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把数学书当小说看,凭借一本书将全世界狠狠甩在身后,被誉为中国的牛顿...
全世界只有3.14 %?的人關注了
爆炸吧知識
你知道嗎?我國也有牛頓哦。
?
他就是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人稱“中國數學史上的牛頓”。
?
劉徽
沉迷學習
公元225年,劉徽出生在山東濱州鄒平市的一所農家小院里。
?
從小,劉徽就表現得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
別人在田間玩耍時,小劉徽就總是在一旁觀看,眼神平靜,完全沒有想要參與的想法。這讓其他的孩子們認為劉徽看不起他們,隨后便不再與他玩耍了。
?
然而,劉徽對這個并不在意,反而很高興,因為這下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看書了。
?
爸爸媽媽看到劉徽如此喜歡讀書,便把他送到鎮上的一所學校。
?
在學校,劉徽過的如魚得水,整天纏著老師問問題,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沉默的小孩了。
?
一日,劉徽偶然讀到《九章算術》,書中的數學知識瞬間引起了他的興趣。
《九章算術》
就像看小說上癮了一樣,劉徽終日拿著《九章算術》,一有空就看,簡直就是一個莫得感情的學習機器......
?
雖然他的專注和勤奮得到了老師的認可,而且時常在課堂上稱贊他。但是,老師和他的父母都擔心他會走火入魔。
?
每當他拿起書本,爸爸媽媽以及老師都會時不時地瞄幾眼,甚至媽媽會借著收拾家的機會在劉徽的身邊走來走去的......
或許是知道了老師和爸媽的的擔心,劉徽慢慢地縮短學習的時間,開始與同學們出去玩了。
而他的改變,也讓長輩們放心了,起碼不用擔心劉徽會變成一個只會念書的書呆子。
計算圓周率,編寫《九章算術注》
雖然學習時間減少了,但劉徽對學習的熱情并沒有減少,還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仕,為國家效力。(奧力給~)
?
于是,剛滿20的劉徽在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秀才考試,并一擊即中,成為一名秀才。
?
隨后因為劉徽精通數學,更是被皇帝點為儀同(一種官職)。
雖然公務繁忙,但劉徽還是堅持研究數學,每天都在鉆研《九章算術》,并為書中的缺失做了補充和解釋。
這日,劉徽翻到了《九章算術》中圓周率的部分。他發現書中的數據是雖然從“徑一周三”取π=3,發展到采用3.1566,但仍不夠精密,而且也沒有理論根據。
?
于是,他就想:要怎樣才能能算出更精密的圓周率呢?
?
在家思考了幾日都沒有任何頭緒,劉徽就決定出門逛逛,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
這時,四處溜達的劉徽被一陣”叮叮當當“的響聲吸引住了。他朝著響聲處走去,原來石匠師傅們正在方形的石頭打鑿成圓柱形的柱子。
?
只見師傅們把方形石頭的四個角鑿掉,這樣一個四邊形就變成了八邊形,再去掉八角又變成十六邊形......就這樣,一錘一砸的,方形石頭慢慢地變成了圓滑的圓形柱。
?
這下,劉徽恍然大悟:原來方形和圓形可以互相轉化。
?
于是,劉徽立馬跑回家進行驗證。
?
經過多番驗證,劉徽指出: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是比圓面積小的,但“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
這,就是著名的割圓術。
?
割圓術
隨后,劉徽采用了割圓術對圓周率進行科學計算,得出計算出正192邊形的面積,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為157/50(即 3.14)。
?
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
但是,劉徽卻對這個結果不滿意,認為圓周率應該可以更精確一點。
?
于是,他在這個基礎上又計算出正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927/1250(即 3.1416)。
?
這下,所有人都震驚了。
?
因為這是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據,并且具有嚴謹的理論知識支撐。
?
至此,劉徽為我國的古代的圓周率計算確立理論基礎,甚至奠定了此后的千余年里我國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
公元263年,劉徽把這些年對《九章算術》的研究和理解整理成一本書,并命名為《九章算術注》。
?
《九章算術注》
此書一出,不僅補全和解釋了《九章算術》,還規范了數學的理論基礎。不過,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彰顯了本國的實力,讓皇帝龍顏大悅。
至此,皇帝就對他寵愛有加,并視他為心腹,任何國家大事都會與他商討。
?
計算海島問題,撰寫《海島算經》
然而,對于劉徽來說這些榮譽還沒他手上的數學書重要。除了要外出辦公,其余時間都在家里鉆研數學。
這天,劉徽在朋友們的盛(生)情(拉)邀(硬)請(拽)下,終于邁出了家門,與朋友們四處溜達。
?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海邊。
劉徽抬眼望去,那是一片寧靜的、碧藍無邊的海。它在眼光所及的遠處,與淡藍色的云天相連.......
?
這時,一個朋友指著茫茫大海中聳立著的一座孤島問道:“誰知道小島有多高?多遠?”另一朋友想了想,說:“只要準備一只小船和足夠的繩子,我就能量出小島的距離和高度。”
?
話音剛落,眾人都哈哈大笑了,紛紛調侃他:“那你要多少繩子呀,全城的繩子夠不夠?哈哈哈......”
而且即使給你繩子,你也量不出小島的距離和高度。繩子有伸縮性,那小島也有斜坡。再說,這辦法也太笨了。”
?
“就是就是。”
所有人都聊的熱火朝天,唯獨劉徽在一旁沉默不語。
?
這時,有人注意到他的異樣了,就問:“劉徽,你怎么了?難道你覺得他的方法可行?”
?
劉徽搖搖頭說:“不,我根本不需要到小島去,只需兩根竹竿,即可量出它的高和遠。”
?
朋友們都不相信,瞪大雙眼直愣愣地望著劉徽。
?
劉徽見他們不信,就隨手撿了根木棍,蹲在在水灘上寫寫畫畫。
?
然后他指著地上的圖解釋道:“在岸邊垂直豎立兩根一樣長的桿子 CD 和 EF,使它們與小島 AB 位于同一方向上,然后分別在與兩桿頂 C、E 與島尖 A 成一直線的地面 G和 H 點作記號,便可以了。”
一番神操作下來,朋友們都心服口服,紛紛鼓掌稱贊。
?
或許是這天的測量問題激發了劉徽的求知欲。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開始研究各種高度或距離問題(即幾何測量問題)。
?
幾年之后,劉徽把這些研究資料整理成書,并取名為《重差》。
?
但或許是覺得這個名字難理解,并且書本的第一章內容就是關于海島距離和高度的計算,所以當這本書流傳到唐代的時候,就被改名為《海島算經》。
?
《海島算經》
在書中,他提出了重差術,采用了重表、連索和累矩等測高測遠方法,還運用“類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術由兩次測望,發展為“三望”、“四望”。
?
他的工作再次讓中國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要知道印度是在7世紀才開始研究兩次測望的問題,而歐洲更晚,在15~16世紀才開始研究。
?
?
作為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劉徽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數學,在他的眼里,沒有什么事比數學更重要。
或許,正因為他的重視,才能取到這樣的成就。就像武俠小說寫的那樣,欲煉神功,必先...咳咳,五根清凈~
寫在最后
用數學理解世間萬物,用理性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新角度。所以,超模君為大家準備了《數學之旅》!
在娛樂的同時,通俗易懂的感受數學之美,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你還在等什么?趕緊開啟你的數學之旅吧!
《數學之旅 ·?閃耀人類的54位數學家》
?數學藝術禮盒
指導價219
新春價139
+1元就送一沓紅包
慢一秒,就容易搶不到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超模君每周分享來襲
????????????
“整整600頁!國家奧數教頭主編教材”
掃描上方二維碼
回復“600”領取資料全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他从小把数学书当小说看,凭借一本书将全世界狠狠甩在身后,被誉为中国的牛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史上最会抄的数学家!把阿拉伯数字直接抄进
- 下一篇: 令人惋惜的天才新秀:16岁上剑桥大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