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一生之敌如何养成?日本战国最会左右横跳的真田家创业史
原標題:德川家康的一生之敵如何養成?日本戰國最會左右橫跳的真田家創業史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吹雪
字數:9088,閱讀時間:約23分鐘
編者按:今年度的日本大河劇《怎么辦家康》在結局時,終于等到其宿敵真田家登場了。那么作為日本戰國時代謀攻的天花板真田家是如何起家的?在武田家滅亡后是如何保全領地的?又是如何與天下人的德川家康結下不共戴天的梁子的呢?本文就來說說這幾個話題。真田家的崛起:真田幸隆的北信濃、西上野攻略
平安時代的清和天皇將自己的子孫分封在了信濃(今長野縣)的海野莊。然后便以“滋野”為姓氏開始繁衍后代。武士時代到來之后,從滋野衍生出了海野、根津、望月三族。這三族人跟隨源氏征戰多年后,成為了源賴朝的功臣。
但在鐮倉幕府建立后,滋野三族并沒有得到對應的獎賞。因為最大的獎賞被源氏親族的武田與小笠原取得。尤其是信濃守護一職被授予了小笠原氏。此后的信濃幾個家族便攻伐不斷。
(比起1467年的應仁之亂后日本才進入戰國時代,信濃的“戰國時代”其實此時已經到來了)
而在日本進入南北朝以后,滋野三族加入了南朝以此來對抗被足利幕府所承認的信濃守護小笠原氏。而且很快就在1400年的大塔合戰中,滋野三族擊潰了小笠原氏。足利幕府只得將信濃收為直屬領地。然而僅僅5年之后的1405年,小笠原氏的新家督小笠原政康就把信濃守護一職重新奪了回來,并且很快平定了信濃各大家族。
但到了1442年,小笠原政康病死,信濃戰亂又起。足利幕府只得將信濃分為南屬原小笠原氏,北屬越后守護上杉氏所有。
這樣的分配對于信濃本地各家族而言根本無法接受,因此當上杉氏想要進入信濃的時候,遭到了信濃各大家族的反抗。其中尤以北信濃豪族高梨政高的反抗最為激烈。而且高梨氏還得到了原小笠原的家臣村上氏的協助。
只不過當村上氏和高梨氏結成同盟之后。村上氏居然肆無忌憚向東信濃的滋野三族發起了攻擊,并在1467年擊殺了海野氏的家督海野持幸。
這下子也引發了海野氏的內亂。在滋野三族的堅持抵抗下,在此后的70多年時間里村上氏并沒有占得太多的便宜。直到1541年“鄰國”甲斐守護武田信虎,以聯姻手段聯合南信濃的另一豪族諏訪氏與村上氏取得聯系后,才三方一起出兵,并在“海野平合戰”中徹底擊潰了滋野三族。
▲1988年大河劇《武田信玄》截圖:武田信虎劇照
到了此時,海野家督海野棟綱才決定向東投靠上杉氏。而擔任此行外交任務的就是真田家創始人、時年29歲的真田幸隆(又名幸綱)。
幸隆此人早年的生活區域是在信濃與上野交界處的四阿山山麓中的真田鄉,因此以真田為姓,早年為海野氏領地的地方武士,后來成為了棟綱的女婿兼養子(海野棟綱的兒子在“海野平合戰”中戰死)
此后的真田幸隆才算是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而本來居住地就靠近上野的他,被上杉憲政安排在了西上野長野業正的“箕輪城”(今群馬縣高崎市箕郷町)暫住。海野棟綱則被安排在了上杉憲政的居城平井城(今群馬縣藤岡市)隱居。
▲2007年大河劇《風林火山》截圖:箕輪城劇照
但是此后不久的上杉氏,在1545年9月至1546年5月的河越城合戰中被北條氏康擊潰。在上杉氏也靠不住的情況下,真田幸隆得到了山本堪助的推薦得以出仕武田晴信。(真田幸隆走的時候本想裝病糊弄,但其實長野業正早就知道真田想要離去,而且還特意命人送去了馬匹)
那么為何幸隆要投靠滅掉曾經宗家的仇敵武田家呢?
這時因為此時占據真田領地的,是曾經的宗家海野氏的死敵村上義清。因此借助武田奪回舊領地那才是最現實的考量。(而且此時海野棟綱都死了)
而此時武田家的東面,以小田原城為中心的北條氏康,已經擁有了伊豆、相模、武藏三國并北上與上杉氏爭奪領地。南面是與足利幕府同為名門的今川義元,控制了遠江、駿河,并繼續向西間接控制了三河的松平氏。因此對于武田家來說,事實上能夠用兵的方向也只有信濃。
▲2007年大河劇《風林火山》截圖:北條氏康劇照
而且從經濟角度來說,甲斐國的年產糧只有277666石,信濃的年產糧卻高達488358石。(年產糧的數據來源于1598年的太閣檢地)何況真田氏與滋野三族后代都有交情。再加上東信濃還是產馬地,可以打造騎兵部隊。所以收服對東信濃知根知底的真田氏,也是武田晴信用來對付村上義清的最為現實考慮。
▲電影《天與地》截圖:武田晴信劇照
但令雙方都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的1548年春,在武田晴信與村上義清的上田原合戰中,武田家居然以慘敗收場。此后武田家的勢力很難在繼續往信濃擴張。
但武田家很快便扭轉了形勢。尤其是在當年夏天的鹽尻峠合戰中,從屬武田的諏訪氏領地發生內亂,西諏訪氏眾勾結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本,想趁著武田新敗向諏訪氏發起攻擊,但很快就被武田的援軍發動的突襲所擊潰。小笠原長時只得逃往了村上義清的領地葛尾城避難(村上氏與小笠原氏是聯姻關系)。武田晴信則趁機占領了信濃中部的大片領地。
▲電影《天與地》截圖:村上義清劇照
于是武田與村上的北信濃爭奪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也由此真田幸隆發揮其謀略的空間來了:接連策反了東信濃當地的望月氏、清野氏等勢力。隨后武田家的下一個目標就指向了東信濃的真田舊領地砥石城。而此時的村上義清居然和北面的昔日盟友高梨氏打了起來。
因為此時的上杉氏已經虛弱不堪,這讓從屬于上杉的越后守護長尾氏,抓住了機會想要進攻北信濃,而長期與長尾氏聯姻的高梨氏便成了其盟友。
▲2007年大河劇《風林火山》截圖:上杉憲政劇照
但隨著武田軍的兵臨城下,村上義清只得火速與高梨政賴議和后趕往砥石城。
而在砥石城堅守的村上軍其實多為小笠原的舊部,和武田家可謂是死敵,所以硬是撐到了村上義清的援軍。而久攻不下的武田軍在村上援軍趕到后再次慘敗。由此村上義清繼續向武田軍的據點發起持續的攻擊,而小笠原也奪回了中信濃的根據地。
在此等不利局面下,真田幸隆則再次開始了謀攻的“表演”:1551年5月26日的一日之內攻克了砥石城。
那么真田幸隆怎么做到的呢?
其實砥石城守軍中本來就有真田的族弟:真田賴綱(后過繼給東信濃豪族矢沢氏)。因此真田幸隆很容易就策反了砥石城的守軍。然后便展開了火攻。因此短時間內攻占砥石城其實也并不意外。
砥石城落入武田軍之手后。村上義清也迎來了總崩盤。
▲2007年大河劇《風林火山》劇照:村上義清軍議會
因為砥石城的位置就在村上義清的居城葛尾城的東部,從這里出兵就能從東、北兩個方向對村上義清發起攻擊。因此當2年后,武田晴信再次發起向村上發起攻擊時,原先從屬于村上氏的勢力紛紛倒戈相向。最終北信濃的名門村上氏和信濃守護小笠原氏只得北逃至長尾氏的越后尋求庇護。
如此一來,武田家的信濃攻略就只剩下了北信濃與越后交界的川中島地區了。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一次川中島合戰爆發了。所幸的是武田與長尾兩軍在該地區經過反復拉鋸后,雙方都未能再進一步,因此真田幸隆也算是守住了之前的戰果。
因此在離開真田鄉之后的10年后,真田幸隆總算收復了故土并送上了親子真田昌輝和真田源五郎(日后的真田昌幸)分別以“百足眾”(信玄的近侍)和“奧近習眾”(本陣傳令兵)的身份被送去武田家“學習”。本人也被和板垣信方、飯富虎昌、甘利虎泰并列為“前武田四天王”的小山田虎滿收為輿騎將。
此后武田家的主要敵人便成了長尾景虎(日后的上杉謙信)。
▲2007年大河劇《風林火山》截圖:真田幸隆劇照
雙方的第二次川中島合戰爆發在了1554年,在今川義元的重臣太原雪齋的“調解”下雙方才收兵。但是停戰條約是讓村上氏恢復舊領地。于是不久之后還沒等屁股坐熱的村上義清就被武田軍再次趕去了越后。小山田虎滿和真田幸隆負責攻略的地則是葛山城(今長野善光寺周邊山區)。得勝之后的武田軍繼續進攻川中島地區。此時的長尾景虎只得在剛平定了叛亂后便匆忙出兵。于是便有了第三次川中島合戰。
雙方最慘烈的合戰無疑是第四次。此戰中已經改名的武田信玄被也改名的上杉政虎突入到了武田本陣。甚至真田幸隆的好友山本堪助也在此戰中戰死。
▲2007年大河劇《風林火山》截圖:上杉政虎出陣川中島劇照
總的來說,真田一族在數次川中島合戰中并沒有太多出彩的表現,僅管如此并不妨礙幸隆位列武田24名臣。因為隨著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中的落幕,武田軍在川中島前線的海津城已經建造完畢(駐守武將是高坂昌信)。這也意味著武田在北信濃地區已沒有太大的軍事威脅,因此晴信便把下一個目標對準了幸隆之前的“避難所”:西上野。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劇照: 海津城
因為此時的上杉憲政已經將上杉這個姓氏傳給了長尾景虎,但長尾氏勢力的核心區域是在越后,對上野鞭長莫及。為了填補上野短時間的權力真空,早年收留真田幸隆的上野地區核心人物長野業正擔起了此重任。但是就在第四次川中島合戰爆發前,業正病死在了自己的居城。
到了1561年的11月,抓住時機的武田信玄和盟友北條一起組成聯軍準備進攻上野。
▲電影《天與地》截圖:長尾景虎劇照
首當其沖的是東信濃與西上野交界的鐮原城。鑒于此城是海野氏分支鐮原氏的居城,信玄便將調略此城的任務交給了真田幸隆。而幸隆也不服眾望,以海野氏后人的名義迅速拿下了此城為武田軍進入上野拔得頭籌。鐮原城也被分給了自己的族弟真田幸定。
此后的3年間武田、北條聯軍與上杉、長野聯軍在西上野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到了1565年,幸隆正式從幸綱改名為真田幸隆,并再次以奇襲加火攻的戰術攻克了西長野的軍事重鎮:巖柜城(今群馬県吾妻郡東吾妻町)。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劇照: 巖柜山
此城的陷落也意味著長野家的箕輪城此后孤立無援。9月,武田信玄以對箕輪城發起總攻,19歲的長野業盛突入后四天王之一的馬場信房之陣,留下了極其武勇的形象后還是無奈的在11月被破城后自盡。
在上野名門長野氏滅亡后,武田信玄將西上野的吾妻郡一郡都賜給了真田幸隆。自此真田家終于作為一郡之主屹立于戰國亂世。而真田幸隆則將家督傳給了長子真田信綱后,自己隱居了起來。
武田家的落幕:信綱無奈的長筱合戰與昌幸的東上野謀攻
真田家的第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很不幸的戰死在了長筱合戰中。但長筱之戰本來是可以避免但不去避免的戰爭。
當然這里說的可以避免不是指武田勝賴還是信玄本人。
因為在1560年的桶狹間合戰中今川義元意外戰死。(此戰可參考筆者在冷研2021年7月17日的文章)此后的武田便對遠江、駿河兩國有了窺探之意。
▲本年度大河劇今川義元劇照
于是到了1567年,武田信玄便與德川家康一起將兩國瓜分。
但是這個在短期內可以擴張領地的決定,卻造成了日后武田家的全盤被動:
本來武田家只有北面的上杉氏是強敵,但是攻打南面的盟友不僅讓與北條的同盟破裂,更是與織田的盟友德川家康的版圖直接相鄰。這等于讓自己又多了一條南部戰線。雖然1573年信玄在三方原合戰中擊潰了織田、德川聯軍。但這并不代表日后的武田軍也有這實力。
因此武田勝賴在1575年長筱合戰中的潰敗,很大程度上是信玄時代就埋下的禍根。而真田家的第二代家督信綱與族弟真田昌輝也都無奈的以殿后部隊的姿態戰死在了長筱。
▲本年度大河劇武田勝賴劇照
也就在這個時候,在外面當養子,時年29歲的真田昌幸登上了真田家督的位置。由此日本戰國第一智將也終于登場了歷史舞臺。
▲本年度大河劇真田昌幸劇照
武田家的家臣團其實最少要分為2派:甲斐派與信濃派。比如說信濃出生的真田幸隆就是甲斐出身的小山田虎滿麾下的輿騎將。再比如說武田勝賴的出身就是信玄的側室信濃豪族諏訪賴重之女。因此勝賴上位前的居城就在信濃的高遠城。
不僅如此,信玄死后他的父親信虎居然都回到了甲斐。
而信玄在世的時候,在對信濃的擴張中也不斷有信濃當地的豪族加入,再加上大量的甲斐派有功之臣的領地也封在了信濃,這就讓兩派人非常自然的發生了利益糾紛。只不過信玄在世的時候,這些還都不是問題。
但是等到勝賴繼位尤其是在長筱合戰中慘敗之后,原甲斐派的重臣如場信房、內藤昌豐、山縣昌景、三枝守友等人皆戰死,因此信濃派家臣總算是有了出頭之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負責東上野攻略的真田昌幸。
于是昌幸就開始了對東上野地區開始了他的謀攻。首當其沖的便是沼田城。而且很快就調略了當地諸多勢力。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沼田城劇照
我們就先來看下東上野的地緣形勢(上野為現在的群馬縣,就是頭文字D里的那個地方):
上野的北部和西部基本是被群山環繞。其核心地帶就是沼田城。利根川則從西北的山脈中穿行而過并產生了多條支流。在利根川的東部就是日本最大的產糧地:關東平原。西部的有條支流叫碓冰川,直接通往了信濃。西北部則通往真田家的故鄉:真田鄉。
由此可見沼田城對于越后上杉、相模北條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但對真田而言更是關系到整個家族的生與死。
但是此時的上杉未能協防沼田城。因為越后發生了“御館之亂”。起因則是上杉謙信死前沒有指定誰是繼承人。于是他的兩個養子:外甥上杉景勝和北條派去的人質上杉景虎開始爭奪家督之位。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上杉景勝劇照
為此景勝在割讓了不少謙信的遺產給武田勝賴后得到了他的支持。而北條卻被地處戰略要地的沼田城給“絆”住了。
1578年7月北條氏邦開始攻打沼田城,沼田城周圍的勢力只得改換“宗主”。但是其后北條派去的沼田城守將非但沒有籠絡住東上野的勢力,反而遭到了當地勢力的反抗。
如此一來,北條不僅是在和武田爭奪“上杉繼承人”中失利,更丟失了東上野這塊戰略要地。惱羞成怒之下,北條干脆選擇的與德川家康聯姻,一起從南面攻打武田占領的原今川領地。
這樣的結果對于武田勝賴來說,等于是信玄時代留下的禍根就得由他這代人來加倍償還。
武田勝賴的應對則是在南面先和德川家康的“宗主”織田信長聯姻:將武田信豐之女嫁于織田信長的五子織田勝長。然后全力與北條爭奪東上野。于是昌幸再次成為了“東線”的指揮官,并開始對沼田城中的北條守將展開調略。
此后,輕車熟路的昌幸幾乎沒費什么力氣,就再次兵不刃血的拿下了沼田城。
到了此時為止,武田家的勢力開始跨過利根川進入了關東平原。而真田家的領地也從信濃東北部連接到了上野東部。年產糧也達到了6萬石。
但這時距離武田家滅亡已經不遠了。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劇照:1582年真田家領地示意圖
其實自勝賴上位之后如果他不對外擴張,其實很難讓信玄時代的家臣心服。因此雖然領土上比信玄時代更為廣大,但這意味著更長的戰線和更多的敵人。同時為了維持戰爭的開銷對領民的不斷壓榨更是加大了與家臣的離心力。因此當1581年遠江的高天神城被攻克后,勝賴居然無法派出援兵。
此番結果就是:眾家臣嘲笑武田勝賴膽小如鼠才無力解救家臣。
到了1582年2月,織田、德川、北條組成的聯軍共同攻滅了已經離心離德的戰國名門武田家。
天正壬午之亂:真田昌幸以“謀”守家之路
武田家的滅亡對于真田昌幸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好在他深諧亂世生存之道:活下去才是第一位。因此當他得知織田信長將上野國分封給瀧川一益的時候便交出了沼田、巖柜兩城。自己只保留了真田鄉的領地。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真田信之獻馬劇照
而且還交出了人質:女兒阿松,另外還獻上了一匹馬。
然而三個月后1582年6月,織田信長被重臣明智光秀的在本能寺發動叛亂。北條家趁機對瀧川一益發起了攻擊。兩軍在神流川激戰后,瀧川軍大敗只得退往伊勢。而此時昌幸不僅沒有向北條納投名狀:一起攻擊瀧川,反而讓其在自己的領地安全通過。(這讓日后的瀧川家非常感恩:瀧川的后人娶了昌幸的五女做正室并收養了幸村的女兒做養女)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瀧川一益劇照
此后的信濃、甲斐、上野三國的織田勢力分別遭到了德川、上杉、北條的圍攻。真田昌幸便族弟真田信尹為使者,認了上杉為新“宗主”后,恢復了原先的沼田、巖柜領地。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真田信尹劇照
但是上杉家對于發展新領地有點力不從心,因為原織田家臣柴田勝家此前一直在圍攻上杉家在越中的魚津城。好不容易熬過攻擊后,上杉家只在北信濃占領了海津城后,便不再繼續深入,這樣一來,其實也不能對真田昌幸的領地進行協防。無奈之下,昌幸只得再次改認北條做“宗主”。并從真田鄉出兵向西拿下了上田地區。
而北條則在上野“穩固”之后,開始前往信濃,打算從這個方向出兵攻打已經被德川家康占領的甲斐。由此也爆發了天正壬午之亂。這下子德川與真田不可避免的靠攏了。因為對于真田來說,此時上野的形勢必須讓自己有個對上野沒有野心的“宗主”。如果北條在甲斐打贏了德川,那么對上野窺視已久的北條很可能回過頭來攻打真田家,到時候真田領地的丟失,就只是個時間的問題。但是反過來如果德川擊敗了北條,自己保全領地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于是10月間德川家康以箕輪城為條件與真田家結成同盟。真田昌幸便在北條的“大后方”接連策反了已經臣服北條的信濃、上野當地的眾多豪族。這便使得北條從關東的補給無法送達甲斐前線。北條氏政只得與德川家康停戰并聯姻:家康之女嫁于北條氏直做正室,只不過北條還有個附加條件:得到沼田城。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北條氏政劇照
軍事地理視野下的第一次上田城之戰:與德川的不共戴天之仇
對于德川家康來說,這是個很好的結局。一來在沒有織田軍的協助的情況下很難對付北條這種級別的大名。二來割讓的城池反正不是德川的領地。但是對于周旋于諸多大名間,好不容易才保住領地的昌幸來說,這絕對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為此德川家康出于日后對信濃攻略的考慮,在與昌幸的交涉中,答應了為其在新領地上田建造一座城以此作為交換條件。
那就看一下上田城的選址:
上田盆地的西面和北面都被山巒包圍。南面橫向流淌著千曲川的支流尼淵河。在尼淵河長久的沖刷下,河階上形成了斷崖加平原式地貌。上田城的實際選址就是在這上田盆地的核心區。整個地形只有東面是開闊地帶可讓攻城方布陣。但這個方向還流淌著另一條千曲川的縱向支流:神川。而且沿著神川北端還有一座幸隆遺留的衛城:砥石城以及南部新建的丸子城。
因此有著這兩條天然的“護城河”。使得上田城從一開始就是一座“難攻不落”之城。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上田城劇照
到了1583年春,北條軍開始攻打沼田城,此時沼田城的守將是真田昌幸的叔父矢沢賴綱。堅守許久之后,真田軍等到了上杉的援軍將北條軍擊退。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矢沢賴綱劇照
這樣的結果使得家康異常的震怒。因為昌幸不僅白撿了一個上田城,更是破壞了德川與北條的同盟。但是此時的家康正全力應付與秀吉的小牧山合戰,只能采取策反和暗殺等手段對付昌幸,結果都未起實質性作用。而且由于小牧山合戰曠日持久,因此戰后很長一段時間,家康都不敢對外大舉用兵。
這樣一直拖到了1585年,德川才與北條組成聯軍分別攻打上田與沼田兩城。
由此第一次上田城合戰爆發了。
德川軍的主帥是三河老將大久保忠世(秀吉平定北條后,此人被賜予了北條的居城小田原城)以及鳥居元忠等人,(兩人都為德川十六神將)另外信濃新歸屬的小笠原、諏訪等勢力也都參戰。總兵力7000人負責攻打剛完工的上田城。
集結的地點則是上田城東面的八重原。在這里集結可以防止上田城在南面的衛城:丸子城中的守軍在開戰的時候,從南面抄德川軍的后路。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劇照
而昌幸的兵力只有不到2000人。同時還要防備北條對沼田城的進攻。為此昌幸將二子信繁(日后的幸村)交給了上杉做人質以換取同盟。
等到了上杉援軍出現在海津城后,德川方也明白了,戰事絕對不能拖延。
(關于信繁本人有沒參加第一次上田城合戰其實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在2016年的大河劇《真田丸》和池波正太郎的《真田太平記》中他是有出戰的)
▲本年度大河劇中的真田兩兄弟
而德川軍在開戰前居然還異想天開的企圖招降真田家。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上田城之戰德川軍布陣形勢圖
昌幸對應的部署則是信幸率700人防守神川另一端的砥石城,信繁則在神川對岸的國分寺建立第一道防線。8月2日晨鳥居元忠下令發起攻擊。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德川軍發起攻擊時間
當德川軍渡河的時候,信繁在擊潰了諏訪賴忠隊之后就沒有發起阻擊,而是等德川軍上岸之后才被信繁小規模的層層阻擊。由此也將德川軍引誘到了上田城。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信繁退入上田城
隨后真田軍在二之丸對追擊而來的德川軍以伏兵攻擊。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德川軍在上田城中遭遇各種伏擊、陷阱
等到精疲力竭的德川軍終于突入到本丸門口時,遭遇了真田軍的第二道伏擊圈的攻擊。此時的德川軍,由于擁擠在二之丸狹小的通道內無法展開陣型進行反擊,因此只得無奈的想要撤退,此時的昌幸卻發起了總攻。結果剛撤到城門口的德川軍在此遭遇了信幸從北面的截擊。最后昌幸再將神川決堤水攻德川潰兵以及主帥的本陣。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截圖:真田軍水攻劇照
戰至黃昏,德川家大敗而歸。傷亡達到了1300人,真田軍的傷亡卻只有40人。而另一端的北條軍在沼田城方向再次被有上杉支援的矢沢賴綱擊潰。
面對如此大敗,德川軍主帥不敢回去,只得在八重原重新集結準備攻打南面的丸子城以挽回顏面。家康在得知己方慘敗之后只得派井伊直政率5000援軍前來。為此上杉景勝也再度派出了第二波藤田信吉(初為武田勝賴小姓,后投靠了上杉)6000人的援軍。
這樣一來戰爭規模就有失控的風險。因為此時的上杉已經臣屬了秀吉。如果德川軍在上田城下繼續耗下去將會讓秀吉有機可趁。更雪上加霜的是德川家元老石川數正居然被秀吉策反了。
于是德川家康不得不下令撤兵。
總結:如何活于戰國亂世
生于戰國亂世唯一的法則就是活下去。
想要活下去就需要武略,更需要謀略。如果說真田家在幸隆的時代還有武田信玄這樣的靠山。那么到了昌幸的時代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所幸的是生存不僅需要自生的努力和根基,更需要“國際形勢”為依托。昌幸正是非常巧妙的利用了這一點:不斷改換“宗主”,
雖然這樣的例子在戰國時代并不罕見,但只有昌幸靠著出色的謀略最終撐到了秀吉的關東攻略,為此也需要真田與德川停戰后共同對抗北條,至此兩家就只能暫時停戰。這也為真田家的生存贏得了時間。
也給世人提供了一個如何生存于戰國亂世的典型案例。
而兩家的下一次對決將會是北關原的戰場,真田昌幸則再次羞怒了德川家,而且還是德川家的第二代繼承人。另外作為戰國第一偶像的真田幸村,也將在更為波瀾壯闊的大阪冬夏之陣迎來真田家的歷史巔峰。
▲1985年大河劇《真田太平記》片首截圖
參考資料:
池波正太郎:《真田太平記》
福永雅文:《真田三代的挑戰》
指文:《日本軍鑒--真田丸》
大河劇:《風林火山》、《真田丸》、《怎么辦家康》
電影:《天與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德川家康的一生之敌如何养成?日本战国最会左右横跳的真田家创业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福州4月份天气介绍
- 下一篇: 汲黯假传圣旨为什么无罪反而获得重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