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备白帝托孤为什么让诸葛亮“自取”?是真心还是阴谋?
原標題:劉備白帝托孤為什么讓諸葛亮“自取”?是真心還是陰謀?
劉備臨死對說諸葛亮說,如果兒子不行就讓他取而代之,這其中既有真心,也有試探和震懾,更有拉攏,還夾雜著無奈。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去世時三分天下只有其一,而且剛剛經歷過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敗的蜀漢,是魏蜀吳三方勢力中最弱的一方。
想想自己創業未半即將中道崩殂,克復中原的雄心壯志未酬,滿懷遺憾,想想自己的兒子也不知道以后爭氣不爭氣,于是,劉備就說出了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這其中有劉備的真心,他希望自己的團隊能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大業。
這時候劉備的兒子還比較小,挑不起大梁,剛開始就跟隨劉備打天下的關羽、張飛也已經去世,其他的人根本就沒有能力獨立支撐危亡中的蜀漢,只有諸葛亮可以獨當一面。
這時候的諸葛亮正當壯年,如果諸葛亮真的有野心,劉備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朝中幾乎沒有人可以抗衡他。想到這里,劉備主動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一種試探和震懾,更是一種拉攏和無奈。我都這樣說了,把你當自己人,你以后還好意思對不起我嗎?我這么信任你,希望你也“不負我望”,忠心耿耿。
和劉備白帝托孤的諸葛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曹魏托孤的司馬懿,司馬懿最終走上反叛之路,除了司馬懿自己野心勃勃,恐怕也和曹魏對他的不信任、逼迫有一點關系吧!從這一點上來看,劉備更有胸懷和智慧,看人也是比較準的。沒有一定的眼光,是做不到三顧茅廬的,也不會看透馬謖言過其實的危害。
劉備懷著復雜的心,希望諸葛亮能輔佐自己的兒子,把蜀漢交給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對此,大家認為呢?你覺得劉備為什么說出讓諸葛亮“自取”的話?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刘备白帝托孤为什么让诸葛亮“自取”?是真心还是阴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英国平面第1的院校,QS前200里找不到
- 下一篇: 原创:打破教师“铁饭碗”是利大还是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