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长寿基因?
環境和生活習慣在長壽上所起的作用甚至能達到66%。延長壽命,以下4點內容非常重要:一是飲食。歐洲的一篇研究報告說,少吃可以延緩衰老。德國海德堡素食研究會認為,素食者的壽命要長于沒有飲食忌諱的人。楊澤教授在研究中也發現,巴馬長壽老人每日人均攝入熱量比國際長壽協會推薦的1500大卡還低,只有1400大卡。二是心理。英國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旅游度假能夠延長人的壽命。比起那些從不旅游度假的人來說,每年外出度假的人在未來9年中死去的可能性要低21%。“精神作用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黎健教授說,他在瑞士時,看到很多老人的獨立性都特別強,有的還在大街上當義工,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對長壽無疑是有好處的。三是生活習慣。楊澤教授認為,人到30歲以后就應該注意保持生活規律,為以后的生活多積累一些能量。他說,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消耗的過程,熬夜、酗酒、過度運動等都會導致身體消耗過度。而身體可供消耗的就那么多,用一點少一點。記者在翻看普羅格教授提供的德國長壽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資料時發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頭號原因。在歐洲,70%—80%的人死于“生活方式病”———心臟病、腦卒中、高血壓。德國富爾達大學健康學教授彼得·埃克斯特甚至認為懶人更長壽,理由是活躍的身體會產生更多“自由基”,加快衰老過程。四是生存環境。在廣西巴馬,長壽老人有一些共同特點:性生活開始得晚、生育晚;多代同堂,不寂寞;膳食清淡,吃的都是完全天然、綠色的食物;住的都是土坯房,房子里也沒有什么現代化裝修材料。楊澤教授說:“有了這樣的生存環境,對長壽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在那樣的環境當中,很多身體不好的人都會變得健康。楊澤教授告訴記者,社會要發展,但是一些傳統的生活習慣真的不能丟。
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研究發現,膳食纖維(特別是來自谷物的纖維素)除了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上扮演必要角色外,還能延長端粒的長度。因此,想要長壽的親們,要多吃膳食纖維哦。
癌癥與基因缺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對某些癌癥而言,如孩童及青少年癌癥,可能基因缺陷的因素更重一些。但是,癌癥與人的后天因素——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也息息相關。實踐和實驗表明,少壓力、多運動能夠改善長壽基因。具體可以這樣做:1、 學會排解壓力;2、 經常運動和鍛煉;3、 多食粗糧;4、 保持體重;5、 多補充“天然維生素”;6、 每周吃兩次魚;7、 堅持以上好習慣。
“長壽”是從古到今無數人追求的目標。前沿科學已經逐漸揭開了人類衰老及長壽的密碼,這個密碼便是存在于染色體上的“端粒”。端粒長則壽命長,端粒短則壽命短。雖然通過基因工程或端粒激活技術,延年益壽還尚需時日,不過通過生活方式的簡單改變也能使端粒得到保護或延長,進而延長人類壽命。美國《預防》雜志就在3月26刊文,教給大家可改變長壽基因的7件事。1.少把壓力掛嘴邊:壓力看不到摸不著,殊不知壓力真的會影響壽命。美國加州大學在一項針對同齡女性的研究中發現,經常感到壓力大的女性,其基因端粒的長度比壓力小的女性短得多,差距相當于早衰老10年。2.讓運動成為“朋友”:久坐不動能減壽可不是聳人聽聞。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絕經后婦女如果不鍛煉,其端粒縮短的危險就會增加15倍。研究者表示,鍛煉身體既有助于消除壓力,也有助于提高端粒酶活力。如果每天高強度運動14分鐘,連續3天后,就會收到效果。在運動方式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更有助于持之以恒,爬山、快步走、游泳、球類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在制訂運動目標時,應切合實際,不要急功近利。另外,適當給自己一個獎賞并且找個運動伙伴也非常重要。改善長壽基因是一件長久的事情,研究人員表示,將多種健康習慣相結合,才可以使延長端粒的效果最大化。研究發現,如果通過打坐放松身心、經常進食全谷食物和魚類、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每周6天堅持每天步行30分鐘、補充魚油,最終能讓人體端粒酶活力提高29%—84%。因此,要想自己更加長壽,就要做到將這些好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保持苗條身材,遠離肥胖,可以優化長壽基因。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肥胖會導致慢性炎癥,進而出現氧化損傷,而端粒對氧化損傷非常敏感,因此,肥胖會加速人體衰老進程。
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研究發現,膳食纖維(特別是來自谷物的纖維素)除了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上扮演必要角色外,還能延長端粒的長度。因此,想要長壽的親們,要多吃膳食纖維哦。
癌癥與基因缺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對某些癌癥而言,如孩童及青少年癌癥,可能基因缺陷的因素更重一些。但是,癌癥與人的后天因素——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也息息相關。實踐和實驗表明,少壓力、多運動能夠改善長壽基因。具體可以這樣做:1、 學會排解壓力;2、 經常運動和鍛煉;3、 多食粗糧;4、 保持體重;5、 多補充“天然維生素”;6、 每周吃兩次魚;7、 堅持以上好習慣。
“長壽”是從古到今無數人追求的目標。前沿科學已經逐漸揭開了人類衰老及長壽的密碼,這個密碼便是存在于染色體上的“端粒”。端粒長則壽命長,端粒短則壽命短。雖然通過基因工程或端粒激活技術,延年益壽還尚需時日,不過通過生活方式的簡單改變也能使端粒得到保護或延長,進而延長人類壽命。美國《預防》雜志就在3月26刊文,教給大家可改變長壽基因的7件事。1.少把壓力掛嘴邊:壓力看不到摸不著,殊不知壓力真的會影響壽命。美國加州大學在一項針對同齡女性的研究中發現,經常感到壓力大的女性,其基因端粒的長度比壓力小的女性短得多,差距相當于早衰老10年。2.讓運動成為“朋友”:久坐不動能減壽可不是聳人聽聞。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絕經后婦女如果不鍛煉,其端粒縮短的危險就會增加15倍。研究者表示,鍛煉身體既有助于消除壓力,也有助于提高端粒酶活力。如果每天高強度運動14分鐘,連續3天后,就會收到效果。在運動方式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更有助于持之以恒,爬山、快步走、游泳、球類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在制訂運動目標時,應切合實際,不要急功近利。另外,適當給自己一個獎賞并且找個運動伙伴也非常重要。改善長壽基因是一件長久的事情,研究人員表示,將多種健康習慣相結合,才可以使延長端粒的效果最大化。研究發現,如果通過打坐放松身心、經常進食全谷食物和魚類、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每周6天堅持每天步行30分鐘、補充魚油,最終能讓人體端粒酶活力提高29%—84%。因此,要想自己更加長壽,就要做到將這些好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保持苗條身材,遠離肥胖,可以優化長壽基因。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肥胖會導致慢性炎癥,進而出現氧化損傷,而端粒對氧化損傷非常敏感,因此,肥胖會加速人體衰老進程。
總結
- 上一篇: 粽子是蒸还是煮 粽子怎么做才好吃?
- 下一篇: 鸭子吨汤怎么做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