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压缩命令-----zip
zip
zip程序?qū)⒁粋€或多個壓縮文件與有關(guān)文件的信息(名稱、路徑、日期、上次修改的時間、保護和檢查信息以驗證文件完整性)一起放入一個壓縮存檔中??梢允褂靡粋€命令將整個目錄結(jié)構(gòu)打包到zip存檔中。
對于文本文件來說,壓縮比為2:1和3:1是常見的。zip只有一種壓縮方法(通縮),并且可以在不壓縮的情況下存儲文件。(如果添加了bzip 2支持,zip也可以使用bzip 2壓縮,但這些條目需要一個合理的現(xiàn)代解壓縮來解壓縮。當選擇bzip 2壓縮時,它將通貨緊縮替換為默認方法。)zip會自動為每個要壓縮的文件選擇更好的兩個文件(通縮或存儲,如果選擇bzip2,則選擇bzip2或Store)。
語法
zip 【選項】 【參數(shù)】
選項
-A:調(diào)整可執(zhí)行的自動解壓縮文件;
 -b<工作目錄>:指定暫時存放文件的目錄;
 -c:替每個被壓縮的文件加上注釋;
 -d:從壓縮文件內(nèi)刪除指定的文件;
 -D:壓縮文件內(nèi)不建立目錄名稱;
 -f:此參數(shù)的效果和指定“-u”參數(shù)類似,但不僅更新既有文件,如果某些文件原本不存在于壓縮文件內(nèi),使用本參數(shù)會一并將其加入壓縮文件中;
 -F:嘗試修復已損壞的壓縮文件;
 -g:將文件壓縮后附加在已有的壓縮文件之后,而非另行建立新的壓縮文件;
 -h:在線幫助;
 -i<范本樣式>:只壓縮符合條件的文件;
 -j:只保存文件名稱及其內(nèi)容,而不存放任何目錄名稱;
 -J:刪除壓縮文件前面不必要的數(shù)據(jù);
 -k:使用MS-DOS兼容格式的文件名稱;
 -l:壓縮文件時,把LF字符置換成LF+CR字符;
 -ll:壓縮文件時,把LF+cp字符置換成LF字符;
 -L:顯示版權(quán)信息;
 -m:將文件壓縮并加入壓縮文件后,刪除原始文件,即把文件移到壓縮文件中;
 -n<字尾字符串>:不壓縮具有特定字尾字符串的文件;
 -o:以壓縮文件內(nèi)擁有最新更改時間的文件為準,將壓縮文件的更改時間設成和該文件相同;
 -q:不顯示指令執(zhí)行過程;
 -r: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一并處理;
 -S:包含系統(tǒng)和隱藏文件;
 -t<日期時間>:把壓縮文件的日期設成指定的日期;
 -T:檢查備份文件內(nèi)的每個文件是否正確無誤;
 -u:更換較新的文件到壓縮文件內(nèi);
 -v:顯示指令執(zhí)行過程或顯示版本信息;
 -V:保存VMS操作系統(tǒng)的文件屬性;
 -w:在文件名稱里假如版本編號,本參數(shù)僅在VMS操作系統(tǒng)下有效;
 -x<范本樣式>:壓縮時排除符合條件的文件;
 -X:不保存額外的文件屬性;
 -y:直接保存符號連接,而非該鏈接所指向的文件,本參數(shù)僅在UNIX之類的系統(tǒng)下有效;
 -z:替壓縮文件加上注釋;
 -$:保存第一個被壓縮文件所在磁盤的卷冊名稱;
 -<壓縮效率>:壓縮效率是一個介于1~9的數(shù)值。
參數(shù)
首先是zip壓縮包:指定要創(chuàng)建的zip壓縮包;
 最后是文件列表:指定要壓縮的文件列表。
 例如:壓縮root目錄
常用實例
例1:不顯示執(zhí)行過程,遞歸壓縮/boot目錄,名為boot.zip
[root@linus ~]# zip -qr boot.zip /boot/ [root@linus ~]# ls anaconda-ks.cfg boot.zip initial-setup-ks.cfg例2:壓縮率為9,顯示執(zhí)行過程壓縮/root目錄,名為root.zip
[root@linus ~]# zip -v -9 root.zip * file matches zip file -- skipping updating: anaconda-ks.cfg (in=1761) (out=937) (deflated 47%) updating: boot.zip ............. (in=143739224) (out=143628909) (deflated 0%) updating: initial-setup-ks.cfg (in=1809) (out=956) (deflated 47%) total bytes=143742794, compressed=143630802 -> 0% savings例3:更換較新的文件到壓縮文件root.zip內(nèi),并顯示執(zhí)行過程
[root@linus ~]# zip -vu root.zip initial-setup-ks.cfg adding: initial-setup-ks.cfg (in=1809) (out=956) (deflated 47%) total bytes=152113917, compressed=143680249 -> 6% savings例4:從壓縮文件內(nèi)刪除文件initial-setup-ks.cfg ,并顯示執(zhí)行過程
[root@linus ~]# zip -vd boot.zip initial-setup-ks.cfg deleting: initial-setup-ks.cfg total bytes=152112108, compressed=143679293 -> 6% saving例5:將/var目錄壓縮后附加在已有的壓縮文件root.zip
[root@linus ~]# zip -q var.zip /var/ -gv root.zip updating: var/ (in=0) (out=0) (stored 0%) updating: root.zip ............. (in=143631294) (out=143631294) (stored 0%) total bytes=143631294, compressed=143631294 -> 0% savings例6:將文件initial-setup-ks.cfg 壓縮并加入壓縮文件root.zip后,并刪除原始文件
[root@linus ~]# zip -m root.zip initial-setup-ks.cfg updating: initial-setup-ks.cfg (deflated 47%) [root@linus ~]# ls anaconda-ks.cfg boot.zip root.zip var.zip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压缩命令-----zip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3Dmax入门篇,常用快捷命令及两种基础
- 下一篇: 对话驴评网CEO崔继蓉:在线旅游的前途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