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历史显眼包:贵为宋朝皇亲国戚,为了讨好大臣竟然学起了狗叫
原標題:歷史顯眼包:貴為宋朝皇親國戚,為了討好大臣竟然學起了狗叫
去年此時《滿江紅》大火,一時有關岳飛以及其背后的宋朝故事再次為人熱議。兩宋享國三百余年,既有岳飛這樣鐵骨錚錚的文臣武將,也有秦檜那般諂媚阿諛的佞臣小人,為了揣摩迎合上意不擇手段也毫無底線。
今天要說的這個拍馬屁故事便同樣發生在宋朝,事關宋朝趙家皇親國戚,竟向大臣溜須拍馬而至學起狗叫來。
首先說起馬屁文化,古已有之,人生再世需要拍馬屁的時候太多太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馬,有馬就有馬屁,其實沒有馬,也要拍馬屁。
拍得多了,漸漸就成了一門學問,什么時機拍,拍到何種程度,怎樣避免拍到馬蹄子上,都大有講究,一不小心拍錯了,想要尋求的好處沒了不說,腦袋搬家都是分分鐘都事。這點學問文化,在官場中更是淬煉得爐火純青。
傳統中國多少知識分子寒窗苦讀,都懷抱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白衣致卿相的美夢,從有了科舉那天就開始做,直到1905年大清廢科舉,這個夢也未真正醒來。
按道理說,開科取士的比例其實一直很低,真正在國家編制內的官僚并不多,但走科舉致仕或者說想走入“體制”內的卻絡繹不絕,這一方面與國家主導的官方意識形態有關,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更核心的內涵還是利益,惟有讀書高的“高”,也是好處大大滴。
傳統社會的統治基本都只能達到縣一級,縣以下的廣大鄉村地區實行鄉紳自治,所謂鄉紳就是取得一定功名而又無法做官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或者告老還鄉的高官。他們擔任起宗族自治,教化鄉里,收取賦稅的任務。
一旦取得功名,哪怕是最低微的秀才,便享有免除勞役等一系列的特權,從上到下,特權網不斷擴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官僚機構也隨之愈加臃腫,最后陷于癱瘓,本來是用來維護統治,增強王朝社會穩定性的官僚階層,終于成了整個帝國的掘墓人。
因此古代中國,身處官僚中人,特權網中物,為了保住特權飯碗或晉升奪取和更大的飯碗,馬屁是不得不學的。只對上峰,不需向下層百姓負責的體制,是這一陣陣馬屁聲的溫床,在這此起彼伏,柳暗花明里,突破一次次的底線。
言歸正傳,今天的故事,就是將馬屁拍到了極點。
話說南宋寧宗趙擴在位時,有宰相韓侂胄,權傾一時。其在臨安城吳山上有一座別墅,名喚“南園”,端得是清秀雅致,兼流水小橋,茅檐籬落,好一派田園風光。
一日,韓侂胄在臣僚下屬相陪下游南園,不覺流連,只是尚有遺憾,少了點真正鄉村農家的雞鳴犬吠聲,失了幾分自然。
就在這時,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幕發生了,時任臨安知府的趙師睪剛剛聽得相爺之語,便躲起來學起了狗叫,一時犬吠不息,聞者莫不詫異。走近才知,非南園來狗,而是臨安知府學狗叫也。韓侂胄大笑不止,“遂親愛之”。
說起這趙師睪,也算得皇親國戚,是宋太祖趙匡胤一支的后人,也曾進士及第,詩畫一絕,他的一句“南枝飛影到橫窗,點點凌寒學弄妝。”(《綠萼梅》)寫得當真不錯,官做到了臨安知府,處理通貨膨脹也有一套。
有家世背景,有科舉功名,也有才華政績,卻還是得拍馬屁,還拍得如此驚世駭俗,古代宦海諸人,可想而知。
后來明朝人有詩一首,專嘲這馬屁聲中聞犬吠:
堪笑明庭鴛鴦,甘作村莊犬雞。一日冰山失勢,湯燖鑊煮刀刲。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历史显眼包:贵为宋朝皇亲国戚,为了讨好大臣竟然学起了狗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手里还剩多少军事
- 下一篇: 原创: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有多偏心?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