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手让手机毁掉了孩子”,这个答案很深刻|黄磊谈高考上热门:无知的代价到底有多惨?
所有唾手可得的快樂,
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我親手讓手機毀掉了孩子”,這個答案很深刻……
作者|楓子來源|女兒派
01
昨天半夜上廁所時,
無意發現女兒房門底下透著光。
我推門而入,
就看見女兒趴在床上,
入迷地刷著短視頻,
絲毫沒有發覺我的到來。
聯想到最近老師多次反饋,
女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經常犯困,哈欠連連。
我一把就奪過了手機,
并告訴她這學期都不要碰手機。
結果女兒一下就炸毛了,
直接吼出三連問:
“你憑什么沒收我的手機?”
“每天都是學習,學習,
我還不能放松一下?”
“別人都能玩,
為什么就我不能玩?”
02
我當時沉默了,
因為我并不想給她
一個專制或敷衍的回答。
思考良久,
我才想好如何回答。
03
一、控制不了欲望的人,
終將被欲望控制。
為什么要限制你玩手機?
這是因為,
玩手機是欲望,
而不是需求。
需求是內在的,
一旦被滿足,
它就會消失。
比如你餓了需要吃飯,
吃飽了就不會想再吃;
困了需要睡覺,
睡醒就不會再想睡,
這就是需求。
而欲望是外在的,
一旦輕易被滿足,
它就會越來越大。
比如手機玩了一個小時,
還想玩一天,
我不反對,不控制,
你就會越玩越起勁。
所以,需求可以被滿足,
但欲望需要被控制。
04
之前就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青島一個14歲女孩,
在醫院給奶奶陪床時,
想著玩一下手機打發時間。
可因為無人看管,
她一玩就是整整81個小時。
也因為長時間不睡覺,
她險些猝死。
你以為玩一下手機無關緊要,
但在你捧起手機的那一刻,
就已經掉進了欲望的陷阱。
被大數據的算法牽著走,
被無節制的感官刺激淹沒。
所以,千萬別高估你的自制力,
更別低估了手機的誘惑力。
你若抗拒不了玩手機的欲望,
就只能被手機奴役。
05
二、在最該努力的時候選擇放縱,
未來只能是無盡的嘆息
學生家長開會那天,
多次考第一名的同學媽媽發言,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較。
她問班里的孩子:
“如果我們在猴子面前,
放上一根香蕉和一沓錢,
你們覺得猴子會選什么?”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
“香蕉。”
她接著說:
“那你們覺得猴子傻不傻?”
同學們斬釘截鐵回答:“傻。”
“那如果手機和作業擺在你們面前,
你們會選什么?”
同學們哄堂大笑:“手機。”
這位媽媽緊接著說道:
“對,傻傻的猴子和你們很像,
猴子只知道眼前的香蕉馬上就能吃,
卻不知道錢能買到更多的香蕉;
而現在的你,
只知道拿起手機就能獲得快樂,
卻不知道學習才能獲得一生的快樂。”
女兒,你未來過著怎樣的生活,
完全取決于你當下的每個選擇。
當你在最該努力的時候選擇放縱,
就不要羨慕別人取得的成績。
當你在最該向上的時候選擇安逸,
就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如人意。
要知道世間最大的遺憾,
不是“我不行”,
而是“我本可以”。
所以,眼光放長遠一點,
別被眼前一時的快樂,
麻痹了自己的意志;
更別讓一時的放縱,
變成了自己一生的遺憾。
放不下手機的孩子,
往往只能放棄自己的人生。
06
三、唾手可得的快樂背后,
都是昂貴的代價
《限屏教育》一書就指出:
人的大腦神經發育,
5歲前是“打地基”,
6-18歲是“建高樓”。
在這兩個階段,
假如大腦總是接受游戲,
短視頻這些簡單的刺激,
就可能導致大腦
失去建立復雜神經元聯系結構的機會,
并且,那些長期不被刺激的領域
也會被默認為“無用”,
進而不再發育。
最終導致的,
就是想象力、思考力等等
明顯落后普通人。
同時,也因為適應并習慣了
快速、簡單、及時的多巴胺快樂。
那你將來學習時,
那些需要思考和探索
才能分泌出來的內啡肽快樂,
就很難吸引你。
你的大腦,
也不愿意去面對學習中的挑戰。
這也就是為什么,
很多孩子一學習就分心,
完全學不進去,
滿腦子只有“玩手機”。
這就是“垃圾快樂”的可怕之處:
當你沉浸其中時,
你感覺不到它的傷害。
當你有所醒悟時,
你已經被吞噬掉了
勤奮、自律、意志力和上進心,
徹底淪為一個對生活毫無辦法的人。
07
四、你把時間花在哪里,
你就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董宇輝曾說:
一個手機再破,
你都需要它,
為什么呢?
因為它里面有游戲,
這就是它的價值。
你學歷再差,
只要腦袋里有知識,
社會就需要你,
這就是你的價值。
你需要的是游戲,
社會需要的是知識,
今天的你不去學習,
將來的你就還不如一部手機,
這就是現實。
是啊,人若沒有價值,
誰會陪你演戲。
空桶,裝上垃圾便只能成為垃圾桶,
裝上筆桿才能成為桌上有用的筆筒。
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
腦袋里裝的是知識,
就會變得價值連城;
畢業就拿下200萬年薪的左鵬飛說:
“哪有什么天才?
我只是把別人打游戲的時間
用在實驗室而已。”
時間,是最公平的存在,
也是你現在最大的資本。
與其眼紅別人手里的手機,
不如低頭看看自己手上的書籍。
雖然繁重又枯燥,
卻能引領你邁向更廣闊的人生。
08
最后我想談一下,
什么是真正的苦。
不可否認,
六點起床很難,
刷題背書很累,
家庭學校兩點一線很煩,
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也很苦。
可學習的苦,
是有限的且回饋巨大,
它會帶來更多的選擇權,
會給你打開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讓你收獲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生活的苦,
夜以繼日,
是讓人絕望的茫茫無期,
這種苦看不見,摸不著,
卻要痛苦一生,
這才是真正的苦。
媽媽不讓你玩手機,
是希望你能做一個自律的人。
將來的你才能站在更高的起點,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職業,
去你喜歡的地方,
過真正自由的人生。
而不是被迫謀生、養家糊口,
渾渾噩噩地過這一輩子。
09
歌德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誰若游戲人生,
他就一事無成;
誰不能主宰自己,
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女兒,成長只有一次,
每一個階段都是現場直播,
錯過就無法重來。
所以,別再執著于手機了!
沒有什么事情,
比自律和堅持,
更能讓人充實。
也沒有什么快樂,
比自由主宰人生更加痛快。
你現在的每一分努力,
都是在為你的未來鋪路。
將來的你,
一定會感謝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
本文來源于女兒派(ID: nverpai),關于養育女兒的干貨,這里都有;關于養育女兒的苦甜,這里都懂;愿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讀書是為了避免無知。
黃磊談高考上熱門:無知的代價到底有多慘?
文字|桌子先生
首發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01
黃磊科普1977年高考的視頻火了。
1977年,那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正在上山下鄉的570萬考生
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進考場,
27 余萬人通過考試進入大學,
高考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參加考試的學生年齡差別巨大,
師生同臺、父子上陣、
夫妻一起考試都不算新鮮的事,
年齡最大的考生是37歲,
但是在求知面前,
他們從不覺得年齡是一個問題。
02
他叫茹振鋼,
高考時,他還生活在饑餓的陰影下,
因此他的夢想就是學習農業科學,
培育出高產的小麥品種,
讓中國的農民不再饑餓。
后來,他成功了。
在今天我們每吃的八個饅頭之中,
就有一個是來自于他培育的小麥。
03
那一屆的27萬人
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
40年左右的時間,
高考的錄取率從5%到82%,
為中國的騰飛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撐。
提起讀書、很多人會覺得苦,
覺得要投入的東西實在太多。
想想從小學到初中
有9年的義務教育,
從高中到大學又是7年,
甚至還有的研究生、博士等等,
期間還要各種培訓、學習,
他們覺得教育的成本太高,
投入的金錢和精力巨大。
而且如此投入之后,
也不一定能夠找到好的工作,
不一定能夠拿到高薪,
那么讀書還有什么必要?
關于為什么要讀書,
很多人說了無數遍了。
無非就是讀書
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資、
獲得更多的人脈和資源、
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毫無疑問,
這些都說的很有道理,
但是這個理論還有一個缺陷,
讀書和工資不是完全成正比例的,
不是說你拿到什么學位,
這個社會就一定要給你什么工資。
所以讀書,
我覺得不能完全從功利的角度去看待。
今天拾遺君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
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04
為什么要讀書?
因為要避免自己的無知,
因為相對于讀書,
無知讓我們付出的代價更高。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說: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
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05
早年看過一則印象深刻的新聞。
一個冬日的傍晚,
一個大人和兩個孩子被送到醫院,
三人都是昏迷不醒瀕臨死亡,
立刻被送去搶救,
但兩個孩子還沒有到達搶救室
就已經失去了生命體征,
離開了人世。
而在搶救大人的過程中,
醫生考慮到可能是中毒,
給他用了解毒劑,
過了不久,大人清醒過來。
家屬們既悲痛又納悶,
連忙查找死亡的原因。
他們查來查去
都不知道事情是怎么發生的,
后來大人聊到當天的經歷:
他下午在回家的路上時,
看到路邊上有一包“鹽”,
正巧家里的鹽用光了,
于是他便動了貪小便宜的心思。
把包裝打開一看,
里面是白色的粉末,
嘗了一口,味道是咸的,
很像之前見過的粗鹽。
于是他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
把一整包鹽都拿了回去,
當天晚上就用這包鹽做了晚餐,
于是后面就發生了這一系列問題。
原來問題出在鹽身上,
而這包所謂的“鹽”,
其實是工業用的亞硝酸鹽,
根本不能拿來食用,
只要誤食超過0.3-0.5克,
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中毒情況,
甚至導致死亡。
大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
字也不認識幾個,
在他的認知里面,
只要是白色的、
咸味的粉末顆粒,
那就是可以用來烹飪的鹽。
如果當時他不那么無知地
用自己的經驗來判定,
或者能看明白包裝上寫的字,
甚至找人問一問這是不是“鹽”
也許這場悲劇就不會發生。
一次無知的行為,
奪去了兩個孩子鮮活的生命,
也摧毀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06
像這樣因為無知
導致自己付出慘痛代價的例子,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時常發生。
一個青年沒有讀多少書,
后來去了醫院當氧氣瓶的運輸工。
他看到病床上的病人吸氧,
自己也動了心思,
他以為只要吸一口氧氣瓶里的氧,
人就能變得精神一些。
一次,他正在運輸一瓶新的氧氣,
正巧趕上了空當,
看四下無人,
于是在醫院走廊里放下了氧氣瓶,
準備自己偷偷吸一點。
他的操作更是讓人心涼,
他把出氣口對準自己的嘴,
拔掉保險栓,
直接擰開了瓶子。
瓶蓋打開的一瞬間,
極高的壓力讓氧氣瓶
像個炮彈一樣飛了出去,
直接撞破了醫院的一道墻,
死死地嵌在了承重墻里面,
而那個可憐的運輸工,
頭部被強大的氣流撕碎,
死狀極其凄慘。
一個人是該有多無知
才會想著偷吸氧氣罐里面的純氧啊?
而且醫院病人吸的也不是純氧,
只是含氧量稍微高點罷了。
一個人在吸純氧的狀態下,會中毒,
并且造成二氧化碳潴留,
人體的各組織均不能承受過多的氧。
07
我有一個朋友是醫生,
在醫院工作了十幾年,
每次聽他說起那些無知的例子特別揪心。
一個患者得了腸梗阻,
然后聽信偏方,生吞泥鰍,
覺得泥鰍可以在腸子里面穿來穿去,
這樣就可以把腸子梗阻的地方穿通暢了。
結果泥鰍把腸子穿破了,
腸梗阻的地方非但沒有任何變化,
反而引起腹腔嚴重感染。
一個患者得了便秘,
醫生問她平常有長期吃什么藥嗎?
患者答:阿司匹林腸溶片
醫生說:你沒有高血壓沒有心臟病,
為什么要吃這個藥呢?
(阿司匹林腸溶片是這方面常見的藥物)
患者理所當然地說:我便秘啊。
醫生一臉懵逼,
是哪個醫生給你開的?
患者表示不解地說:
沒人給我開藥,
我自己吃的啊,
腸溶片腸溶片,
能把腸子里的東西溶掉,
不是治便秘的嗎?
你看看,一個人竟然可以無知到這個程度,
幸虧沒有出大事,
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不知者無罪,
無知者當然無罪,
但是你總會為自己的無知付出代價。
學習和教育的確很苦,
付出的代價確實很高,
但是比起漫漫人生中
因為無知而付出的代價,
真的不值得一提。
08
很多人說讀書是為了能混一張文憑,
賺到更多的錢,
但我覺得讀書更重要的目的,
是為了提升自己,
避免讓自己成為一個無知的人。
有人曾經把我們知識比喻成一個圓圈,
我們讀完小學是這樣的:
高中畢業時,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學位后,有了自己的專業。
碩士學位對專業有了更深的鉆研。
而讀到博士學位的時候,你來到了知識的邊界,并且試圖推動它。
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你終于推動了那么一小點。
可是就因為你推動的那一點點,讓整個人類歷史知識的圓圈變得不一樣了。
而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正因為有那么多人
一直在努力推動那么多個一點點,
我們的圓圈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知識的海洋那么遼闊和豐富,
用時間去減少我們無知的區域,
就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
別人看到水的時候,
只知道說好多的水,
而你知道:
蓮子青如水
飲馬渡秋水
思君若汶水
半世浮萍隨逝水
荷葉田田青照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
別人看到天的時候,
只知道說好高的天,
而你知道:
歸雁入胡天
江靜碧云天
清夜墜玄天
云在西湖月在天
淡煙疏雨落花天
洞庭春盡水如天
讀書,絕不只是為了混一張文憑,
找一個好的工作。
讀書,是為了讓你
成為一個有溫度會思考的人,
擁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學習很苦,讀書很累,
教育的成本很高,
但相比于無知的苦悶和單調,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那是可以照亮你世界的燈塔。
感謝你讀到最后。
點個“贊”+“在看”,并“分享”給更多人看。
作者:桌子,身高1.85米,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文章刊發時進行了修改。
延伸閱讀:
施一公:中國教育潛伏的最大危機
短視頻吃掉大腦?我想說點不一樣的
你拿手機的姿勢,出賣了你的性格!
放飛讓孩子玩了一段時間手機,我才明白,馬斯克為什么要說出這些警告……
黃磊女兒多多染發引熱議: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手放開
江蘇“妻子買380元裙子被罵”事件,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聯系我們加QQ:2636915649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亲手让手机毁掉了孩子”,这个答案很深刻|黄磊谈高考上热门:无知的代价到底有多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小鹏营收65.5亿股价大涨13%亏损持续
- 下一篇: 资深券业女将秦湘再出马,担任华林证券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