云以及邊緣場景拓寬的大趨勢下,超融合架構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保持著迅猛的增長勢頭。根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未來5年超融合領域將保持18.5%的年復合增長率,2025年超融合市場規模將達到33.2億美元。
3月17日,“智算創見 ?數實相融”浪潮信息生態伙伴大會IPF2022正式召開。CSDN采訪了浪潮數據總經理蔣永昌、浪潮數據云計算研發總監顏秉珩以及浪潮數據云計算產品總監龐慷宇,共同探討了新一代超融合產品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幾年浪潮云海在超融合市場的戰略目標。
場景驅動下的超融合升級,勢在必行
談及浪潮,很多人都停留在“服務器領域龍頭”這一固有印象之中。其實在超融合領域,浪潮正在以行業平均增速3-4倍的超高速度迅速崛起。根據龐慷宇的介紹,在過去8個IDC統計周期內,浪潮在其中7個季度獲得了市場增速第一位。同時浪潮在近幾年間不斷加大超融合領域的核心軟件能力,在去年的SPECvirt測試中,浪潮打破了業界塵封四年的世界紀錄,拿到了4679分的成績。
然而在云原生、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迅速崛起,以及超融合技術在金融、政府、制造、能源等關鍵行業的全面突破下,場景的更迭與技術的進步使得上一代超融合架構出現了觸達邊界上的極限,在部分技術場景下顯得力不從心。結合實際場景下的使用需求,龐慷宇向CSDN介紹了新一代超融合技術所要面臨的四類主要場景。
私有云
隨著云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上云來實現業務的變革。同時企業對于私有云的接受度也在逐漸升高,私有云在本地部署、管理受控、低延時、安全性高等方面相較公有云存在明顯的優勢。而在中大型企業的私有云構建中,超融合架構已經逐漸成為首選。
云邊協同
在當下,超融合架構在很多場景下面臨著多園區、多站點,站點與站點之間存在的云邊協同問題。在這種場景下,超融合需要從單個集群逐漸演變為多個集群統一控制管理。
高性能應用
在高性能應用中,超融合架構下的緩存加上持久化HDD磁盤的模式能否支撐下一代高性能應用、如何依靠異構算力提升現有的網絡,這些都是未來超融合在高性能應用中的提升方向。
大數據
超融合+大數據這種模式在工業、醫療等領域都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這些平臺很多都是基于超融合架構去進行容易的控制與管理,超融合的云、數、算AI一體化管理也在逐漸提上日程。
浪潮之下:新一代超融合的雛形初顯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四大場景,浪潮也提出了其對于新一代超融合架構未來發展的四大觀點。
首先,超融合架構將不僅是存儲架構的融合,也是私有云方案一體化的融合。傳統私有云模式下,需要做存儲節點、網絡節點、計算節點、安全、分布式存儲、一體化管理、負載等復雜的多方面工作。而超融合定義的私有云方案是一種可以打包交付的一體化私有云,通過專用硬件與浪潮輕量化云管平臺,滿足了客戶在輕量云管與智能硬件整體化的延伸需求。
在采訪中龐慷宇介紹了浪潮在廣州港部署的輕量化私有云案例。浪潮輕量化私有云保證了2300萬標準集裝箱的吞吐,幫助廣州港實現連續兩萬+小時的無故障運行,同時還實現了完全不影響用戶業務的跨節點靜默式升級。
其次,超融合將不僅是傳統算力的融合,也是異構算力的融合。在新一代超融合的場景中,傳統軟件廠商以CPU為核心算力的方式將難以滿足用戶場景。浪潮目前也在探索更多地利用網卡、FPGA、多種算力單元來承載此類全新應用。在網絡端,浪潮推出了SmartFlow新一代云數據中心網絡軟硬一體化產品解決方案;在存儲端,浪潮也推出了SmartONE分布式存儲。會上浪潮提出了硬件定義存儲的理念,通過全閃存模式,基于超融合節點和節點之間的NVMe組成一個大的互聯資源池,相較傳統SDS這種全閃存模式的承載性能將會增強4到5倍。龐慷宇介紹道:在硬件定義存儲的情況下,控制器可以達到單虛擬機12萬IOPS,并且可以并發啟動15臺這樣的虛擬機在三個節點之上,整體的多節點互聯性能可以做到業界最高,這也是浪潮獨有的技術。
然后,超融合不僅是云和設備的融合,也是云與云原生的創新融合。在這一點上便牽扯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如何讓超融合去運行云原生。在大部分超融合運行容器的方案中,容器都是運行在虛擬機上,這樣一來首先要有虛擬機的管理,然后還要有虛擬機之上的容器集群的管理,不但復雜難以操作,而且效率很低。
會上,浪潮還公布了新一代超融合一體機InCloud Rail IR5266M6,全新產品為專屬定制機型,進行軟硬件深度融合、綜合集成,集“高密度、高性能、一體化”于一身。浪潮提出了將容器直接跑在超融合一體機之上的解決方案,浪潮新一代超融合一體機能夠直接運行容器與虛擬機,并且相互獨立不依賴。
最后,超融合不僅是單一站點管理的融合,也是多邊緣站點的融合。對于目前的超融合實際部署場景來說,多邊緣站點已經成為了既定的事實。例如今年在軌道交通領域,地鐵的每個站點都已經采用了獨立的超融合架構。除地鐵之外,在風電、海電等邊緣場景領域超融合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多邊緣站點的超融合可以實現多地理位置的分離部署,但同時各站點之間可以相互進行管理,并實現跨云硬件的一體化運維能力。
浪潮云海,做中國超融合市場第一
根據IDC發布的《2021 Q3中國軟件定義存儲及超融合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市場浪潮云海超融合增速第一,同比增幅107.4%,達業內平均水平2.3倍。
從大方向上來看,浪潮在近幾年間所走的是開源開放、融合、智能、敏捷的發展道路。浪潮整體聚焦于IaaS層,提供虛擬機、容器、裸機等技術資源以及基于資源管理里的服務,并不斷加強自身產品與技術的自研能力。也是基于這樣大的戰略,浪潮近幾年間在大型企業、金融、政府等領域有比較大的突破。
聚焦于超融合領域,蔣永昌認為超融合市場將在未來幾年中進入快速增長期,除公有云市場外,未來大部分行業都會采用超融合技術進行業務交付與上云改革。蔣永昌表示:浪潮云海的市場目標非常清晰,那就是要做整個中國超融合市場的第一。
憑借自研整機、網絡等相關產品與技術,浪潮在全計算場景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也是浪潮構建超融合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同時浪潮還在不斷將此前產品中的安全特性整合到超融合產品體系中來。
蔣永昌在采訪中表示:基于浪潮服務器現有的市場資源,我們在不斷基于良好的服務器基礎,進行現有大客戶的超融合能力賦能,同時通過全球浪潮服務器的分銷體系,實現對于分銷商端基于云、超融合的賦能,以便在未來的超融合領域對供應鏈內的所有客戶實現有效的全覆蓋。在這樣的場景中,我們便擁有了沖刺中國超融合領域第一的基礎。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冲击中国超融合第一,浪潮的底气从何而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360数科 CTO 王继平:金融 IT
- 下一篇: 数据与AI如何提升IT运维价值?锐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