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曹魏、蜀汉谁是正统?北宋“尊曹”,南宋“尊刘”
原標題:曹魏、蜀漢誰是正統(tǒng)?北宋“尊曹”,南宋“尊劉”
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雖然三國都沒有實現統(tǒng)一,但有一個問題一直讓后人爭論不已,這就是正統(tǒng)問題。有人認為,曹魏的江山取自東漢,應為正統(tǒng),也有人認為蜀漢的劉備出自漢室宗親,他才是正統(tǒng)。這場爭論持續(xù)了千年之久,一直到南宋時期,仍然沸沸揚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誰是正統(tǒng)
在中古代歷史上,正統(tǒng)觀念影響甚遠,它關乎著一個王朝的合法性問題。當歷史的車輪進入東漢末年后,天下形勢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在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后,曹魏、蜀漢都宣稱自己才是正統(tǒng),蔑稱對方為“曹賊”、“蜀寇”。263年,蜀漢滅亡,那些亡國之臣只得稱呼蜀漢為“偽朝”。兩年后,曹魏被西晉取代。
西晉年間,原蜀漢官員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尊奉曹魏為正統(tǒng),稱曹操為武帝,曹丕為文帝,劉備、劉禪則被稱為“先主”、“后主”。到了東晉時期,著名習鑿齒在敘評三國史時,認為應以蜀漢為正統(tǒng),以曹魏為篡逆,他甚至在臨終前,還向東晉皇帝上表,系統(tǒng)地闡述了“晉承漢統(tǒng)”的思想。之后,關于蜀漢、曹魏誰是正統(tǒng)的問題,引發(fā)了世人的討論。
二、北宋尊曹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紛亂,有尊劉的,也有尊曹的,大多數都以曹魏為正統(tǒng),就連出身西漢宗室的劉裕也是如此。北宋建立初期,依然沿用了五德始終說,以曹魏為正統(tǒng)。到了北宋中期,歐陽修、司馬光等人依然堅持曹魏為正統(tǒng),但駁斥了“五德始終說”,他們認為應該以“功業(yè)”為正統(tǒng)的標準。
所以歐陽修在《魏論》中寫道,“魏之取漢,無異于漢之取秦,而秦之取周也”,進而提出“得正統(tǒng)者,漢也;得漢者,魏也”。歐陽修還說,“劉備漢之后裔也,以不能一天下而自別稱蜀,不得正統(tǒng)”。司馬光也持相同的觀點,他在編寫《資治通鑒》時,使用了曹魏的年號來紀年,還多次用“入寇”來表述諸葛亮的北伐。
三、南宋尊劉
北宋的主流是“帝魏寇蜀”,可是到了南宋,卻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以朱熹、張栻為首的主流學者,從“名分”、“道德”的角度出發(fā),推崇蜀漢,貶斥曹魏。比如朱熹說道,“曹操自是賊,孫權又是兩間底的人,只有先主名分正”。其他南宋學者也持這種觀點,他們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對三國這段歷史的史書進行了修改。
那么北宋、南宋的正統(tǒng)思想為何會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其實與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有關。北宋雖然未能收復燕云十六州,以及西北地區(qū),但畢竟統(tǒng)治著絕大多數地區(qū),就像當年的曹魏那樣。而南宋的情況則不一樣,在丟掉了北方地區(qū)后,它就像當年的蜀漢政權一樣,于是從“名分”、“道德”出發(fā),為自己尋求正統(tǒng)地位。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曹魏、蜀汉谁是正统?北宋“尊曹”,南宋“尊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如何不纳忠良语,坐昧先机后悔迟
- 下一篇: 原创:神探狄仁杰的故事,竟然是老外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