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中“三陈”的战功大、职级高,为何知名度不如“三杨”?
原標題:軍中“三陳”的戰功大、職級高,為何知名度不如“三楊”?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我軍,有很多聲名遠揚的黃金搭檔和“三人組合”。
最有名的黃金搭檔,有朱毛、劉鄧、陳粟、林羅劉等;軍中三人組,也有“三楊”、“三陳”、“三梁”等等。其中,“三楊”是楊得志、楊成武和楊勇,“三陳”是陳賡、陳再道和陳錫聯,“三梁”則是梁仁芥、梁興初和梁必業。
“三楊”和“三陳”,級別都是開國上將起步,除了陳再道以外,其余5人都擔任過兵團司令。盡管“三陳”戰功更大、職位更高,為什么知名度卻沒有“三楊”高?
【軍中“三楊”:楊成武、楊得志、楊勇】
一、資歷對比,“三陳”領先于“三楊”
從資歷上看,陳賡、陳再道比其余4位上將要老得多。
陳賡,1903年2月出生于湖南湘鄉;陳再道,1909年1月出生于湖北麻城;陳錫聯,1915年1月出生于湖北紅安。楊得志,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醴陵;楊勇,1913年10月出生于湖南瀏陽;楊成武,1913年10月出生于福建長汀。
紅軍時期,“三陳”中陳賡的最高職務是紅四方面軍參謀長,陳再道是紅4軍軍長,陳錫聯是師政委;“三楊”中楊得志是紅2師師長,楊勇、楊成武都擔任過紅1師政委。
抗戰時期,陳賡和陳再道作為386旅旅長、副旅長,分別獨立開辟了太岳、冀南根據地。而楊得志、楊勇則合力開辟了晉魯豫根據地、陳錫聯、楊成武則分別在劉伯承、聶榮臻麾下,成為太行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第一猛將。
解放戰爭時期,“三楊”都擔任過兵團司令,“三陳”中的陳再道沒有擔任過兵團司令。三大戰役后留在河南軍區剿匪,為建國后擔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奠定了基礎。
【陳賡大將】
二、戰爭年代的成績對比,“三陳”領先“三楊”
紅軍時期,陳賡長期在上海特科從事情報工作。
但是,黃埔一期和“三杰”的名頭可不是蓋的,在擔任鄂豫皖紅12師師長、紅四參謀長期間,陳賡是徐海東、許世友的上級。長征途中,陳賡帶領的干部團,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陳再道作為紅4軍軍長,級別比“三楊”高出一截。“三楊”最出名的戰斗,還是長征途中,三名團長在湘江、大渡河、瀘定橋、臘子口等戰役戰斗中立下了奇功。
抗戰時期,“三陳”的戰績也大于“三楊”,陳賡在386旅,陳再道在冀南,陳錫聯在太行385旅。“三楊”則主要在晉察冀一分區和晉魯豫根據地,影響沒有“三陳”大。
抗戰勝利后,“三陳”率先在上黨戰役“三劍合一”,楊得志留在晉察冀以后,和楊成武成為聶帥麾下左膀右臂。而楊勇則接過1縱司令員的職位,成為劉鄧麾下的戰將。
解放戰爭期間,陳賡兵團一度直屬于延安,比其余4大兵團地位更高;抗美援朝,陳再道、陳錫聯沒有參戰,但是炮兵成為我軍三大法寶之一,陳賡也擔任過志愿軍副司令員。
“三楊”的楊得志、楊勇擔任過志愿軍司令員,但陳賡已經回國,所以沒有可比性。而陳賡還參加過援越抗美,被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稱贊“打遍天下無敵手”。
【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
三、建國后的對比,“三陳”依然領先“三楊”
建國以后,“三陳”和“三楊”相比,還是略占上風。
陳賡擔任過副總長、副防長,創建了哈軍工。但是,天妒英才,陳賡大將由于早年被捕期間電刑留下心臟問題,1961年3月英年早逝,僅58歲,讓一眾老首長心痛不已。
在“三陳”和“三楊”中,開國上將陳再道擔任過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鐵道部裁撤后,陳再道退居二線。
陳錫聯則是“三陳”和“三楊”中成就最高的一位,除了擔任炮兵司令員、沈陽軍區和北京軍區司令員,主席晚年還對他寄予厚望,一度接替葉帥主持軍機。
紅軍時期,“三楊”都是團長,長征到達陜北后升任師級干部。
抗戰時期,“三楊”都是軍分區(旅級)干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兵團司令員。晉察冀開局不利,楊得志被朱老總委以重任,從此和楊成武、楊勇逐漸拉開了一些差距。
建國后“三楊”都擔任過大軍區司令員,但只有楊得志擔任過總長。
【陳再道、宋任窮和李聚奎】
四、“三陳”在軍中的名氣,沒有“三楊”響亮
無論資歷、戰功還是晚年成就,“三陳”都力壓“三楊”。但是,為什么無論實在軍中的影響還是坊間的知名度,更有傳奇色彩的“三陳”,沒有“三楊”火呢?
首先,“三陳”同在劉鄧麾下,但合作時間很短。
“三陳”都有過鄂豫皖紅四方面軍的戰斗經歷,抗戰時期也同在八路軍129師,但是陳賡在太岳,陳再道在冀南,陳錫聯在太行,在戰斗中彼此合作的機會并不多。
上黨戰役、邯鄲戰役是少有的“三陳”合作的大戰。
但是,隨著陳賡兵團奉命出擊豫西、陜南地區長期獨立作戰,陳再道、陳錫聯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即劉鄧大軍,解放后期,陳再道又留在河南,只有二陳參加了西南戰役。
其次,“三楊開泰”始于抗美援朝,宣傳力度更大。
抗美援朝是我軍立威之戰,也是新中國立國之戰,影響深遠。
所以,周公為了輪番歷練國內的部隊,提出了“輪戰”思想。同時,借助“三楊開泰”這一傳統叫法,陸續把“三楊”派過鴨綠江。這一段佳話,也讓“三楊”聲名鵲起。
抗美援朝結束后,“三楊”隨著工作的交往關系更加緊密。
【楊勇、楊得志、許世友】
“三楊”比“三陳”名氣更大,還有其他兩點原因。
第一點,就是“三陳”的壽命普遍沒有“三楊”長。
“三陳”中“帶頭大哥”陳賡大將病逝于1961年3月,年僅58歲;陳再道病逝于1993年4月,享年84歲,陳錫聯病逝于1999年6月,享年也是84歲。
“三楊”中的楊勇上將逝世最早,1983年1月去世時享年70歲;楊得志上將,1994年10月去世時83歲;最后一位去世的是楊成武上將,2004年2月去世享年90歲。
第二點,“蓋棺定論”評價,“三陳”沒有“三楊”齊整。
這里說的齊整,主要是三人組的打仗水平,沒有“三楊”那樣耀眼。
但是,無論老上級劉鄧還是老鄉李先念,都對陳錫聯評價很高。
個人成就最大的陳錫聯
綜合以上,“三陳”的知名度總體上不如“三楊”。
由于陳賡大將逝世早,“三陳”組合早早結束,沒有“三楊”后來居上知名度大;其次就是“三陳”資歷很老的陳再道,上世紀80年代隨著鐵道兵的裁撤,也退出了軍界。所以,盡管“小鋼炮”陳錫聯成就很大,但三人組已不復存在。
反觀“三楊”組合,建國以后隨著抗美援朝的勝利,聲名遠播。
隨著工作接觸和日常交往,三位開國上將的交誼一直持續到晚年。俗話說“織框編簍全在收口”,“三楊”的知名度自然超過了“三陳”一頭。
當然,不管是“三陳”還是“三楊”,都在軍史上留下了傳奇的篇章。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军中“三陈”的战功大、职级高,为何知名度不如“三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昆仑奴”为何在唐朝这么抢手?3大
- 下一篇: 原创:副处长左腿短4厘米,求当飞行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