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中国国有IT企业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誰是最受雇員歡迎的中國IT企業?
不要跟我們提惠普、IBM、微軟那種國際上數一數二的巨頭,它們把根深扎在中國本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吸收營養,為了吸引人才,他們渾身解數都施展開來。但是,畢竟再本土化也是別國企業,還是把目光拉近我們的民族IT企業吧,畢竟它們的發展與我們的國家、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實際上,作為市場化最充分的中國民族IT企業,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已經不在那些國外跨國企業之下了。從媒體上充斥著的對各種公司對待人才的褒揚或吹捧就可見一斑,但是,這些溢美之辭是否真實呢?為了尋求最受雇員歡迎的中國IT企業,eNet硅谷動力特地邀來了浩竹獵頭公司,以他們的經驗,以他們的專家級的眼光做出盡量準確的推薦,在推薦中我們遵循了以下標準:
·是否具有自己獨特的,適合員工工作的公司文化;
·是否重視人才的培訓與個人發展和發揮;
·是否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發展前景和高回報;
·企業是否夠一定規模;
·對人才是否非常需求。
遵循以上的標準嚴格遴選,而無視媒體的喧囂與夸張,我們向IT公司的雇員們推薦以下10個企業:
聯想:
聯想在十幾年的發展時間中,成功地塑造出“聯想”這一家喻戶曉的品牌。之所以這么受歡迎,完全歸功于它的企業文化。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是一個非常重視內部人才培訓的領導人,郭為從“拉車門”到目前的掌管整個神州數碼,很大程度上是“唯才是用”的企業氛圍里培養出來的。在聯想,如果能力出眾,機會很多。聯想還非常重視內部人力資源的開發,極少通過獵頭公司來尋找需要的人才,在這種企業氛圍里,職位競爭是非常激烈,誰都想且誰都有機會脫穎而出。雖然現在的PC低潮影響了聯想的盈利與在股市上的表現,但聯想與AOL的合作,收購漢普等大動作還是為聯想贏得了股市分析師的好感。當然,也贏得了網民的好評。
華為:
華為是中國電信制造業的一面旗幟,現在已成為中國“巨大中華”(吳基傳語)的龍頭老大。在最新出爐的“中國(內地)私營企業納稅50強”中,華為一鳴驚人,一年共納稅9.9億元,榮登私營企業納稅百強的冠軍寶座。從2002年財表來看,華為的盈利能力強于聯想。聯想在284億的營業收入里,有10億的利潤。而華為在152億的營業收入里,有29億的利潤。華為地處深圳,是一個非常注重研發的企業,重視員工的培訓。最為典型的是,華為花大價錢請國外著名的咨詢公司給自己找“問題”,培訓華為員工,這一點恐怕也是所有雇員最為盼望的事情。
亞信:
亞信是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是為數不多中國概念股里面表現較好的企業。在國際化發展與資本運作上的經驗很強,有著極強的融資能力和發展后勁。亞信的關鍵之處在于非常穩定,CEO丁健的領導風格非常穩健,管理團隊很強,這對一個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管理團隊當然也對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強大的吸引力。亞信的盈利模式與主營業務在產業形態中也是非常好的,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興:
中興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與研發能力都很強。比如在CDMA技術的研發能力,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在國際精力與金融業務上的良好表現,也給中興增加了不少的砝碼。中興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是體制的變革,需要能幫助體制成功改制的人才,人才缺口比較大。如果調整得當,將更上一層樓。這對于“千里馬”們來說,不正是一個機會么?
用友:
用友是軟件業的一面旗幟,在財務軟件上取得極大的市場份額,目前正轉向管理軟件領域。在ERP,CRM市場的占有率對于國內廠商來說,已經領先。用友在上市融了近9億的現金,并在上市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比如收購開思軟件等。最近,用友又花500萬年薪請來了前宏道資訊北亞區總裁何經華任CEO。這一系列的運作,都說明用友的管理層運作已趨于國際化。
東軟:
東軟是在走向國際化企業中走得最為成功的中國軟件企業,一句“軟件是一種態度”讓市場回味不少。雖然地處東北,但這并不影響東軟成為系統集成,電信解決方案等市場的老大地位。東軟的發展速度奇快,也成就了一大批的人才。內部的工作環境也很不錯,設施齊全,體現了東軟對待員工的一種“態度”。更重要的是,如果東軟的員工想出來創業,東軟還予以資金、政策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光是這點,就以足夠吸引一大批人才前去。
海爾:
名牌戰略和國際化戰略使得海爾成就了年收入600億的“中國GE”,各種對海爾管理更是充斥人們的視野,海爾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強勁的企業文化。為了培養人才,海爾專門成立了“海爾大學”,并且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你能翻多大跟頭給你搭多大舞臺”的口號,海爾目標是培養出具備國際化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相信這已經足夠吸引力了。
海信:
與海爾隔壁對望的兄弟,雖不及師兄那么大那么有氣魄,但也正青春蓬勃著,年收入近160億就說明海信的30年發展成績。“人才是本,技術是根,創新是魂”的經營理念為海信塑造了人本的企業文化,“為朝氣蓬勃新一代的不斷加盟而自豪”的標語吸引著一批批年青人。
TCL:
從微軟吳士宏、任健的加盟,到楊偉強、萬明堅的成名,TCL給公眾樹立了一個重視人才的形象。李東生說:“別人來挖你的人,你也是擋不住的。最重要的是你的人才戰略、企業管理戰略是不是能夠做到吸引住人才”。現在,TCL控制著三家上市公司,并且已經開始了國際化的道路,也有更多人才向TCL涌去,就像一個磁場源源吸引。
首信:
曾為政府領導、吉通董事長的陸首群一手創辦首信,開始就為首信帶來了迷人色彩。如今的首信已經擁有著近300億的年銷售收入,名列中國電子百強前十名,是通信制造業的翹楚。首信以她優厚的福利吸引著眾多人才,和清華、北大等名校共建的博士后流動站更是為首信留下了一些極其優秀的人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国有IT企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如果覺得生活随笔網站內容還不錯,歡迎將生活随笔推薦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