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活着,为什么要回报父母,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原標題:人活著,為什么要回報父母,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有人問:“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回:“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誠然,父母有好有壞,有富有窮,但是子女都應該用“正直”來回報。
春種一粒粟,秋天不一定收萬顆子,可能夏天就被風雨摧殘了,但一定是問心無愧的。
若你不想回報父母了,就看看這篇文章,幫你找到想要的答案。
01
回報父母,也是幫助了自己。
我們學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就會明白,使勁壓住彈簧的時候,彈簧也會使勁抵住你的手。
聰明的人,借用彈簧的反彈力,做成了很多事情。比方說,摩托車的減震器,帶來了更好的乘坐體驗。
我們對父母好一點,這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在家庭,在社會,也在父母身上。
《世說新語》里有一個故事。
吳郡有個叫陳遺的男人,在衙門當差,負責做飯,其母親喜歡吃鍋巴。因而,他順便就收集鍋巴,帶回去孝順母親。
有一天,吳郡忽然被亂賊孫恩襲擊,衙門里的人都要出征,連告別家人的機會都沒有。
兩軍對壘,衙門里的人被逼得東躲西藏,很多人因為沒有帶干糧,餓死了。唯有陳遺,帶著原本給母親的鍋巴,度過難關。
與其說陳遺走狗屎運,不如說他“早有準備、母愛無疆”。
在《智慧生活報》網絡平臺上,講一位廣西小伙小張帶自己的聾啞母親回貴州娘家。
母親出嫁后,家庭一貧如洗,加上自己不能單獨出行,導致十幾二十年都沒有去娘家看看了。
無數的網友被小張的行為感動了,也看到了母親見到外公時的“一蹦三跳”。
與其說小張花了很多錢,不如說小張得到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如果你認真觀察,還會發現,那些平時關心父母身體情況的人,也會因為父母身體健康,少讓人擔心,更能心無旁騖地工作,收入也會更多。
堅持不嫌棄“無用的父母”,可以成就自己的形象,做任何事情,都會更順一些。
在求職、創業等時候,大家都愿意去幫助孝順的人。就說明一個人回報父母,容易遇到貴人。
從夫妻的角度來看,丈夫對岳父母好一點,妻子善待公公婆婆,這會讓夫妻感情更好,畢竟人情味,擺在眼前。
02
回報父母,是為自己的養老鋪路。
有一種大德——若是父母很壞,那就從我這一代,變成好人。能有這樣德行的人,真正讀懂了《增廣賢文》里的一句話:“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終止了家庭的“大逆不道”,那是改變家庭命運的開始,也是做人的遠見。
孔子有一位學生,叫閔子騫。
他從小就失去了母親,跟著繼母過日子。
繼母對自己的兩個親兒子特別好,對閔子騫明顯就冷淡很多。
下大雪的時候,閔子騫穿著蘆花做的衣服,渾身哆嗦,還要幫父親駕車。其父親見狀,認為其是故意這樣,就抽打了幾鞭子。蘆花漫天飛舞,父親明白了,繼母沒有安排棉衣。
回到家,父親準備休妻,閔子騫苦苦哀求:“不能這樣,若是兩個弟弟沒有了父親,或者遇到了繼父,會遭罪......”
繼母聞言,感激涕零,從此一家人相親相愛。
后來,閔子騫成為了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子孫也從此崛起。
到了宋朝,蘇軾、蘇轍都寫文,講述閔子騫的故事。
濟南太守李肅之籌資,修建了祠堂。
可見,在父母很壞的時候,你還回報父母,也能得到很多的好處。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好的,就是有偏心的事情,也是有苦衷的,或者是家庭條件有限,無法均衡。
從我們的一生來看,若是把父母管好了,就是最好的 言傳身教,把自己的子女也感染了。
當我們很老了,走不動了,曾經孝順父母的行為,就會在子女身上出現,從而自己也能得到供養,不會晚景凄涼。
做人,千萬不要自己不孝順父母,卻強求子女孝順自己,這是道德綁架的征兆。
03
普通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就是送走上一代,培養下一代。
多數的人,都是不會名垂千古的。
普普通通一輩子,也沒有巨大的意義,唯有一個像樣的家庭,才能承載命運,也讓自己倍感欣慰。
上有老,下有小,這會讓中年人很難,也會讓人很有成就感,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總有在困頓的時候,這樣想——若是我倒下去了,父母怎么活,子女依靠誰。想好了,然后咬牙堅持。
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不傷害身體,是對父母孝順,也能給子女更完整的生命。
春秋時,儒家代表人物曾子,外出很多天,都沒有回家。
有人對曾子的父親說,可能你的兒子遇難了吧。
父親回懟那人一句:“我還活著,他怎么敢遭禍呢?”
果然,曾子再過幾天,就回來了。
捫心自問,我們的一輩子,什么最重要?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拿出糖果,因此糖果最重要。
讀書,成績不好,怕父母責罰,因此成績最重要。
成家立業了,怕孩子過不好,擔心父母在老家過不好,因此孩子和父母最重要。
我們很老了,還是擔心孩子的未來......
說來說去,貫穿一輩子的,是家庭,也唯有家庭。其他的東西,真的不重要——工作會退休,身體會病,朋友會走散,金錢是外物,房子不能帶走。
0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希望有什么樣的子孫,就用什么樣的要求約束自己。
人只有自己挺拔了,才能很有底氣地批評別人;自己致富了,才有資格嫌棄別人的窮困。
孝順這件事,你做到了,才可以去指點別人怎么做,才能怪兄弟姐妹做得不好。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積孝之人,必有余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人活着,为什么要回报父母,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石敬瑭有六个儿子,在他死后,皇位为
- 下一篇: 原创: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到底有多丰富?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