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滑板、邮品、兰花……年轻的市民收藏家在收藏什么?
原標題:盲盒、滑板、郵品、蘭花……年輕的市民收藏家在收藏什么?
12月5日,第二屆上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頒獎在黃浦區文化館舉行,展覽分為初心印痕、上海品牌、申城記憶、生活物趣、追尋時尚、傳統守藝、都市拾珍、體育風采、模型奇葩九大板塊,珍藏著上海市民的童年記憶和往事,折射出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情趣與生活方式。
頒獎儀式
本次大賽共評選出120人獲“市民(青年)收藏大展才俊獎”,30人獲“提名獎”。120位青年才俊平均年齡38歲,其中女性36位。市收藏協會創始會長吳少華表示,“這次大展整體質量高,隊伍年輕。民間收藏向來男性居多,這次大賽還挖掘出不少青年女性收藏者,占參賽者的比重33%,是意外的收獲。”收藏協會的眾多老前輩觀摩了展覽,他們表示很高興看到這么多的新生力量出現在大眾面前。
收藏協會老收藏家觀展
改革開放催生了一代收藏愛好者。如今,隨著他們年齡增長,收藏界后繼乏人成了值得關注的問題。市收藏協會現有會員8000多人,其中中青年僅占10%。為了推進海派收藏文化發展,展示日新月異的海派收藏風采,上海市民文化節舉辦了第二屆市民收藏大展。這次收藏大展針對在上海工作、生活、學習的49周歲(含)以下的青年市民,旨在發掘海派收藏的青年力量,加強培養青年收藏才俊,展現上海民間收藏青年群體水平。
95后沈軼樺喜歡收藏盲盒,尤其期待抽到隱藏款“一發入魂”的幸運時刻。工作日午休,她經常到周邊的販賣機里去抽一只盲盒,“盲盒是點燃工作、生活熱情的必需品。”8年間,沈軼樺總共收藏了近2000件盲盒,看著這些娃娃,她有滿滿的愉悅和滿足感,“看,我用這么多漂亮的娃娃擺滿了我的柜子。”
盲盒收藏
走進80后姚文穎的家,舉目皆為迪士尼玩偶。此次青年收藏大賽,她挑選了收藏比較完整的米奇公仔參賽,“這是迪士尼世界的原點,也是我追‘星’的起點,是我的初心。”十幾年時間,姚文穎收藏的玩偶中,有不少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米奇公仔。2015年上海有了迪士尼商店之后,她更是收藏了所有出品的米奇公仔。收藏米奇也讓姚文穎見證了上海迪士尼樂園從無到有的過程,見證了米奇隨時代變遷的過程。姚文穎看著《米老鼠和唐老鴨》長大,如今從粉絲到員工,她依然保持著每周兩刷迪斯尼的習慣,當自己被樂園里的米奇擁抱的時候,她感覺自己仍然是那個多年前的少女,燃燒著激情、童心和夢想。
14歲的紀凝章是參與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還是上海位育中學初一學生的她受父輩影響也愛上收藏。各種明星小卡、動漫頭像吧唧(徽章)、布娃娃、卡通盲盒以及捏捏樂,這些00后花季少女中流行的東西都被她一一收藏。紀凝章坦言,收藏可以緩解和釋放學業給她帶來的壓力,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男性收藏者們更喜愛金屬質地的玩具或模型。70后余英皓收藏各種版本的變形金剛及其周邊,80后夏元春收藏車模,00后陳夏安生收藏“機娘”模型,80后程丞收藏海賊王人物系列手辦……藏品里收藏了男孩子們的童年與夢想。
手辦
體育類藏品也被年輕人尤所喜愛。讓主辦方始料未及的是,收藏者們對體育的鐘愛,讓體育文化收藏自成一類。
90后白一帆從2012年開始滑雪的同時,就開始收藏單板滑雪板,如今在他的收藏空間Boardroom中已經收藏了500個滑雪板。“滑雪可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感受風和雪輕拂的愉悅。” 白一帆說,“單板滑雪雖然來自白雪皚皚的大山,但是它那種個性、時尚的靈魂也可以根植在上海。”
80后吳迪收藏了所有世錦賽的紀念球乒乓球,小小乒乓球穿越了60年的歲月,見證了國球的榮光。70后的范榮是海友劍擊劍俱樂部創始人,他12歲進入普陀區少體校擊劍隊,從此與擊劍結下不解之緣。30多年來,范榮收藏了28個大類、近萬余件包含擊劍元素的藏品,他希望更多人了解自己所熱愛的運動。NBA籃球迷章月圓收藏了眾多他所喜愛的NBA球星卡。科比球迷張立凡收藏極具紀念意義的科比球鞋。市民徐榮收藏民國時期的體育徽章,將大眾對中華體育的發展認知追溯到民國時期。
乒乓球
此次大展“藏后代”云集,家庭收藏氛圍影響不容小覷。年紀最小的紀凝章的曾外祖父是已故著名的算盤收藏家陳寶定;90后謝嘉收藏的是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字畫,她是已故鑒賞泰斗謝稚柳的孫女。藏后代們以傳統文化或海派文化物件收藏為主,他們的積極參與,使得傳統收藏后繼有人。
80后廖麗娟的藏品是蘭花。“父親熱愛傳統文化,他經常告訴我,蘭花是‘花中君子’”。中國蘭花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廖麗娟對蘭花的認知是從蘭花的花語和象征意義開始的。20年來,她不斷收集培育各種各樣的蘭花,至今已經收藏200多珍稀品種蘭花。吳少華認為,她將收藏與生活關聯起來,與文化修養融為一體,讓收藏生活化文藝化,很有意義。
蘭花
只要有心,一切皆可收藏。吳少華最關注的還是大眾收藏品類。老電表、火花、票證、地鐵卡、報紙、糕模、可口可樂、電影海報、年歷片、簽名本、銀行存折、女紅、老文具、筷箸……我們日常生活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的東西成為不少青年藏家們收藏的主題,林林總總的藏品勾勒出煙火人間。
石庫門墻磚
滑板
征集過程中,還有不少陌生的藏品收集進入了大眾的視野。80后的許帥就職于上海中醫文獻館,因為工作學習的需要,他開始進行上海社區衛生服務研究,收集到上海縣衛生服務研究報告、影像資料200余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90后張融琦收藏了約500件各種無法投遞被退的郵品。他從批條格式、軍事機構使用、不同原因等入手,對新中國早期無法投遞的郵件作深入研究。郵集中展示“黃色軍郵”郵票改退實寄封、志愿軍改退實寄封、多達47次投遞的“打亂信小條”實寄封等重要郵品。每一件郵品背后都深藏著一個遠隔千里的故事,記錄了通訊發展的時代足跡。
這些收藏主題與眾不同但又與生活息息相關,讓不少老收藏家感慨當代上海年輕人的視野很廣,“下了功夫,有收藏理念。”
吳少華表示,希望通過賽事把民間的藏品挖掘出來,打造一個適合年輕收藏家的平臺,“接下來還想對這些人進行深度采訪,把他們的故事展現出來,明年出本書。”
本次大展由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收藏協會主辦,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承辦,展覽將持續至12月17日。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盲盒、滑板、邮品、兰花……年轻的市民收藏家在收藏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现代人的欲望匮乏症
- 下一篇: 原创:人类进化出死亡,悲剧还是奇迹?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