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光武帝刘秀为何下旨,将七位诸侯王全部削掉,甚至包括叔父?
原標(biāo)題:光武帝劉秀為何下旨,將七位諸侯王全部削掉,甚至包括叔父?
光武帝劉秀在位初期,按照西漢的“傳統(tǒng)”,先后建立了幾個諸侯國,并將自己親族們封為王。然而僅僅過了十幾年的時間,光武帝就“翻臉”了,他在建武十三年(37年)下旨,幾乎將所有諸侯國全部削掉,這幾位諸侯王也遭到“降級”,其中甚至包括撫養(yǎng)光武帝長大的叔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光武帝分封
光武帝劉秀第一次分封諸侯王是在建武二年(26年),此時的他已經(jīng)占領(lǐng)洛陽、長安。劉秀下旨冊封“叔父良為廣陽王,兄子章為太原王,章弟興為魯王,舂陵侯嫡子祉為城陽王”。前三個人是劉秀的至親,劉秀自幼喪父,是由叔父劉良撫養(yǎng)長大的。另外兩個人是光武帝的長兄劉縯的兒子。至于劉祉,他是劉秀的族兄舂陵侯劉敞之子。
同年五月,劉秀再度下旨,“封更始元氏王歙為泗水王,故真定王楊子得為真定王”。劉歙也是于舂陵侯這一脈的,比劉秀高一個輩分。劉得與劉秀的血緣較為疏遠(yuǎn),是漢景帝之子常山王劉舜的后裔。到了這年年底,劉秀又下發(fā)了一道旨意,凡是那些被王莽廢掉的漢朝諸侯王,“其并復(fù)故國”,于是又有一批人被封為王,比如長沙王劉興、河間王劉邵。
二、諸侯王遭削
到了建武十三年(37年)二月,光武帝劉秀卻下旨,將這些自己分封的諸侯國廢掉,那些諸侯王全部降級,“長沙王興、真定王得、河間王邵、中山王茂,皆襲爵為王,不應(yīng)經(jīng)義,其以興為臨湘侯,得為真定侯,邵為樂成侯,茂為單父侯?!睅滋旌?,劉秀又下旨,將自己的至親們降級,“降趙王良為趙公,太原王章為齊公,魯王興為魯公”。
按照劉秀自己的解釋,這些諸侯王之所以被廢,是因?yàn)椤安粦?yīng)經(jīng)義”,他們的血緣關(guān)系與光武帝十分疏遠(yuǎn),所以不應(yīng)該做諸侯王。這個理由非常牽強(qiáng),這些人與光武帝的血緣確實(shí)疏遠(yuǎn),但劉良等三人都是劉秀的至親,一個叔父、兩個侄子,他們?yōu)楹我脖粡U掉呢?顯然,“不應(yīng)經(jīng)義”是劉秀的推辭而已,并不是真實(shí)的原因,在這背后還隱藏著更深層的原因。
三、劉秀的心思
光武帝劉秀雖然做了皇帝,但他的身份也很尷尬,可以說是疏屬中的疏屬,庶出中的庶出。建國之初,全國各地仍然有大量的漢室宗親,其中有些人的身份甚至比劉秀要高。因此,為了團(tuán)結(jié)、拉攏眾多的漢室宗親們,劉秀只得加封那些疏遠(yuǎn)的宗室為王為侯,恢復(fù)他們的爵位、權(quán)益。但是,這并不是劉秀想看到的,只是一種權(quán)宜之計(jì)而已。
隨著東漢王朝的鞏固,劉秀決定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宗室制度,于是他削去了疏遠(yuǎn)宗室們的爵位,“其宗室及絕國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為了安撫這些人,劉秀又削了自己的三個至親。之后,劉秀開始著手構(gòu)建自己的宗室體系,于建武十五年(39年)封自己的兒子們?yōu)楣?,?shù)年后又晉封他們?yōu)橥?。至此,光武帝劉秀重建了東漢的諸侯國系統(tǒng)。
參考資料:1.《后漢書》;2.《資治通鑒》
責(zé)任編輯: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光武帝刘秀为何下旨,将七位诸侯王全部削掉,甚至包括叔父?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汉代如何护送死者往生?傩术、替身、符咒、
- 下一篇: 原创:深藏古墓宝藏?武则天乾陵不动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