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公开课如何评课?这有一份超全万能评课模板
原標題:聽完公開課如何評課?這有一份超全萬能評課模板
全文長 77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9 分鐘
聽完公開課如何評課?我們為您帶來一份萬能評課模板,包括教師聽課評語、教師評課用語模板、優缺點套用語、評課注意事項及側重點等,速來get吧!
1
教師聽課評語
這是一堂實用、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如何學、如何做,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教學目標非常明確,而且學案切合學生實際,課件制作的非常實用。本堂課做到了:
1. L老師這堂課學生情緒高漲,氣氛活躍,課上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方法,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的的思路,設計非常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2. L老師這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學生的課堂習慣非常好,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果較好。
3. L老師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起,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
4. L老師在教學新知時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設計很好,引導得也很到位,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與生活的聯系。
5. L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率極高,特別是老師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
6. L老師這堂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提升。
7. L老師能從學生特點出發,讓學生在玩的活動過程中探究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從整體上來看,效果確實不錯,值得學習。
8. 有“創新”和“創意”,能活用教材,愛想點子,新課改的理念體現得很突出,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數學生活化,設計好。
9. 在教學設計時充分利用認知基礎,組織生用對比的方式比較原來學習的應用題和這節課學習的應用題有哪些地方不同,讓學生明白這節課新知識“新”在哪里。
10. L老師這堂課的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利用合作交流,解除困惑,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練習的呈現方式多樣,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11. 課堂氣氛活躍,實踐中合作交流與動手能力相結合,充分獲取活動經驗,老師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12. L老師這堂課老師激情高,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通過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節枯燥的課上的很精彩。
13. 例題、習題的搭配合理,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
14. L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15.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怎樣算比較簡便?”使算法得到了更優化,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6. 在學生探究時深入淺出,使學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方法,這可從學生的反饋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17. L老師的課堂中,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師不是傳授學習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18. 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并充分給足了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
19.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20. L老師語言優美,儀表大方,課堂中能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1. 本節課,教師創設了學生愛好的猜謎活動,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
22. 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3. 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24. L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通過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教材理解透徹,知識重點和難點把握準確。
2
教師評課用語模板
1. 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學生的課堂習慣非常好,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果較好。
2. 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
3. 老師在教學新知時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設計很好,引導得也很到位,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學生與生活的聯系。
4. 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
5. 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6. 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率極高,特別是老師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
7. 老師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提升。
8. 老師能從學生特點出發,讓學生在玩活動過程中探究新知識、理解新知,從整體上來看,效果確實不錯,值得學習。
9. 有“創新”和“創意”。能活用教材,愛想點子。新課改的理念體現得很突出。
10. 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 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著,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12. 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13. 老師的課堂中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師不是傳授的現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14. 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估驗成功的喜悅。
15. 老師語言優美,儀表大方,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
16. 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7. 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8. 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
19. 本節課,教師創設了學生愛好的猜謎活動,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
20. 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結論。
21. 這是一堂實用、有效的公開課,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如何學、如何做,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教學目標非常明確,而且切合學生實際,課件的制作非常實用。
22. 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導入,必然撥動學生的心弦,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定下完美的基調。這節課的導入就很新穎,有趣味性、啟發性,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23. 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提醒、矯正、勸誡、引導與鼓勵。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平臺。優秀是夸出來的——讓學生互相贊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效果會更好。
24. 課堂容量大,既注重基礎又注重拓展,與中考聯系緊密,緊扣考考綱要求。具體而言,對基礎知識的落實、積累很到位。對文章中重點內容反復強調并注意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
25. 目標設置合理,并且整節課緊緊圍繞著當堂的目標來進行。
26. 環節非常明晰,并且環環相扣,有落實,有測驗,有反饋,有鞏固,有發展。
27. 注重目標教學,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目標達成度高。
28.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29. 學科特有的價值被充分挖掘,學科味非常濃。
30. 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31. 本節課注重錯誤歸類,題型歸類,方法歸類。效果非常好!
32. 老師在教學新知時循循善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設計科學,引導很到位。
33. 能活用教材,創新知識的呈現方式,提出目標、圍繞目標、檢測目標,目標教學的意識強。
34. 講好課就是要回答好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3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
36. 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如何學、如何做,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教學目標非常明確,而且學案切合學生實際,課件的制作非常實用。
37. 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目標明確,通過訓練入手,讓學生總結規律,教師評析,符合教學規律。
38. 學習目標應具體明確,符合課標、教材與學生實際。抓住關鍵,以簡駕繁,重點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
39. 老師在課堂上要扮演“導演”的角色,而不是“演員”的角色。在老師的精心調度下,所有學生時時刻刻扮演著“演員”的角色,學生讀、寫、說、思,環環相扣,忙而不亂,都有自己的事可做。
40. 知識的呈現方式多元化,文本的利用很到位,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充分,問題有層次,互動效果好。
3
優點與建議套用語
評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課堂結構/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教案。
公開課評課優點用語
1. 教師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融入當時的課堂情境,為學習課堂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學方法和手段)
2. 教師教學過程能關注大部分學生的聽課狀態,深入學生當中,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氛圍活躍。(教學環節/課堂結構)
3. 教師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的朗讀,各種形式的朗讀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效果)
4. 教師整堂課的語言流暢精練,表達準確到位,可見老師備課的精心細致。(教學基本功)
5.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好習慣,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學手段和方法)
6.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處理恰當,體現語文要素,層次分明。(教學思路)
7.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好。(課堂結構)
8. 教師教學思路清晰,能根據目標有條不紊地進行,課堂中能與學生積極互動,并及時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善于鼓勵學生。(教學思路、教學目標)
9.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循善誘,親切引導學生學習,善于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并總結歸納課堂相關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環節/課堂結構)
10. 本課教學重難點清晰明了,對文本的解讀較為詳細。(課堂結構)
公開課評課建議用語
寫建議有點難,評課的時候說不足點還是要依據聽課的具體情況展開,可結合具體例子,簡單羅列幾條供參考。
1. 一堂課的時間有限,課堂的容量不宜太大,能夠做到一課一得就更好了。(教學過程/課堂結構、教學環節)
2. 課堂導入不宜太長,如果能找準切入點,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更好。(課堂結構)
3. 教師過渡語銜接自然,語言精練,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是一堂很扎實的課,如果能夠實現教考評相結合將更好。(教師基本功)
4. 本堂課要體現的語文要素是……,能夠緊扣單元要素展開教學,設計將更加合理。(教學環節、課堂結構)
5.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如果能給予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將更好。(課堂結構、時間)
(1) 課堂上細節講解不夠。
(2) 對學生的帶動性不夠。
(3) 整個課堂的氣氛不是很活躍,學生的興奮度還不高,上課有點放不開。
(4)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沒有設置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情景,導致這 個教學過程不連貫。
(5) 教師示范少,學生沒機會展示。
(6) 教師沒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出現的安全問題。
(7) 在這節課的內容安排上,課中的內容最好減少一個活動內容,否 則教學時間有點緊。
(8) 應教會學生如何容易處理數據,如何從數據中發現結論(規律);
(9) 本節課實際上不需要利用網絡教學,只需要引用多媒體課件就足矣;
(10) 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注意控制課堂節奏、語言節奏;
(11) 課堂教學方式較傳統,希望年輕教師要大膽探索、大膽改革。
① 分析講解題目時要注意思維的擴散,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 問題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 要注意創設例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③ 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
④ 創設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訓練學生的思維;
⑤ 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上課要靈活(遇到例,可以讓學生討論)。
4
評課注意事項
1. 語言親切自然,有親和力。
2. 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學生參與欲望強烈。
3. 突出了文言文復習特點,誦讀和文言現象落實到位。
4. 課堂容量大,學生接受知識多。
5. 課堂樸實,實實在在,沒有任何玄虛。
6. 注重文本教學,突出了文本與中考的鏈接。
7. 目標設置合理,并且整節課緊緊圍繞著當堂的目標來進行。
8. 文言知識歸納全面,重視落實,讓學生讀文章的時候,每次都有目的有側重點。
9. 注重當堂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落實,講解細致。
10. 關注和小考的鏈接,關注學生的學以致用。
11. 課堂容量很大,內容補充的很多。
12. 在課堂上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13. 課堂容量大,節奏緊湊,讓學生沒有走神的機會。
14. 拓展內容很多,緊密聯系考點,又激發學生興趣。
15. 知識點講解詳細。
16. 注重知識的運用。
17. 閱讀、圈劃、詳解、再讀、遷移運用,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18. 分析細節,有針對性練習。
19. 聽…….老師的課,猶如自己就是他的學生,踏實而充實。
20. 充實。課堂容量大,學生掌握東西多。
21. 輕松。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的輕松,內容掌握的扎實。
22. 扎實。知識點落實的扎實,課課與中考鏈接。
23. 高效。課堂有知識落實有當堂練習,落實得好,聯系的實!
24. 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目標明確。
25. 通過訓練入手,讓學生總結規律,教師評析,符合教學規律。
26. 課堂容量大,既注重基礎又注重拓展,與考點聯系緊密,緊扣考綱要求。具體而言,對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積累很到位。對文章中重點的文言字詞、特殊句式反復強調并注意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
27. 安排得當,由文言文的知識的反復落實到最突出特點的賞析,再到寫作的生發。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28. 注重落實,如拓展翻譯、拓展賞析,對重點反復強化。
29. 拓展最值得稱道,也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
30. 環節非常明晰,并且環環相扣,有落實,有測驗,有反饋、有鞏固、有發展。
5
評課不要面面俱到
要有側重點
1. 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1) 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
(2) 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2. 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
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性、科學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 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1) 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
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
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
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2) 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學技法,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
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
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
① 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觀象,看講與練時問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 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主體活動的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占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③ 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
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現象。
④ 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優等生占用時間過多,差等生占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⑤ 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 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包括教師“教”的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統一。
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 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2) 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3) 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題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 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教育手段。教師還要適時、適當運用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 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1) 看板書:
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富有藝術性(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等)
(2) 看教態:
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 看語言:
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準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
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4) 看操作:
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6. 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
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目標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借助于測試手段。
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測試,而后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作評價。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听完公开课如何评课?这有一份超全万能评课模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24高考多少分能上985?全国近三年
- 下一篇: 各区两会上有哪些教育新提案?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