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的是伪进度,学生学的是真进度,什么是“课堂进度”?
原標題:教師教的是偽進度,學生學的是真進度,什么是“課堂進度”?
什么是“進度”,給它做一個準確的定位:即學生學習的進度,而不是老師講授的進度,或者說老師按進度講完,不等于學生學會。在明確這個觀點以后,我們逐一分析推進課改后課堂教學進度慢的原因。
第一,老師對課標把握不準、對教材吃不透、對學情了解不到位,不能高站位的把握課標,運用教材,了解學情,僅是參照教師用書,估計學情,再加上有些老師經驗不足,勢必會耽誤進度。
第二、老師和學生對課堂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導致課堂正在進行的時候經常丟三落四,不能做到各個環節實現無縫對接,極大影響了課堂效率。
第三,小組建設不到位,異質幫扶對子和同質交流對子沒有健全,小組長職責不明確,老師在要求討論的時候,同學們不知道誰和誰討論,討論什么內容,討論的時間范圍是多少。六個人或八個人圍成一團,就開始了討論,討論的效率極低,也大大影響了課堂的效率。
第四,導學案編寫不科學。很多老師用的導學案不是集體備課的結晶,也沒有經過太多自己的思考,直接將很多習題搬到導學案上,導致導學案量大,變成了習題集,不僅沒有起到導學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學生們學習的負擔。
第五,對展示的理解不到位。很多老師在組織課堂展示的時候,每個小組一個任務,黑板板書,而后逐一“展示”,什么內容都“展示”,沒有側重。這樣的“展示”充其量就是對答案,而且經常到下課的時候,還有一兩個小組沒有展示。
第六,評價運用不科學。很多老師在同學們展示完問題后,就會問:誰為這個同學打分?一個同學說“打五分”,然后老師問同學們有沒有意見,臺下一片噓聲,老師沒有辦法,最后就在黑板的評價欄上寫上了五分。這樣的評價不科學,極易導致學生們討厭評價,并且極大地耽誤了課堂時間。
基于以上原因,對于如何破解課改后進度慢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
首先,應該對所教學段年級的課標、教材、學情按照我們研課標、研教材、說研實施的要求進行演說,同時明確新課堂的基本操作流程,組織老師集體學習,而后培訓學生,將流程爛熟于心;
其次,加強小組建設,構建小組文化,重視對小組各層次、各方面的培訓,提升小組凝聚力,并開展小組文化巡展活動,實現小組文化的內化;
再次,建立集體備課制度,確定每周的備課時間、備課地點、參與人員以及備課質量的審核等,真正實現集智備課;然后,加強教師對展示的理解和評價的科學運用,最后讓老師在頭腦中建立新課堂思維,進而指導以后隨機出現的問題。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以后,課堂就非常流暢,進度也不再是一個問題。
【注】資料來源:網絡。尊重原創,僅供學習用,侵刪。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教师教的是伪进度,学生学的是真进度,什么是“课堂进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国小学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这五个
- 下一篇: 洪涛:屈原创:造了(created)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