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白起的巅峰之战是哪一场?不是长平之战,而是这场奇袭战
原標題:白起的巔峰之戰是哪一場?不是長平之戰,而是這場奇襲戰
說到白起,他是公認的戰國第一名將,長平之戰是他生平指揮的最出名的戰役,一舉擊敗趙國四十五萬大軍。不過,長平之戰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由秦趙雙方的國力決定的,并沒有發揮出白起的真正實力,華陽之戰才是他的巔峰之戰。
華陽之戰是秦國與魏趙聯軍之間展開的一場戰役。伊闕之戰后,韓國精銳盡失,不得不臣服于秦。此時,主政秦國的是穰侯魏冉。他的封地在山東陶邑,中間隔著魏國,是一塊飛地。因此,魏國就成了魏冉的主要進攻目標。韓國封鎖了秦軍的東進之路,要想對魏國用兵,韓國是必經之路。在這種背景下,秦韓達成了聯盟。
韓國本來處于抗秦第一線,它的屈服給魏國帶來了滅頂之災,秦軍越過韓境頻頻向魏國發動進攻。公元前276年,白起越過韓境攻魏,攻占魏國兩座城池;前275年,魏冉越過韓境兵圍魏都大梁,魏國被迫割城十座;前274年,齊魏聯盟,魏冉再次攻魏,斬首四萬,奪城四座。
韓國的借道行為激怒了魏國。公元前275年,魏趙聯軍向韓國發動進攻,包圍了韓國重鎮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韓國無力抵抗,只好派使者向魏冉求援,并威脅魏冉:你要是不救,我們就投靠別國了。魏冉只好發兵救援。
帶兵救韓的主將正是白起。白起認為距離過遠,敵人必然疏于防范,于是下令軍隊快速出發。從咸陽到華陽足有千里之遙,秦軍展開強行軍,僅用了八天就來到了華陽城下,對魏趙聯軍展開進攻。果然如白起所料,聯軍主將對戰爭形勢認識不足,被秦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此戰,秦軍斬首十三萬,生擒三名魏將,魏軍主帥芒卯敗逃。隨后又進攻趙軍,經過一番激戰,兩萬趙軍被趕入黃河。緊接著進攻魏都大梁,魏國大俱,被迫割讓南陽之地求和。
華陽之戰是一場經典到無以復加的長途奇襲戰。《孫子兵法》說道:“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力,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這段話的大意是,軍隊強行軍作戰是兵家大忌。一日行軍百里,強者先到,弱者后到,只有十分之一的軍隊能到達;五十里急行軍,只有一半人先到;三十里急行軍,三分之二的人先到。更何況在急行軍狀態下糧食輜重跟不上,軍隊很容易敗亡。
這一說法被兵家視為金科玉律,因此古代行軍常以三十里為單位,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要想兼顧戰斗力,一日行軍三十里是最科學的。顯然,白起指揮的華陽之戰顛覆了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在沒有大規模騎兵參戰的情況下,一日行軍一百里,還能立即投入戰斗,打敗敵人并斬首十三萬,完全違背了戰爭規律。華陽之戰可以說是步兵時代的巔峰,幾乎不可能復制。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白起的巅峰之战是哪一场?不是长平之战,而是这场奇袭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北京十一学校老师给
- 下一篇: 原创:毛主席说:他们告你的状,电报你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