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下长篇文学应该去往何方?茅奖评委、作家这样说
原標題:短視頻時代下長篇文學應該去往何方?茅獎評委、作家這樣說
11月17日下午,“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周”昭明書會第一場論壇在浙江桐鄉烏鎮舉行。茅獎作家、評委共同探討短視頻和長篇文學的共生與挑戰。本次論壇由中國作協主辦,浙江省人民政府、桐鄉市人民政府協辦。
短視頻和長篇小說存在良性互動
進入自媒體時代,攝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漸變得多元化,幾位文學領域的名家平時是否會關注短視頻,對短視頻又有怎樣的看法?
茅獎評委、中國作協副主席、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閻晶明坦言,自己刷短視頻的機會并不多,但也是有的,“因為現在短視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從我個人來說,通過短視頻去領略或者了解長篇文學作品不是我所需求的,但對社會公眾來說,它其實有很強的良性互動性。”
茅獎作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新疆作協主席劉亮程則表示,自己平時會做短視頻,因為生活在鄉下,發生的事比較多,自己會拍一些小片,由助手或者自己剪輯。但他很少通過短視頻了解一本書,“所有的短視頻都無法替代一部長篇。就像我在網上看到很多讀者把我文章中的金句羅列出來,但是一千個、一萬個金句都無法組合成一部長篇小說,它只是一部小說的零件或者裝飾而已。一部長篇小說中有歷史,有一代或者幾代人的生命,你讀一篇長篇小說就穿越了你此生無法穿越的一段生活,這段生活給你的啟示、智慧等是看短視頻無法獲得的。”
茅獎評委、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吉林省作協主席金仁順稱,自己最近半年才開始刷短視頻,一些刻意吸睛的段子手視頻讓她詫異,“自媒體時代,短視頻博主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要做有很多噱頭的東西,往往采取比較直接、有效的形式,哪怕它有一點低端也無所謂,這種人和人之間不斷突破底線的表現方式還讓我挺吃驚的。”
茅獎評委、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委員弋舟在現場分享,自己訂閱了一些時政評論相關的視頻號,日常也會關注一些能為自己提供知識增量的短視頻。
碎片化時代,長篇小說依然不可撼動
當下的短視頻平臺有各個年齡段、各個地域和領域的用戶,他們通過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也可以通過短視頻去體驗他人不同的生活。在幾位文學界前輩看來,這樣的發展對作家的創作是否有幫助?
閻晶明認為,短視頻和長篇小說,看似互相沖突的二者其實可以存在良性互動。“我們這個時代非常奇特,在文化快餐化、碎片化的背景下,長篇小說在文學領域里仍然具有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事實上,也有很多人既可以認真閱讀一本長篇小說或者傳統的經典名著,同時也在閑暇的時候刷短視頻。在我個人的認知中,現在買書都是網購,對書的認知越來越窄化,通過短視頻也許可以增加一本書的吸引力、傳播力,這是短視頻對長篇文學作品所能發揮的最有效作用。”
“短視頻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我這樣一個作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的一種方式,”劉亮程分享了自己通過短視頻了解鄉村生活的經歷,“比如某個村民家丟了一只雞就會發一個視頻,很多村民會在下面回應,提供消息,我也會關心這只雞到底找回來沒有。在更早的時候,我會到地里面看看今年的春種之后發芽怎么樣,到秋天看看一年農作物長勢如何、售賣價是多少,雖然我不是村長,但我覺得這塊大地跟我有關系,我的心情會隨著大地上的作物生長,跟著這些農民的喜怒哀樂波動,我喜歡這樣一種觀察。多少年的積累之后,當作家寫一部作品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的,是悲喜交集的,不可言說但必須言說,這就是作家跟土地的關系。”
在金仁順看來,越是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恰恰在內心會更向往深度和廣度。短視頻可以為非專業的讀者推薦值得一讀的長篇小說。“這是一個選擇的時代,如果讓我選擇,我可能會花三個月靜下心來讀書,進行長足的自我滋養,剩下的時間可以刷刷短視頻,因為我們也需要跟時代合拍,需要對當下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選擇,只要跟你的內心需求契合,那就是最好的。”
弋舟指出,“短視頻時代下長篇文學應該去往何方”這個標題本身就帶有一種價值取向,似乎長篇小說需要配合短視頻做出調整。也許應該反過來,長篇文學時代下,短視頻應該去往何方?“我們現在提到短視頻,對它的那些負面看法大多是因為海量短視頻里有相當多不成熟、不完美的短視頻存在。我最近看到的一個優質短視頻,是劉亮程老師的《一夢本巴》,我覺得那個短視頻甚至可以脫離小說,它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感染力的藝術品。所以短視頻的內容提供者、制造者也應該有這樣的抱負,短視頻形同自己的作品,即便介紹產品、介紹書籍也要有自己的洞見。”
熱愛文學的人不會輕易離場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營銷成就了很多爆款暢銷書,但它們在專業界并不被認可;與此同時,專業界非常推崇的一些經典名著在缺乏宣傳的時候,往往傳播效果不佳。這樣的現象如何影響當下的文學生態?對此我們能做些什么?
閻晶明談到,大數據可以讓讀者選書的判斷更有依據,但如果數據占太多主導地位,一方面人會變得懶惰,另一方面也會出現數據造假。“文學作品只能說酒好不怕巷子深,這可以說是精神勝利法,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自信。比如魯迅現在也在被大家消費,看上去魚龍混雜,但至少讓一個經典作家的名字通過這種方式不斷被各種受眾接受,孔乙己的問題為什么能變成一個網絡的熱點話題,就是因為大家都熟悉這個名字。真正的好作品如果能占據主流,當然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一本書最先是作家的自言自語,最后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變成了讀者內心的喧嘩,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一本書的創作和傳播。”劉亮程認為,短視頻使得作家獲得了讓更多讀者了解的機會,與此同時,他也保持著一定的警覺,“我不希望我的文學作品被賣成副產品,文學有其地位,文學有其清高,我覺得讀者欣賞的也是一個作家的清高,而不是一個作家放低身段把自己降到塵土中迎合讀者,作家需要引導讀者讓他們的目光看著天空、看著云朵。”
“我們要相信文學自身的韌性和強度,其實文學受眾沒有那么多,但這波人也不會那么輕易離場。像短視頻這樣的存在,它就像野火燒不盡,可能瞬間蔓延到很多領域,很多人看到,但消失的時候也是很快的,它不能不斷遞進。”金仁順說,“但我們對網絡文學也不要有偏見,它能有很好的流量,我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每一代寫作者的綜合知識體系在不斷發生變化,現在很多網絡作家都有比較完備的知識體系、自洽的空間和寫作狀態,能被超千萬讀者閱讀的作品一定有其長處。”弋舟則指出,長篇小說和短視頻,這一長一短貌似有對立的部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過度談論它,反而會談不清楚。“現在更多還是在談短視頻對優質長篇小說起到的推薦作用,這當然沒有問題,但在短視頻那么大的蛋糕里,扮演這個功能的可能是極少的一批短視頻,它也不是短視頻的主力軍,如果它們確實對我們國家的長篇小說作出了貢獻,當然我們也會很感謝。”
活動最后,幾位文學的帶路人贈給熱愛閱讀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閻晶明希望青少年能夠建立起一種文化生活的習慣,去書店,去圖書館,那個場域和環境里,與書有關的內容自然會簇擁而來,青少年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培養起閱讀的愛好。“整個社會也需要給大家提供這樣一個環境,包括對經典作品的解讀也應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不要把經典變成專家的事,這非常重要。”
金仁順說:“天下第一等好事就是讀書,要盡可能讀紙質書,如果覺得不方便,讀電子書也很好,還覺得不方便,那短視頻也很好,聽聽書總歸是好的。讀書給你的好,不只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它還足夠幫你克服和轉化孤獨、貧窮、失落、沮喪等所有負面的東西。”
“每一代人都會走過他們的快時代,然后步入自己的慢時代,我想老年時光就是每個人的故鄉,我們可以匆匆忙忙去感受自己的青年,到了老年的時候一切都安靜了。”劉亮程認為,其實讀什么都是書,“現在的年輕人不是讀書太少,而是讀書太多,他們看到的世界太少,那么小的孩子他們最先要聽到的是自然界的風聲,而不是你描述給他的那個文字中的風聲,真實世界才是最大的書。”
弋舟表示:“如果在手機和書之間我還是贊成大家多讀讀書。有一段時間強制自己遠離手機,回到比較有節奏的讀書生活中,整個人都會煥然一新。”現代快報+記者姜斯佳陳曦張垚仟/文徐洋/攝
(校對許元華)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短视频时代下长篇文学应该去往何方?茅奖评委、作家这样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放生成了杀生的幕后之力,你真的了解
- 下一篇: 如何获得自信力|刘劲管理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