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会学习”?
原標題:什么是“學會學習”?
這幾年在英語學習上,我減少了「教」的比例,越來越強調「學會學習」。
知識是學不完的,知識也無法直接轉化為智慧。在學無止境這條路上,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
那什么是學會學習呢?
我想最基本的是閱讀和寫作能力。
能理解別人的話,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切快速學習和向外連接的基礎。
8 年前我在潮汕支教,開始做英文原版書閱讀。如何讀書呢?我也不知道,于是我搜關鍵詞「讀書」「how to read」,把市面上我能找到的讀書指南都讀了一遍,還把這些閱讀收獲都寫成了筆記,接著要做的就是踐行一二。10 年前我開始寫這個公眾號,我想記錄我的學習,我想用這種方式以教促學,這種輸出倒逼輸入讓我多了一個練習表達的方式。
我們無法要求自己一下就聽懂、表達清楚,所有值得獲得的能力都需要刻意練習,需要必要時間。比如這篇文章,我腦中冒出了一個想法,然后我就開始寫,寫著寫著,一個思維導圖浮現在腦中,我要做的就時繼續描繪它。
學會學習還意味著了解學習的本質。
比如了解基本的腦科學知識,我們會知道遺忘和焦慮是人性,無法消除那就合作;了解基本的心理學知識,會在習得性無助、社恐、我就是沒辦法啊中,找到可能的破局角度。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關于如何學寫的書,比如 Outsmart Your Brain,Learn Like Pro,Learning How to Learn,有了基本的閱讀技能,這些書會打開一個個新世界,當這些新知識變成自己的思考和行動的常識,學習能力就得以提升。
昨天坐飛機一個多小時,在微信讀書上看了陳嘉映老師的《何為良好生活》。下飛機后我在朋友圈寫了這樣一段:
學到了一些倫理學的基本知識,印象最深的是1)理解的前提是把對方當人,當作有理性思考的人,理性是一種態度;2)何為知行合一?為什么知行不一;3)什么是快樂?什么是理想?如何理解自私、自利?還有一部分沒讀完,最大的感受是只能讀懂一點皮毛,高亮了一些通俗易懂的「金句」。閱讀的難點在于理解能力,理解需要有背景知識,需要看到作者的思路。閱讀中感到難說明有收獲,這個難也會轉化為讀更多的動力。
學會學習,是把一切變成學習素材,一花一木一朵浪花都可以觸發覺察。
最后又是老生常談的,學會學習是了解自己。
為啥學習呢?我們需要給這件事情一個重要的意義。我們需要去經歷美好,才更相信美好。那些藝術、旅途、人與人,都是讓我們解鎖更多自己的意外之喜。
The Extended Mind中說我們常用的類比決定了我們來到事物的方式。比如第一臺計算機出現后,我們用電腦類比人腦,然后依據大腦的可塑性把它類比肌肉。她說這樣的類比都是在強調思考只存在腦中,她喜歡的類比像喜鵲筑巢一樣,吸收一切利用一切去建造思考。
大腦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現代社會信息過載,光依靠大腦是不夠的。除了 outsmart 大腦,我們要把它延伸。就像現在手機已經成了我們嚴重依賴的工具,市面上也有很多「第二大腦」的工具,我們的身體、空間和與他人的交流也可以變成大腦的延伸。這樣在自己的小腦瓜宕機的時候,會找到柳暗花明的靈感。
學會學習,意味著了解人性,超越自我。從閱讀和思考中獲得更多觀察工具,然后利用它們在生活中認識自己和我們。
我們生來都是充滿好奇,然后越活越慫。在學校會做題,成績很好,出了校園發現無法處理復雜、沒有標準答案的各種人生考試。在學校就是學渣,沒有鍛煉注意力和體會學習帶來的成就感,走出校園后也很難繼續學習。再加上短視頻內容和短平快的課程,我們會有一種學習很簡單的錯覺,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學習,然而事實可能是我們的學習能力逐漸下降。讀不進去、寫不出來,啥啥都懂喜歡指點江山,滿腦子別人的觀點和小道消息。
學習是一種能力,首先需要謙虛,需要承認自己的愚笨。把 ego 放小,對自己誠實,才有可能提升學習能力。
Life is hard 是人生的默認設定,我們已經有許多消解這份眾生皆苦的哲學流派和娛樂方式。怎么活是自己的事,到頭來都是熱熱鬧鬧忽忽悠悠,得到一點失去一些。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可以覺察到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在可以掌控的地方主動選擇。我想學習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地方,不知道該做什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從學好英語學會玩做起,練習閱讀和,去看世界去愛去搞錢,在紛紛擾擾中為自己做選擇、負責
猜你還想讀:
· 對自己狠一點,去變強
· 讀書是方式,成長是意義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什么是“学会学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北京丰台区将探索教
- 下一篇: 2027届藤校新生画像出炉!e人狂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