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谢澹:语文什么都考,最好的阅读素材,就是我们的“教材”
原標題:特級教師謝澹:語文什么都考,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我們的“教材”
看點 語文考試的內容和大部分課文沒有直接關聯,為什么還要花精力去學習教材?語文特級教師謝澹認為,閱讀教材其實是幫助學生成為“閱讀專家”的重要途徑。很多學生只是還沒掌握方法,解鎖語文課本的更多作用……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語文學習 (ID: yuwenxuexizazhi)
文丨謝澹 編丨袁梓曦
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首先要講講為什么要閱讀語文教材?
有的同學可能產生過這樣的疑惑:既然高考語文,除了文言文的一道選擇題和默寫題與教材直接有關,現代文閱讀有可能與之有影影綽綽的關聯外,其他幾乎都與課文毫無關系。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語文教材呢?難道僅僅是為了給作文增加一點素材,或者對付高二的學考嗎?
如果我們以備考刷題代替這么多課文的學習,是不是會更高效呢?譬如以做閱讀題來代替閱讀文章,兩者都是閱讀,差別又在哪里?
這一連串的問題指向的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即教材閱讀的價值。這是一個常常被忽視的問題,因為它實在太不高級了。我們更多時候聽到的是把閱讀教科書作為一個“應然”存在的前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閱讀不應止步于教材,而應該有廣泛性和多樣性。
但今天我想說的恰恰是這個被忽視的常識。課外閱讀當然關乎人生幸福,但我以為教材閱讀在現階段是同學們最應該重視,最能夠做到,最具有實踐意義的閱讀。可以說,我們高中階段大部分閱讀能力的培養都可以通過閱讀教材來獲得。
教材文章相對經典,保證了我們閱讀趣味的雅正;教材文章相對多樣,避免了我們閱讀胃口的單一。
正是通過教材感性閱讀經驗的積累,才逐漸構建起我們閱讀其他文本的能力,才能從根基上給予我們學習語文的正道養分。
那么,應該如何閱讀教材呢?我的基本主張是精讀。
精讀,要讀熟。
我們說一個人占有的優秀作品越多,他的語文素養就越好。這里的“占有”,當然不是淺嘗輒止,觀其大概的瀏覽,而是熟能生巧,錦心繡口,文從心來,汩汩不絕地沉潛。不熟,何以能?
精讀,是讀出意味。
我們很多同學的所謂讀書都只是讀出內容。“意味”和“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內容”是外在的,“意味”則是深藏的。
《登泰山記》的內容不過是姚鼐的一次出游,其“意味”卻是獲得了從廟堂轉向民間的光明鼓舞;
《赤壁賦》的內容不過是蘇軾的一次泛舟,其“意味”卻是人生遭遇橫暴時的耿耿于懷與自我療愈。
意味,還要深入到語言內部,去看一個詞語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莊子說“庖丁解牛”,李白寫“烹羊宰牛”,一個“解”字和一個“宰”字,人和牛的面貌完全不同了;
《竇娥冤》中,憤怒的竇娥怨天責地,質問人間秩序,但最后三樁誓愿卻不得不依靠感天動地來完成,作為詞語的“天”如此分裂,卻又這樣統一。詩人格奧爾格說:“詞語破碎處,無物存在。”
從一個“詞”窺見整個“世界”,這是語文學習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精讀,還要讀出思考
理解認同固然重要,反思質疑卻是更重要的能力。一個成熟的閱讀者應該對閱讀對象提出自己的問題。
譬如《諫逐客書》中的邏輯真的如此圓滿嗎?如果不圓滿,它又何以達到了如此好的效果?
《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華連卡這樣的進步女性怎么會喜歡上別里科夫這樣的人呢?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的復仇對象直指陸虞侯,但到底是誰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竇娥冤》的故事取材于東海孝婦,但這兩個故事差別何其巨大,關漢卿改動的意圖究竟是什么?
《紅樓夢》在書寫賈家故事前為什么要安排賈雨村進入一個智通寺,并在那里遇見一個既聾且啞的龍鐘老僧,而脂硯齋卻說這位老僧是“翻過筋斗”來的人……
這些問題,是不是和我們同學,尤其是高三同學在做的題目很像?反思質疑幫助我們走向文本深處,而當我們對教材文本的閱讀具備足夠深度時,閱讀能力也就隨之提升,閱讀鑒別力也就逐步養成。
當然,今天我在這里說教材閱讀的重要性,并不是說它可以代替所有閱讀,也不是說我們的教材文選已經臻于完美。
我只是說教材閱讀可以也應該成為我們閱讀的起點,我們從這里出發,通往閃耀著人性之光和智慧之光的閱讀之路,在古今中外優秀學者文人所構建的文化版圖中開疆拓土,最終形成自己的閱讀河流。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特级教师谢澹:语文什么都考,最好的阅读素材,就是我们的“教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没带孩子见过真实生活,又何谈“见世面”?
- 下一篇: 原创:林冲和关胜谁更猛?通过几次厮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