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我们自称是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一、前言
歷史記憶具有凝聚力量,它能喚起民族的自豪,激發個體的責任。談起中華民族,“漢人”這個稱呼已隨著歷史的長河在中國人心中扎下了根。那么,為何中國人選擇“漢人”作為自稱呢?本就是漢族血脈的我們,又為何對這個詞匯情有獨鐘?其中的緣由,或許就隱藏在漢朝那段巍峨厚重、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之中。
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迭興衰,但唯有“漢”這個字眼兒,卻世代相傳,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這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和民族認同,也預示著中國必將再次崛起,復興偉大。如今,當我們身處21世紀,正值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時期,看清“漢人”這一稱謂的歷史內涵,也許能讓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更加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二、“漢”字之美 喚起中國人的浪漫
中國人自古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浪漫精神的民族之一。在歷史上曾有多個大一統王朝——秦、隋、唐、明、清等,中國人在不同歷史時期也會自稱為秦人、唐人、明人等。但唯有“漢人”這個稱呼流傳至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漢”字本身蘊含了太多美好寓意。
“漢”,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意指河水、銀河和繁星。早在東漢文學家張衡的《思玄賦》中,就用“漢”指代夜空中那條氣勢恢宏的銀河:“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在中國古代君主治下的社會結構中,皇帝自稱為“天子”,而銀河連接著整個夜空,其地位自然也極為崇高。于是,中國人就以“漢”來代指銀河,表達對宇宙壯闊的景觀和自身崇高氣度的向往。
這樣一種字眼,如果用來指代自己的民族,就如同在宣示“我們是銀河之民”“我們是上天所喜”。這種以“漢”自稱的做法,無疑蘊含了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浪漫情懷。正如歷來的中國文人墨客所展現的那樣,中國人骨子里流淌著浪漫的因子。他們選擇“漢”作為自我標榜,恰恰彰顯了這一點。
當古人仰望夜空,看到璀璨的銀河從天邊延綿到天穹,心中常涌起一種對生命和世界的敬畏之情。他們試圖用“漢”字來描繪那種壯闊肅穆的意境,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對自然崇高景觀的景仰之情,折射出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熱愛生命的文化基因。
正如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夏夜宿禪院》中所寫“清輝淡水木,漠漠簾幕卷。星漢長安耀,月露誰先空”一般,中國古人常把自己的理想抱負和人生境遇,比喻為“漢”字所描繪的壯美畫卷。
如此字眼,用來稱呼自己的族群,可見中華民族那種對生與美的向往已隨歷史的洪流根深蒂固地流淌在民族血脈之中?!皾h人”這一稱謂的延續,恰是中國人乃至整個華夏民族的浪漫情懷的最真實寫照。
三、漢朝之偉 實現真正意義的大一統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統一的王朝,是秦朝。秦始皇帝消滅六國,建立了威權極強的中心集權國家。但其統治并不穩固,各地反抗不斷。真正實現天下歸心,使各民族群體完全融入一個統一國家的,則是漢朝。
秦末民變后,各路軍閥混戰,老百姓倍受戰亂之苦。等到西漢開國君主劉邦擊敗項羽,最終統一天下之時,百姓早已厭倦了戰爭,只想茍安生計。漢朝承繼秦制,實行郡縣制,各地豪強勢力也基本被消滅。所以,漢朝建立后,中原地區很快政治穩定,經濟恢復,各民族真正服膺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這樣,漢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土、政權、民心等各方面全面統一的王朝。其國祚長達四百余年,已深深打上了“大一統”的烙印。在中國人心目中,“漢”代表的不僅是漢朝這一朝代,更是統一多民族的中華大國的起點。正因有這厚重的歷史地位,“漢人”這一稱謂才流傳千年而不衰。
當我們提起漢朝,不能不提其開國之君劉邦。這個出生于農家的窮苦青年,依靠勇猛果敢、深謀遠慮,最終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結束了秦末亂世,建立了漢朝王朝。可以說,沒有劉邦這位英明睿智的開國之君,就不會有后世“漢人”的稱謂。
劉邦與項羽一生的恩怨情仇,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經典。項羽本為當世第一戰將,卻最終敗在了劉邦的政治手腕之下。
劉邦善于團結人心,先安定各路反秦力量,逐步削弱項羽的實力,最終以老謀深算取勝。這與項羽的只會持戈直前的果敢個性形成鮮明對比??梢哉f,正是有了劉邦這位出色的政治家,漢朝和其輝煌歷史才得以誕生,中華大地才真正步入了統一的大一統局面。
四、開拓之勇 令中華之民驕傲自豪
我們之所以自稱“漢人”,還在于漢朝輝煌的對外開拓史詩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漢初之時,國力衰微。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數代君主的治理,國力大增。在此基礎上,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開拓措施:大力發展教育,勵精圖治,強化軍力;設置酒鹽等專賣,收歸中央;征伐匈奴,收復河套;戍邊開拓西域......這些舉措極大推動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
其中,對外開拓令我民族最為驕傲。漢朝大敗匈奴,使其不敢南下襲擾邊疆;又打通西域絲綢之路,促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這些輝煌的對外勝利不僅鞏固了國家的邊防,也極大滿足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梢哉f,漢朝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使國人對“漢”這一稱號倍感榮耀。
正因漢朝的文治武功,中國人才會一直引以“漢”為傲。即使在盛世如唐,人們說起歷史也還是以“漢”為最高標準??梢?“漢人”這一自稱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其驕傲的歷史記憶。
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鼎盛,在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和清明廉潔的治理,任用賢能;在經濟上益鹽鐵、平準息,農業生產不斷發展;在軍事上訓練強悍軍隊以備戰匈奴。在這些政治、經濟、軍事基礎之上,漢朝得以大舉對外用兵,徹底擊敗匈奴,還擊亞歐大陸上此前唯我獨尊的匈奴人。
在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等為國捐軀,誓要報漢中之恨。他們屢屢大破匈奴,收復河套之地,使漢朝國土范圍大為擴張。這場史詩般的漢匈戰爭,不僅維護了邊疆的和平穩定,也極大提升了中華民族面對外敵入侵時的自信和勇氣,可謂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五、現代漢人的責任與擔當
語言和稱謂都蘊含著歷史的烙印。當我們自稱“漢人”之時,也就背負起了光榮血脈的責任。
如今,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肩負著推動歷史前進的重任。展望未來,只有團結奮進,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實際行動踐行“漢”的精神,讓“漢”成為中華最榮光的注腳。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也正處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階段。我們要牢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達成的。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腳踏實地,才能逐步實現。
面對一個多變、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要保持歷史自信,勇于擔當,敢于斗爭。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時積極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國內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六、結語
歷史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我;也是一股力量,激勵我們前行?!皾h人”這一稱謂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情懷,正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共同精神支柱。
今人當思古之成敗得失,牢記血脈相承的責任。在新的征程上,讓我們同心協力,開創屬于當代中國人、屬于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長期奮斗,需要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發揚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精神,勇于擔當、敢于斗爭。在新的歷史征程中,讓我們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傳承光榮血脈,書寫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为什么我们自称是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虎和兔属相合不合 虎和兔在一起财运好吗2
- 下一篇: 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幼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