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软件开发者的BPM之路
我是小林,一名普通的軟件工程師,從事BPM(業務流程管理)軟件開發工作。我沒有幾十年的技術底蘊,無法像大牛們一樣高談闊論,品評BPM開發之道;也不是資深的流程管理專家,能與大家分析流程管理的時弊。我只是一名有著一輪工作經歷的軟件開發者,更準確說是流程開發者,有那么幾次特殊的經歷,可以窺探一絲BPM開發的發展軌跡。
?
2004年,我初入軟件行業。當時,國內BPM軟件產品大多還處在概念階段,它們基本都是非常專業的中間件級產品,復雜的狀態機、活動、事件等概念充斥其中,只有高水平的開發實施人員才能駕馭。而且,很多用戶對BPM也沒有足夠的認識,難以形成良好的BPM生態環境,導致BPM產品無法充分發揮作用。而包含工作流的另一個產品OA(辦公自動化軟件)卻迅猛發展,大行其道。通過工作關系,在為幾家大型企業做軟件項目的同時,我也對他們的OA系統深入了解了一番,對系統中工作流的表現形式與原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開啟了我的BPM之路。
?
2007年,我接手了兩個信息管理系統項目,它們都有一塊內容需要實現業務數據的收集、核對、補充、審核與發布。我聯想到工作流的概念:是一系列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業務活動或任務。項目當用工作流無疑。但苦于公司沒有工作流產品或方案,項目又無法引入外部產品,最后只能仿照之前了解的OA中的工作流自行實踐。建模板、定義活動及順序、代碼控制流程走向、設定崗位由上級活動選擇下級活動具體參與人……數月之后,所謂的“工作流”平臺算是建起來了,最終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可是,項目維護難、交接難,特殊應用場景流程不支持,流程經常出現流轉異常,無法跟蹤流程等問題層出不窮,讓我苦不堪言。一種強烈的愿望油然而生:我需要一款專業的工作流產品!
?
2010年,我有幸參與了幾家公司的工作流產品技術交流,注意到以H3 BPM為代表的產品,將BPM從中間件轉變為“流程快速開發平臺”,BPM是IT的開發工具,以流程、表單等常規概念為中心,普通IT人員即可上手。接下來,與H3 BPM合作,我接連做了幾個大項目,都得到客戶的認可。驚喜之余,我又陷入困惑,當BPM是中間件時,最大的成本是開發成本,當BPM變革為流程開發平臺時,最大的成本卻是“需求溝通成本”。據我們的項目統計,流程實施成本80%來自于需求溝通和項目管理。如果流程快速開發平臺還可以變革為運維級平臺,那么BPM的建設成本將大幅降低。特別是對于需要不停迭代優化的流程管理,更能隨時優化管理,BPM的價值將進一步被放大,更為企業所推崇。如何才能降低開發成本,成為我們這些流程開發者日思夜想的問題。
?
所幸,2016年,H3推出10.0產品,以“天下沒有難用的流程”為目標,把BPM從流程快速開發平臺變為運維級產品,普通的IT管理員甚至業務人員都可以駕馭。H3 BPM為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提供了一款易學易用、可自主開發,而且擁有普適雙擎,整體成本顯著下降的業務流程管理產品,讓我可以更高效、快速地為客戶提供流程開發服務。它比OA更易配置,不需要專業的開發人員,普通的企業IT管理人員甚至業務部門的人員即可玩轉;比EAI更易集成,讓企業的管理系統無限連接;像互聯網產品一樣易用,讓用戶盡享極致體驗;還保持了BPM原有的深度擴展能力、深度分析功能等。在流程開發項目中,一次次看著客戶在需求實現時露出的笑臉,我都倍感驕傲。
?
從最初的IT菜鳥成長為資深PM,從流程小白成長為半個流程專家,我看著流程管理產品從最初的業務流程管理概念變革為日益開放且強大的運維級開發工具。我在不斷成長,BPM也在不斷變革,你呢?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1774bpm/p/6169960.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个软件开发者的BPM之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递归序列化错误:Recursive Se
- 下一篇: Android高德地图使用自定义指南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