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九)
第九講 市場失靈與公共政策
1.內容摘要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過程,分析資源配置是否有效率。資源配置效率
的標準之一是用總剩余是否最大來衡量:如果能夠做到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
余之和最大,就是有效率的。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
際價格的差值,生產者剩余是生產者實際獲得的價格與最低愿意接受的價格
(即邊際成本)的差值。生產者剩余與利潤很類似,但是定義不同,后者是價
格與全部成本的差值,這意味著,從長期來看,生產者剩余與利潤等價。顯 然,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分別衡量了消費者和生產者從資源配置中獲得的
好處,而效率的標準是這個總好處是否最大,還沒有擴大的空間。
資源配置效率的標準之二是用帕累托最優來衡量:如果資源配置實現了這
樣一種狀態,只要離開這個狀態,就一定有人境況變壞,我們就說這種資源配
置狀態是有效率的,是帕累托最優的;或者說一種資源配置結果能夠做到無論
如何改變都不可能在不損害任何人福利的前提下增進另外人的福利,這種資源
配置轉臺就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是有效率的。上述兩個標準是等價的,是效率
的不同定義形式。
簡單一點說,有效率是指,不可能做到更好了;無效率是指,還有做得更
好的空間。
實現資源配置效率必須滿足的條件是:生產與消費的邊際社會成本與邊際
社會收益相等。社會成本由私人成本與外部成本構成,在沒有外部性的前提
下,私人成本就構成全部的社會成本;社會收益也是由私人收益與外部收益構
成,同樣,在沒有外部性的前提下,私人收益就構成全部的社會收益。私人成
本一般是指產品的生產成本,由邊際成本曲線來表示;私人收益一般是指消費
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由需求曲線來表示。
如果市場是競爭的,不存在著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也不涉及到公共品,
那么私人市場機制就會自動實現邊際社會收益與邊際社會成本相等,從而使得
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之和最大化,這就意味著實現了帕累托最優。
但是,在現實世界,市場機制里存在著各種程度的壟斷,存在著外部性,
存在著公共品,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因此市場機制難以做到有效率的資源配
置,經濟學稱這種情況為市場失靈(也翻譯成市場失敗或市場缺陷)。廣義的市
場失靈還包括:市場經濟難以自動穩定,市場經濟會帶來收入分配不均。
如果出現外部性,資源配置就不再是有效率的。外部性是指經濟活動給未
參加交易過程的無關第三方帶來的影響,其中好的影響叫做正外部性,不好的
影響叫做負外部性;無論是哪種影響,都沒有經過市場過程,即帶來負外部性
時沒有對受損害者補償,帶來正外部性時未從受益者那里獲得報酬。如果是正
的外部性發生,那么邊際私人成本高于邊際社會成本(或者邊際私人收益低于
邊際社會成本),由于人們根據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確定產量與消費量,所以產
量相對于社會需要而言過少,資源配置是無效率的。反之,如果存在負外部
性,結果正好相反:邊際私人成本低于邊際社會成本(或者邊際私人收益高于
邊際社會成本),由于人們根據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確定產量與消費量,所以產
量相對于社會需要而言過多,資源配置也是無效率的。
出現外部性時,有時可以通過私人市場機制來解決其不利影響。一種方式
是企業合并,將外部性內在化。另外一種方式時產生外部性的一方與受影響的
第三方通過自愿交易,也可以將外部性內在化。所謂外部性的內在化,就是指
將外部性納入到市場過程中來,對負外部性加以補償,從正外部性中獲得報
酬。科斯定理描述了第二種處理負外部性的市場機制。科斯定理認為,只要產
權界定清楚,不管產權歸屬于誰,在交易成本足夠低時,人們之間的資源交易
總是可以做到資源的有效率配置。科斯定理的一個關鍵是交易成本,它是為了
達成交易而支付的各種費用。現實是,交易成本往往很大,因此借助市場機制
不能解決全部的外部性。
當市場不能解決外部性時,政府應該介入,對市場進行干預。政府解決外
部性的方式有:管制,征稅(庇古稅)或補貼,許可證。管制是直接限制企業
造成的赴外部性,如對廢物排放量加以限制,但是難以解決正外部性,而且可 能會帶來額外的成本。征稅實際上是排污的價格,補貼則是對正外部性的補
償,可以理解為負的稅收。征稅或補貼的問題在于難以準確確定價格或補貼的
標準,同時也會帶來另外的效率損失。許可證的方案既可以達到減排的目標,
同時通過允許之間交易而實現有效率的減排,即一定會實現讓減排成本低的企
業減排,減排成本高的企業付費排放。
公共品與共有資源也會帶來資源配置無效率。在經濟學里,根據商品是否
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可以將其分為四個種類:私人物品——同時具有排他性和
競爭性的商品,公共品——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商品;俱樂部物品
——具有排他性但是不具有競爭性的商品,一般由自然壟斷企業經營;共有資
源——具有競爭性但是不具有排他性的商品。公共品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導
致市場機制下公共品的提供不能充分滿足社會需要,共有資源則會出現公地悲
劇,導致囚徒困境的結局。因此,針對公共品,政府應該提供;針對共有資
源,政府應該進行保護。
信息不對稱會導致符合社會利益的市場消失,或者導致資源浪費,從而阻
礙帕累托最優的實現。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隱蔽行為,包括逆向選擇和道德危
險。逆向選擇是指,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總是會做出不利于信息劣勢一方的選
擇,從而導致后者總是面臨錯誤的交易對象。道德危險是指在實現交易的過程
中,信息優勢一方總是會采取不為對方查知的行動以有利于自己但是損害對方
利益。雖然信息劣勢一方觀察不到對方的行為,但是能夠推理出來,因此很得
出結論在信息不對稱時和信息優勢一方進行交易無論如何都是對自己不利的,
處于保護自己利益的考慮,信息劣勢一方只好忍痛取消這樣的交易。這意味著
市場是缺失的,因此從社會需要而言,資源配置就沒有實現帕累托最優。
針對信息不對稱,信息優勢一方會想方設法讓信息劣勢一方了解自己的真
實信息,這種做法叫做發市場信號。信息劣勢一方也會采取各種辦法獲取信 息,這種做法叫做信息甄別。無論是發市場信號還是信息甄別,都是要耗費成
本的,因此帶來效率損失。
既然信息不對稱導致資源配置無效率,就需要政府介入。政府應該做的是
提供信息,或推動實現信息對稱。如果國家產品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就意味著提
供信息給信息劣勢一方,這些產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如果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也會帶來效率損失。在存在壟斷時,產量的確
定原則為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此時價格大于邊際成本。因此,從社會的
角度看,邊際社會收益大于邊際社會成本,產量相對于社會需要而言過少。針
對壟斷,政府應該進行管制。這部分內容在第七講里有討論。
2.基本概念
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效率,帕累托最優,邊際社會成本,邊際社會
收益,邊際私人成本,邊際私人收益,外部性,正外部性,負外部性,外部性
的內在化,科斯定理,交易成本,庇古稅,排污許可證,公共品,共有資源,
俱樂部物品,私人品,消費上的排他性與非排他性,消費上的競爭性與非競爭
性,公地悲劇,信息不對稱,道德危險,逆向選擇,傳遞市場信號,信息甄
別,效率工資。
3.基本原理
此時也是帕累托最優。
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率配置。
部性帶來的結果是產量過多。
4.重點難點
同一個意思,它們簡稱為效率。
價的。
5.即問即答
問:只要是壟斷,就會帶來效率損失?
答:錯。如果壟斷企業進行完全價格歧視,也是有效率的。
問:正外部性也會帶來效率損失嗎?
答:正外部性意味著產量沒有達到社會需要的程度。
問:為什么可以交易的排污許可證要比其他針對負外部性的政策好?
答:許可證可以直接根據減排目標給出,能鎖定目標。而且它是以最低的
社會成本為代價實現目標的。
問:道德危險與逆向選擇的區別是什么?
答:道德危險是交易發生過程中出現的,此時交易對象已經確定;逆向選
擇是在尋求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此時交易對象正在形成之中。
問:為什么信息不對稱會帶來效率損失?
答:因為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人們所需要的市場缺失。
問:效率、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優的區別是什么?
答:它們之間沒有區別,都是指效率。
問:是否可以說效率包括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兩種?
問:不可以。在經濟學上,一般而言,效率特制配置效率,是和資源配置
有關的;技術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
問:是否可以通俗地認為,效率就是指蛋糕已經做到最大,不再有進一步
變大的空間?
答:是的。
問:如果從 A 狀態變化到 B 狀態時,大部分人收益增加 1000 元,有一個
人收益減少 1 元。這是不是效率改善?
答:第一,根據帕累托效率標準,不是效率改善。第二,如果只有這兩個
選擇的話,那么 A 和 B 都是有效率的,但是不能說哪一個更有效率。第三,這
個例子意味著還可以出現第三種狀態 C,即獲益的人拿出一些錢補償受損者。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 A 就是沒有效率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九)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手机版教程视频_Python
- 下一篇: 学习kaneboy的 sps区域列表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