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行為
7.1 壟斷的成因
競爭和壟斷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個市場中,把這個比例叫做市場結構。
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下,廠商的決策模式是有很大差異的。
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從左到右競爭在減少,壟斷在增加。
壟斷的成因:
1. 自然壟斷。自來水公司、煤氣公司或電信企業。存在著規模經濟的要求,必須有一個最適度的規模、一個最低的規模才是有效率的;可是另一方面這個市場容量可能會非常的有限。所以在這個市場里,它所容納的企業,而且有效率的企業,能夠適應這個規模要求的企業是非常少的。
自然壟斷:是規模經濟要求和市場容量限制所決定的,在一個行業里只有一家企業的壟斷情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場容量限制導致需求曲線非常靠左,規模經濟體現在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該行業兩家企業生產是沒有效率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會率先擴大規模,增加產量,把平均成本降下來,把另一家企業趕走。
當需求曲線不斷地從左邊向右邊增加的時候,這個行業里所需要的企業會越來越增加。競爭會逐漸增加,壟斷逐漸下降。
2. 市場各種各樣的進入障礙。
- 法律限制。版權、專利。
- 對關鍵資源的控制。
- 政府授予某些特許權或者專營權。煙草、鹽業、殯葬業服務等。
- 較高的進入成本。消費者已經養成高度的品牌依賴、品牌忠誠(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企業密集的廣告營銷;研發成本。
7.2 壟斷廠商的收益規律
完全壟斷: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指在一定地理范圍內某一個行業只有一家公司供應產品或服務。?
邊際收益:每增加一單位銷售所帶來的收益的增加量。
收益規律體現在需求曲線上。?
廠商需求和市場需求在完全壟斷的市場情形里是重合的。向右下方傾斜。
邊際收益也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在逐漸減小的。邊際收益曲線在需求曲線的下方。要想增加銷售量,價格必須降下來,或者說每增加一單位銷售量邊際收益MR遞減。
價格(P)> 邊際收益(MR)。
銷量增加,導致價格下降。價格下降不僅適用最后一個產品,還適用于以前本來可以賣較高價格的產品。
價格和平均收益是相等的。需求曲線也就是平均收益曲線。?
7.3 壟斷廠商的供給決策
新增收益 = 新增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益:PRQO;成本:ACQO;利潤:PRCA。
一般而言長期中,壟斷企業是有利潤的,但是在短期壟斷企業也可能存在虧損。?
壟斷企業在短期的利潤是與競爭企業一樣的,可能存在超額利潤、收支相抵、虧損但不得不繼續營業、虧損而停止營業。但在長期中,壟斷企業一般有壟斷利潤,也就是超額利潤。
壟斷企業的壟斷勢力可以通過它實施壟斷力量以后,它獲得的價格超過邊際成本的部分。 (P - MC)
R(Q) = P(Q) Q? ;求邊際收益就是 R 對 Q 求導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價格超過邊際成本的部分,在邊際成本中所占的份額,是由需求的價格彈性決定的。 E 為負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彈性的絕對值越小,消費者對價格變化不能夠做出適當的抵抗,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價格提高。廠商可以利用他的壟斷地位來提高價格。
成本加成定價:價格超過邊際成本的部分。
一個企業的壟斷地位,取決于消費者對價格是否敏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什么是寡頭壟斷&共謀的寡頭壟斷:卡特爾
石油行業: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
電信行業(通信服務領域):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寡頭壟斷:在這個市場(行業)里面,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它也允許另外一小部分市場有無數個小企業參與其中。(少數幾家企業每一家企業的生產量都在市場上占舉足輕重的比例。)
寡頭壟斷市場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可能是同質的、標準化產品、非常近似的,比方說鋼鐵行業、煤炭行業;生產的產品也有可能是差異化的,比方說汽車行業。
寡頭壟斷的分類:串謀(合作)的寡頭壟斷;競爭的寡頭壟斷。
串謀的寡頭壟斷的兩種形式:
- 卡特爾——公開的、有明文協定的串謀。(卡特爾串謀為非法的。)
- 暗中串謀。采用價格領袖制的形式。
卡特爾:幾個企業通過明文協議維系起來的組織。(就價格、產量、市場范圍、研發投入、廣告開支達成協議。)?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是最大的卡特爾組織。
縱向的串謀:上游和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達成協議。比如家電制造商和家電超市銷售商。
橫向串謀:同行業、同類產品的企業串謀在一起。比如石油輸出國組織。
價格領袖制:指同行業的某家企業率先提高價格,其他企業跟著提高價格。(暗中串謀,沒有明文協定。)比如商業銀行。
卡特爾組織的決策模式:尋求整個卡特爾的利潤最大化。
- 1. 按照卡特爾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確定單一的利潤、價格和總產量。條件是整個卡特爾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相等。
- 2. 通過協議,卡特爾組織在每個成員之間分配銷量。
卡特爾組織往往是不穩定的。因為卡特爾組織是非法的;每一個組織成員都有欺騙的動機(每個成員都想著增加產量);國際貿易的增長。
7.5 競爭的寡頭壟斷
電信行業(通信服務領域):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競爭寡頭的決策特點:
- 做決策的時候,考慮對方的行為或者對方可能做的反應。
- 根據對方的決策對自己的影響而做出的產量和價格決策。
納什均衡:雙方最終的決策都是以對方的決策為基礎做出的最優決策。?
簡化:古諾均衡(古諾模型):兩個企業之間的策略行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應曲線表明了一個企業的最優產量,是如何隨著另外一個企業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寡頭壟斷市場只有兩家企業存在的話,最終的均衡:兩條反應曲線的交點。
此時每個企業的產量決策都是基于對方企業的產量決策做出的,而且是對對方產量決策的最優反應。(也是一種納什均衡。)
若一開始不是在均衡的E點,而是在A點。雖然百事可樂達到最優產量PB,而此時可口可樂的最優產量在CB,它會降低產量到CB,而這時百事可樂又不是最優產量了。
?當寡頭壟斷市場不只兩家廠商時:
?原因在于每一個廠商,都是整個市場上的一個很大的份額,它的產量增加會帶來價格的比較大的下降。
廠商越多,越接近競爭。?
從一國經濟過渡到全球經濟的時候,廠商數量是增加的,它是有利于競爭的。
7.6 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當參與博弈的每個決策者都基于對方決策做出了自己的最優決策,這個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就不會再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稱這種情形為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的目的是對過去的現象進行解釋,對未來的可能性進行預測。
實例:儲戶與銀行之間的關系,假設只有兩個儲戶。
該實例有兩個納什均衡,兩個儲戶都選擇信任銀行(有效率的納什均衡);兩個儲戶都選擇擠兌(無效率的納什均衡)。?
對方決策的不同,我們的最優決策有不同情況,此時會有多個納什均衡出現。
實例:囚徒困境。美國煙草商在廣告營銷方面做出的決策方面。
該實例只有一個納什均衡,煙草商會選擇競相打廣告。
不管對方做出什么決策時,我們的最優決策只有一種,此時只有一種納什均衡(囚徒困境)。
7.7 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的特點:(白酒行業)
- 市場中有非常多的買方和賣方。
- 非常容易進入和退出。
- 不同企業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完全競爭市場的產品是同質的。)
產品有差別的時候,每一個企業才能夠對有差別的產品形成壟斷,只有蘋果公司生產蘋果電腦,所以我是一個壟斷者。但另外一方面,又有很多企業在生產電腦,在互相競爭。
產品的差別能保證每一個企業會形成自己的特點,根據這個特點來形成壟斷。(產品的差別是消費者感受到的差別。)
壟斷競爭企業的需求曲線和完全壟斷、寡頭壟斷行業相同,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不同,需求曲線是水平線
壟斷競爭企業價格和產量決策的特點:
壟斷競爭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產量確定在該產量所帶來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相等的位置。
短期內利潤情形可能出現各種情形。 (獲得超額利潤、收支相抵、虧損但繼續營業、虧損停止營業)。
長期來看壟斷競爭企業只能收支相抵。(與完全競爭企業相同。)(沒有超額利潤,但還有正常利潤。)
壟斷競爭企業的均衡生產點是在平均成本曲線與需求曲線相切的點,因為平均成本曲線是U型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所以壟斷競爭企業的均衡生產點一定不是在最低平均成本點,而是在最低點的左邊。此時它沒有把生產能力都利用起來,存在著過度的生產能力。
壟斷競爭企業的特點:
廣告營銷競爭、產品差異競爭。(企業不是打價格戰,而是通過廣告攻勢來增加銷售量。)
7.8 價格歧視(一)
價格歧視: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對不同的消費者或對消費者不同的購買數量盡可能按其最高出價意愿收取不同價格的商業實踐。(國家政策不是價格歧視,比如學生乘火車半價,貧困學生免學費。)
價格歧視所具備的條件:
- 企業必須具備壟斷力量。
- 消費者沒有能力進行套利交易。(低價買進、高價賣出。)航空公司實名制售票,電影票和演唱會門票不是實名制,可進行套利
- 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彈性不一樣。(有的消費者彈性要大一些,他愿意出的價格要低一些,你只有降低價格,他才會參與購買,才會增加銷售量;另外一部分消費者彈性小一些,我可以將價格提高一點,這些消費者仍然會保持和原來相同的購買量。)
企業進行價格歧視的方法:
地理。(高檔小區和普通住宅區的定價不同)
收入。(通過折扣券將學生和高收入白領區分開,打折)
性別、年齡、時間(不同輪次的電影票)、種族、語言(本地人與否)。
百威啤酒大瓶裝的便宜,小瓶裝的貴。因為大瓶裝主要在超市供給給普通消費者,而小瓶裝的主要在酒吧、夜店等場所供給給有偏好者、收入高人群。
定期對蘋果進行打折,并提前告知三者,告訴他們下一周價格從15元降低到8元的時候,Alpha會選擇今天去購買,不會關注這個時間的,因為他強烈的偏好蘋果、喜愛蘋果。但是Beta和Gama就有可能要等到下一周再來購買。成功的進行價格歧視。
7.9 價格歧視(二)
價格歧視的種類:
- 三級價格歧視:將一個市場分成不同的次級市場并且確定不同的價格(按照時間或者地理)。(根據價格彈性劃分)
在繁華市區收取高價,在不繁華的市區收取低價;電影放映在第一輪和第二輪票價不同。
- 二級價格歧視:不同購買數量收取不同價格。(比如:批發價)。
- 一級價格歧視:對每單位的銷量都收取最高的價格。是二級價格歧視的極端情況,又叫完全價格歧視。
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和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值。
一級價格歧視的消費者剩余為零。
對商品進行價格歧視,能夠增進市場效率,也增加了企業利潤,但是它損害了消費者的福利。
實例:交學費越晚折扣越低
?用圖形來說明價格歧視是有效率的。
當需求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沒有切點時,使用單一價格規則,收益總是小于成本的,企業總是虧損的。若使用完全價格歧視,則企業的收益就是GBFO,成本是EAFO,此時是有利潤的。
進行價格歧視可以把社會需要,但是在單一價格下沒辦法開設的企業,沒辦法進行的生產把它生產下來。
7.10? 壟斷帶來的效率損失
假設同一個產品的生產,由兩類企業兩類市場來組織。一類是完全競爭,另一類是完全壟斷。假設兩個企業的成本是一樣的。
完全競爭的企業需求曲線是水平線,與邊際成本MC和平均成本線AC重合。
完全壟斷的企業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完全競爭的企業要做的決策是價格等于邊際成本,也就是圖中的B點。
完全壟斷企業按照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相等的原則進行決策(不是按照價格和邊際成本相等的原則),也就是圖中的A點。
壟斷企業相對于競爭企業而言,它以更高的價格生產了更少的產量,顯然這個是沒有效率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單一價格下,壟斷企業會破壞效率。(沒有進行價格歧視的情況下。)損失掉(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的和。
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出的最高價格和實際出的價格之間的差額。
生產者剩余:近似于生產者的利潤。
壟斷企業雖然破壞了效率,但是對企業本身有利。因為增加產量,而價格下降,導致的新增的利潤(KHA)要小于它減少的利潤(EBHF)。
達到效率的條件:P = MC。(壟斷情況下,P > MC,產量增加時,增加的成本低于增加的收益,是可以改善效率的。)
711 反壟斷措施
規則(企業的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 串謀:企業間以影響市場為目的的合作。
- 掠奪性定價:壟斷性企業,以排擠對手為目的將價格定在成本以下。
- 市場份額過大的并購。
- 任意定價。
- 分拆過大的企業。
收益率管理:根據對企業成本的測算,給企業規定合理的收益,使收益恰好能彌補成本。(原則上不允許你有超額利潤,成本里面是包含正常利潤的。)
收益率管理的原則:讓壟斷企業把價格盡量定在成本的基礎之上。
監管的原則:市場能制約的交由市場管,市場不能制約的政府介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安卓app下载_【Pytho
- 下一篇: 昨天去驾校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