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晚年是昏君?这个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原標題: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晚年是昏君?這個結(jié)論根本站不住腳
李世民達成的成就有多大呢,他相當于是在隋末人口大蕭條(唐初人口比漢初更少),經(jīng)濟大崩潰的情況下,在農(nóng)業(yè)社會生產(chǎn)力下,用23年完成了漢初四代人完成的成就,挽救華夏于低谷,并推之到高峰,且風(fēng)氣極好。這樣的成就下,李世民有一些驕傲瑕疵,哪怕是自滿,是屬于可以理解的吧,因為他確實很厲害。誠然,李世民比不上神仙圣人,但圣人未必有李世民的成就,而神仙不存在。
李世民畢竟是作為凡人,盡管能力強大,少年征戰(zhàn)一掃六合,青年登極致太平,這樣的豐功偉績之后,不論皇帝,還是普通人,都難免會心生驕奢淫逸之心,好比那句:我打了一輩子仗,難道不能享受享受了嗎?李世民晚年一直在理性自律和放縱享樂之間,壓制與解脫之間,很努力的克制。
而人生最后的旅程里,想用有限短暫的幾年,為了大唐基業(yè)鋪路,也是回歸了貞觀之初的那個太宗。人性也正是這樣吧,萬人之巔的至高權(quán)力,終究會對人或多或少產(chǎn)生異化,封建時代的局限性也正是如此。任何帝王任何人一生總有功過,辯證客觀看待才是正確的,太宗皇帝陛下一生功大過微,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一代明君賢主。
李世民后期懈怠也是跟自己前期比,后期的功績也吊打95%的帝王的,貞觀二十幾年也沒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連坐案,像朱元璋洪武大案殺得是人頭滾滾。李世民這個人上限下限都很高,貞觀之治傳唱一千多年必定有他好的地方,首先糧價低,無酷吏無冤案,滅掉周邊國家讓大唐子民安生,打通絲綢之路讓大唐商旅富裕,糧食滿了才能道德高。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貞觀之治青史留名,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老百姓得了好處。
從李世民早年時的作為與經(jīng)歷來看,就決定了他的性格肯定是一個好強且自信的人,能力也足以證明。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能親自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且性格是精明果斷的。這也是太宗的人格魅力之處。但有優(yōu)點肯定也有缺點,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是絕對謙虛的。李世民的性格也會導(dǎo)致在某些情況下的固執(zhí),并且封建時代的思想環(huán)境以及皇權(quán),也是間接影響這一點的原因。
李世民后期與前期對比最大的退步,便是更加注重個人的享樂方面,導(dǎo)致對百姓的壓迫愈加深重,以及從諫如流的所產(chǎn)生的君臣共治的良好局面的消失。但是實際上看,即使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這種退步也沒讓李世民在后期的執(zhí)政中,犯下真正實際上嚴重的軍事或者政治錯誤,即使是換儲風(fēng)波也被他竭力的減少了影響。所以說他沒有從一而終或者昏庸,難免還是過了。
從貞觀初期到貞觀后期,貞觀朝飽學(xué)圣賢書的群臣,以及后世那些抱有對堯舜圣君相同的理想,這些史官失去的是一個完美無瑕符合他們理想的圣君。他們想要追求的,因而也是他們這個制度存在的理由之一便是致君父為堯舜。然而可以看到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讓偌大的領(lǐng)土上數(shù)千萬人的一切都系之于一個人上,這是連在亂世中挑選出來的,年輕有為的李世民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從而根本上來說,這套理論就是有缺陷的,除了編造更久遠的故事,以及美化部分優(yōu)秀君主的行為,才能得以延續(xù)下去。否定既然就在它的本質(zhì)中,那么這種否定的力量就會迫使它前進。而我們得到的是對古代政治體制,以及對人類歷史更深刻的認識。
責(zé)任編輯: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晚年是昏君?这个结论根本站不住脚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宋朝为什么不存在藩王作乱?宋朝藩王不能作
- 下一篇: 原创:唐朝巅峰时期究竟有多强大?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