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春季忙些什么?
原標題:古人在春季忙些什么?
點擊上方 藍字可以訂閱哦!
冬去春來,盡管偶有“倒春寒”,但嚴冬總歸是一去不返了。在古代,就像陶淵明所說:“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經歷了冬季的農閑之后,春天意味著新一年勞作的開始。那么,春天里古人除了農事之外,還要忙些什么呢?
|一、祭祀|
《左傳》里有句常常被引用的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祭祀是古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事項,表達了人們慎終追遠的感情和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祭祀,春季也不例外,例如社日。
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是古人祭祀社神(土地神)祈求豐收的日子。春社一般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約在春分前后。漢代以前,只有春社而無秋社,漢代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秋社,約在秋分前后。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并結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xiǎng)其胙(zuò)。”社日兼有祭神和鄉鄰會聚宴飲的性質。唐王駕《社日》詩:“桑柘(zhè)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宋楊萬里《乙酉社日偶題》詩:“社日雨多晴較少,春風晚暖曉猶寒。”
|二、科舉|
明清兩代的科舉考試要經過層層選拔,通過童生試而成為生員(秀才)的考生們還要繼續參加鄉試和會試兩場選拔性考試,其中會試又稱作春試或春闈。
會試是明清兩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的考試。鄉試后第二年二、三月在禮部舉行,各省的舉人皆可參加考試。《明史·選舉志》:“鄉試……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在丑、辰、未、戌年舉行。由皇帝特派正副總裁主考官主持。另有同考官和各類工作人員。考試分三場為正科。如果鄉試有恩科,次年也有會試,稱會試恩科。“會試以二月”,因此也稱“春試、春闈”。唐代的進士考試本由吏部的考功員外郎主持,后來由尚書省的禮部侍郎主持,通稱“省試”。歷代相沿,科舉即為禮部的專職,因此,也稱會試為“禮部試、禮闈”。會試考中者稱貢士,也稱“中式進士”,其名額以三百人為常,中式者參加下月的殿試。第一名稱會員。會試后一般要舉行復試。
|三、節日|
春季不只有忙碌,古人也懂得勞逸結合,除了春節,春天還有許多節日和民俗,有的發源于歷史事件,如寒食;有的源自節氣,如清明;還有的本是祈福除災的活動,如修禊。
【寒食】
清明前二日,一說清明前一天。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節,所以“一百五”就成了寒食的代稱。唐溫庭筠《寒食節日寄楚望》詩中就有“時當一百五”之句。相傳春秋時期,晉國賢臣介子推跟隨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重耳歸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封賞不及介子推,介子推和母親到綿山里隱居。后來晉文公想到了他,親自帶人到綿山尋找,介子推卻避而不見。晉文公就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然火燒三天三夜仍未見介子推,大火熄滅后,人們發現介子推母子抱在樹上被燒死。這一天正值清明節前一天,晉國人為紀念他,就在這天不舉煙火,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寒食禁火。古代從寒食起禁火三天,只吃冷食,夜里也不點燈。到清明節重新起火,叫“新火”。宋王禹偁《清明》詩有“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之句。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人常把清明和寒食聯系起來,有掃墓踏青的習俗。唐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宋黃庭堅《清明》詩:“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高菊 《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修禊(xì)】
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稱“上巳”。舊俗以此日臨水祓(fú)除不祥,叫作“修禊”。魏晉以后,把節日固定在三月初三。后來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游春的節日。此節始自春秋,《韓詩外傳》稱,三月桃花水之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于溱(zhēn)洧(wěi)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唐杜甫《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古人在春季里的確很忙碌,因為春天是一年之始,每個人都希望在春季里為接下來的一整年打好基礎,如此看來,春天又確實是忙并快樂著。
正文內容參考《學生古代文化常識辭典》(插圖本)
圖書信息
《學生古代文化常識辭典》(插圖本)
徐振邦 編著
該辭典收錄學習文言文所用到的古代文化常識。對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節日、地理、姓氏稱謂、禮俗、宗法、刑罰、皇室官職、教育科舉、樂、宮室建筑、車馬、兵器戰具、飲食、服飾、器物、貨幣、度量衡、文字等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簡明實用。有助于讀者增強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及文化素養。
條目分類索引
<上下滑動查看索引>
<上下滑動查看索引>
作者簡介
徐振邦,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講授古代漢語課程。主編或編寫的圖書主要有《古代漢語讀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8年)、《聯綿詞概論》(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古漢語小字典》(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聯綿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3年)等。
延伸閱讀
- 春天正是學習天:韋應物筆下的“幽草”是什么草?
-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辭源》里
||
?
石安石 丨《語義論》(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
李宇明:語言研究的“植樹人”
?
這個元宵節讓我們一起探究謎語中的漢語思維
?
龍行大“閱”—— 開學季圖書推薦
?
《成語簡論》帶您重溫經典
?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古人在春季忙些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明代运粮为何不走海运?
- 下一篇: 原创:汪缘堂:身弱七杀攻身之人如何自我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