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盘点三国时期,东吴宗室的六大名将,看你知道几个?
原標題:盤點三國時期,東吳宗室的六大名將,看你知道幾個?
三國時期,世家大族對當時的歷史走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就曹操來說,之所以能成為最強大的諸侯,自然離不開曹氏和夏侯氏的眾多武將,比如曹仁、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淵等人都是當時的一流武將。與此相對應的是,孫權的宗室固然比不上曹操,卻要出了不少武將。以下,就讓我們一起盤點東吳宗室的六大名將。
一、孫賁
孫賁是孫堅同母兄長孫羌之子,孫策和孫權的堂兄。東漢末年,孫堅起兵后,孫賁就開始跟隨他四處征戰。公元191年,孫堅陣亡后,孫賁統領孫堅的部眾并護送孫堅的靈柩到曲阿。后來,孫賁又依附于袁術這位諸侯。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于壽春稱帝。當時,袁術任命孫賁為九江太守,孫賁不從,拋棄妻兒回到江南。孫賁到時,孫策已平定吳郡和會稽,并與孫策征伐廬江太守劉勛及江夏太守黃祖,回軍時知道劉繇病死,于是又平定豫章,由孫賁領豫章太守,后來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孫賁被孫權拜為征虜將軍,繼續領豫章太守。孫賁在職第十一年去世。
二、孫瑜
孫瑜(177年-215年),字仲異,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之弟孫靜的次子,孫權的堂兄。孫瑜初以恭義校尉的身份統領士兵,曾跟隨周瑜、孫權等人征戰,擅于安撫部下、招降納順。并且,和周瑜、李典等人類似,孫瑜還是一位儒家,比如他愛讀古籍,又請學者馬普來為將領官員的子弟講學,于是東吳開始設立學官。
孫瑜在東吳官至奮威將軍、丹楊太守。到了公元215年,孫瑜去世,時年三十九歲。
三、孫皎
孫皎(?―219年),字叔朗,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皎是昭義中郎將孫靜第三子,武烈帝孫堅之侄,孫權堂弟。在江東,孫皎初任護軍校尉,領兵二千多人,號稱精銳部隊。后升任都護征虜將軍,接替程普都統夏口。公元219年,孫皎曾隨呂蒙平定荊州。但是,就在這一年,孫皎病死,孫權追錄他的功勛,封其子孫胤為丹陽侯。
四、孫奐
孫奐是孫皎之弟,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將領。公元219年,孫奐在其兄孫皎死后,代統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因足智多謀,英勇善戰,而被軍中將士和百姓稱贊。黃武五年(226年),趁著曹丕去世的時候,孫權進攻曹魏江夏,圍石陽(今湖北黃坡西)。
在這場戰役中,孫奐派部將鮮于丹率五千人先斷淮道,又親率吳碩、張梁五千人為前鋒,降高城,得三將。因受到孫權的欣賞,遂被拜為揚威將軍,封沙羨侯。到了嘉禾三年(234年),孫奐去世,享年四十歲。
五、孫韶
孫韶的伯父孫河,本姓俞,孫策很喜愛他,便賜姓孫,將他列名孫氏家族之中。建安九年(204年),孫河被殺,孫韶統帥孫河的軍隊,被孫權任命為承烈校尉。后任廣陵太守、偏將軍。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受封吳王,升任孫韶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任命孫韶為鎮北將軍。孫權后來讓孫韶兼任幽州牧(遙領),假節。赤烏四年(241年),孫韶去世。
六、孫桓
孫桓是吳國建武將軍,孫河第三子。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孫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明,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孫權常稱為“宗室顏淵”。初擢為武衛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桓參與由呂蒙指揮的襲擊荊州行動,在關羽兵敗之際,孫桓招攬關羽余眾,得五千人以及大量牛馬器械。
黃武元年(222年),孫桓二十五歲,拜安東中郎將,跟隨陸遜抗擊進攻東吳的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率領眾多兵眾進攻,滿山都是蜀軍,孫桓奮戰,與陸遜等協力擊破蜀軍。劉備兵敗逃走,孫桓截擊,“斬上夔道,扼要徑”,差點生擒劉備。
夷陵之戰后,孫桓因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督牛渚,修筑橫江塢,期間逝世。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東吳的宗室中,孫桓的戰功是最高的。如果沒有較早去世,顯然能夠在吳國獲得更高的官職。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盘点三国时期,东吴宗室的六大名将,看你知道几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丰田卖电装,大众卖斯柯达?
- 下一篇: 孩子上高中后,为什么家长会大多数是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