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伊朗为何推翻富裕发达的巴列维王朝,而选择穷困潦倒的政教合一?
原標題:伊朗為何推翻富裕發(fā)達的巴列維王朝,而選擇窮困潦倒的政教合一?
【歷史】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天下大勢,民心所向”,也就是說決定國家發(fā)展和未來的那必定是民心所向,只有順應民心,才能夠把握未來。
而從民心角度來看,永遠的方向都是更好的生活,發(fā)達富裕的條件,只有不斷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才是順應民心,否則都是逆歷史潮流。正是因為如此,整個世界才從古代的野蠻世界,過渡到現代文明,現代物質文明的。
但是有時候這個也不絕對,也有選擇窮困的時候。最典型當年的伊朗百姓,就推翻了富裕發(fā)達的巴列維王朝,而選擇了窮困落后的政教合一的伊朗。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明白,為何富裕發(fā)達不要,要窮困落后呢?真實原因只有4個字。從伊朗國家發(fā)展來看,巴列維時期的伊朗絕對是個里程碑,為何這么說呢?因為巴列維王朝在三個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消除了宗教的影響。
我們知道宗教控制下的國家,那是封閉愚昧的,而巴列維時期,整個國家在世俗化發(fā)展方面那是走在了前列的,當時在中東。
伊朗那是世俗化最高的國家。整個國家發(fā)展現代化,西化,宗教束縛逐步的解脫,跟國際接軌非常通暢。
二是,婦女解放。在中東,評判一個國家的發(fā)展程度,就看其穆斯林婦女的地位,在中東到現在大部分國家,婦女那是還要帶面紗,不能露臉,也不能工作,不能上班,不能開車……整個幾乎所有不能,唯一能的就是生孩子。
但是在巴列維時期,伊朗的婦女不但不用遮面,而且甚至能穿比基尼。而且還可以上班,從事一切的社會工作,整個都全部解放了。
三是,在經濟發(fā)展方面。巴列維時期,伊朗經濟那是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增速那是中東第一,發(fā)展非常快。到70年代伊朗基本上就是中東地區(qū)最富裕發(fā)達的國家了。
人均GDP接近西方,整個富裕程度堪比現在的沙特等國。可以說巴列維王朝那是現代化,自由化,婦女解放和經濟發(fā)達的社會,應該代表的是民心所向。
但是,巴列維王朝,卻被伊朗人推翻,推翻后國家倒退幾百年,從現代文明直接倒退回了中世紀的政教合一,建立了伊斯蘭政府。現在的伊朗,完全就是愚昧,封閉,窮困,落后的代表,跟巴列維時期那是相反的。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巴列維時期的伊朗才是民心所向,沒有人會選擇貧困潦倒的。
那么問題又回來了,當時為何伊朗的百姓卻推翻了巴列維王朝,而選擇了愚昧落后的政教合一的伊朗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只有四個字。那就是“放大矛盾”。在巴列維時期,雖然發(fā)展很不錯,但是因為發(fā)展太快了所以產生了一些無可避免的矛盾,最典型的就是貧富差距,貪污腐敗,失業(yè)問題等。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發(fā)展中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而根據經驗來看,發(fā)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來解決的,不能操之過急。但是這些矛盾,卻是刺痛底層百姓最直接的點,因為最底層的百姓,要面對窮困,失業(yè),對社會不滿情緒很大,而尤其仇視富裕和發(fā)達,還有貪污和腐敗。
而這種情緒,被教士階層利用,本來世俗化的伊朗教士階層失去權力,對國家不滿,他們正好掌控教育和伊斯蘭教。于是不斷的放大這些矛盾,使得整個底層的窮苦百姓,失業(yè)的百姓開始不滿,開始走上街頭游行示威。而且隨著教士階層的不斷的鼓動,整個逐步變成了武裝沖突,甚至起義,最終懷著對社會的不滿貧富差距擴大,廣大底層百姓,在教士的帶領下,推翻了巴列維王朝。而之后建立了伊斯蘭政教合一的政府,雖然沒能實現大家都富裕,但是至少實現了“大家都窮”的狀態(tài),最起碼底層百姓也滿意了,不患寡就患不均啊!
歡迎關注【揭秘歷史的頭條】,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參考文獻:《伊朗伊斯蘭革命史》。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伊朗为何推翻富裕发达的巴列维王朝,而选择穷困潦倒的政教合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步骤,分子进化
- 下一篇: 微信小程序蓝牙调试助手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