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可以不左吗?
原標題:當代藝術可以不左嗎?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
杜尚 泉 陶瓷小便池、簽名 1917 由Alfred Stieglitz拍攝
圖片來自網絡,公共版權
作者按:
本文,是我的新欄目,“阿徠的野狐禪美術觀念史雜論”的第一期:另類杜尚——一種海德格爾式解讀。本文是初稿,還可以精修。其實,我非常擔心,這個欄目,會否創造象外的閱讀量新低,所以有沖動,把它和“朋友圈云看展”捆綁推送,為自己的流量泥石流遮個羞;還是忍住了。
另外,因為出差、生病、帶小孩回老家打預防針等原因,“朋友圈云看展”欄目停更了一個月,近日也將恢復更新。
〇
本文圍繞海德格爾的兩篇文章——《世界圖象的時代》、《藝術作品的起源》,杜尚的一件作品——《泉》,兩方之間的對觀展開。兩者幾乎處身在同一個時代語境,并且其發生動機,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這一時代性所作出的反思和應答。為此,在乍看迥異的姿態和立場間,實際上有著相通的地方。
黑森林中的海德格爾 圖片來自網絡
海德格爾的林間小屋
本文的意旨不得謂不歹毒:一方面,通過用以解讀杜尚,海德格爾的藝術-真理觀,被擴展為一種可以解釋對立精神氣質的純理論,其德意志民族精神,只是藝術所昭示的詩性真理中,諸民族之詩的一種,其在藝術的歷史性真理中所居的獨特優先地位,被用力搖了一把;另一方面,純智力特質的概念藝術之鼻祖,杜尚,被昭顯出了另一番迥異過往的面相——他的批判和游戲精神,成了一個潛在的“詩意棲居者”的前奏,不僅使其純“概念藝術”變得不純、具有傳統詩性審美的潛質,更使之與植根于“當代藝術”話語系統底層的、左派立場的后現代思想脫構,從而使“當代藝術”史的經典敘事、桶底脫落。
海德格爾將其時代,稱之為“世界圖象化”的時代,真實的周邊生活世界,被“世界圖象化”,基于觀念創發的世界觀,對生活產生了支配性作用。“世界”與“大地”的二元對立,則意味著,“存在者”一旦“敞開”/被反思,就被歸入常識成見,而一旦不加妄思地只有努力生活,就回歸“遮蔽”/進入不自知的無明狀態。“觀”早已比當下的直感,更有力量,虛擬的“現實”感,更真實比被確信為真實。而在其時代——也就是現代性走向巔峰的時代,機械化的世界圖景,也就是計算式的思維,占據了統治地位。在萬事的普遍可量化思考面前,真理淪為“價值”,諸“真理”間是可比較掂量,迂回策略性地為目的服務的,交換-交往的價值成為最有效力的價值。所這,正是科學進步主義、資本主義、泛民主主義、價值相對主義,等等,一系列現代性文化所共同持有的底層哲學。
海氏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談論藝術作為存在者自行敞開的真理的。在現在的語境中,藝術羞于透過審美、指向終極價值,而更習慣于,讓自身成為審美體驗的對象。而海氏所要重啟的藝術之本源/藝術所向之終極的真,則是在知識見解和直覺生活二元的接縫(裂隙)處,所泄露出來的,對立兩者間的實質一貫;并且,這“真”,最有可能所是的,是植根于民族語言的無意識深層的,本源之詩。
杜尚 L. H.0.0.Q. 明信片、鉛筆 1919
(從玻璃另一側)用單眼看,靠近,用幾乎一個小時 杜尚 1918 曼雷拍攝
筆者本文的主旨,就是要闡明,杜氏被解讀為如此這樣的海氏之同路人的潛在可能性。為了更方便地對觀,筆者將如下的對比,直接制成了表格:
海德格爾: |
杜尚: |
成見的人(存在者)因為沉淪,而處于遮蔽狀態中,藝術有澄明之效,讓當下的人(存在)自行敞開,出離第二層洞穴。 |
小便池的核心意義,是通過其向神圣白立方空間的錯置,動搖人所自以為是的“常識”——這個破題,過往被認為,是指向“真理”之空無,但是,其實也可以指向,向更“源初”真理回歸的準備工作。 |
藝術作品里,內置了“大地”和“世界”的爭執。 |
在“世界”里,小便池,是遵照實用功能,被批量生產而出,其所服務的用途,往往被視為等而下之的,因此,它是不莊重的,卑賤的;但,在“大地”而言,小便池被還原為,一個沒有意義前置的瓷制物體,萬物間,皆平等。 |
藝術的本質是詩,詩的本質是真理之創建。藝術中的究極真理,就是由詩所昭示的,“植根”于“語言”之中的“民族歷史性”;在“語言”深層,內置著民族精神的“原始詩歌”;其自行“涌現”出來,其間的“大地”和“世界”間關系,體現為本源之詩和它在現代性進程中的籌措。 |
藝術創作作為一種言說方式,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語言系統的結構。在藝術形式里,或輾轉體現了作為民族源初言說方式的“詩”,或者說詩性思維方式。相比之下,杜尚個人明確意圖性的自我闡釋,雖然應該認真對待,但并不占據絕對支配性的解釋權。 “物”是去本質化的裸“人”的象征性延伸。作為一個原生的法國人,和一個自發的美國人,兩種自由主義/人本主義都含混地囊括在小便池里面:既可以是法蘭西實證法色彩的極端主義的“laissez-faire”之詩,也可以是美利堅“平等先于真理”的自由之詩。 小便池,作為現成品,首先被強調為微物/非藝術的物品,然后賦予和高等“藝術”同等的價值估量;當藝術被聲稱因其場域中的象征地位,才具有“魅”性的時候,不僅僅可以是藝術的祛魅,也可以是場域(權力話語)本身的賦“魅”——這和當下,諸“先天”被敉平,大聲喊的平等主義本身,是高諸事一等的“魅”,“批判”本身成為霸權的環境,有著相應性。 |
命名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某“物”的存在 |
在《泉》這件作品里的關鍵“命名行為”,不是標題“泉”,而是小便池被放入白立方的那個剎那:當其作出重新“定義”“藝術”那一刻的那個手勢時,他完成了一種命名,在這個命名里,詩情敞開了。 |
“真理的‘創建’”,有三重意義:“(創作是一種被)贈予”,“(藝術為歷史)建基”,“開端”。 始終為現代性問題所困擾,但卻是堅定的現代人的海德格爾,恰恰也被追認為后現代思想的開啟者之一。 |
現成品是一種“贈予”,恰如“靈感”是一種“贈予”,“靈感”或可以是(尤其在杜尚這里)“時代賦予主題”的另一種寫法。在字面意義上,杜尚可以既是其作品的作者,也可以只是指出一樁關于作品的“觀念”的指示者。 “看,這是一件作品”,這個指示行為本身,而不是具有物性的藝術品,才是他的主要創作。 “建基”不僅僅是指,杜尚是當代藝術的建基者,并且,其實不應當把他視為唯一的主要建基者,而更多是同時代藝術家中顯露的一個整體趨勢。 “建基”也是一件作品的“建基”,在單一一件作品里,濃縮著一個整體新藝術系統的基礎——盡管,不是濃縮在瓷制流水線制品的“物”身上,而在解釋性副文本、語境指涉等處。“建基”意味著“籌劃”,和“贈予”的意味有所對立的,對主體意圖性的強調,杜尚無法壟斷他所發明的現成品藝術的解釋權,但他是有所主張的。把作品“樹立”(Errichten)起來,而不是說制作出來。“建基”還是“藝術為歷史建基”,藝術中的先行置入的真理,是一個時代(后現代)/民族(始自西方的全球化地球村)的“本源”,當代藝術中有新時代的“原始詩歌”,不僅是所謂觀察、總結、反映,也是所謂的改造和加劇時代的時代特性。 “開端”是一個時代開端。繼存在物被優先作為功能物而存在之后,功能物(依實用而被制造出來的東西)再次被泛景觀化。當代藝術所昭示的平凡物的光,反異化、回歸物本身(人本的象征擴展)的解放之光,預示著一個與之不一致的新現實:人人都是網紅,凡事都是廣告,不是大家都有尊嚴,而是大家都進一步異化。這是當代藝術美好的新教條。 |
對藝術精神的溯源,實際上也是對現代性之殤的救渡。機械化世界圖景的時代,有五個主要癥狀: |
我們將杜尚的藝術方式,與之類比對觀,試著觀看,杜尚是如何應對這些癥結的: |
1工具的功能性,不再僅僅是實際應用,“工具性”成了對“世界”定性的“精神”。 在這里,尤其要強調康德形式主義倫理學/美學的兩面性。一方面,它是對反功效、純自律的人的成全,一方面,卻又是工具理性的延伸。沒有立場預設的學科自立,本身潛藏了一種工具至上的立場,這是現代人所要知白守黑的宿命。格林伯格的康德主義,或者說,純抽象繪畫作為優先意義上的純繪畫本身的主張,就是有些無謂地放大了這個內在矛盾。 |
小便池是流水線所生產的實用品,杜尚的“創作”,進行了反實用性的價值重估。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把現代藝術,視為形式自律、封閉系統性的藝術,而自杜尚始的當代藝術,則視為開放性的藝術。 而實際上,在“當代藝術”的一系列規則中,既有反康德主義的面向,也有康德主義的面向。 當代藝術所強調的“過程”而非“結果”/成品,=非目的性=隱匿的工具理性。 如果,把一件非物性作品的交互過程的框架設計,視為它的形式因/本質,而把多樣化可能性的交互結果,視為質料填充物,則,哪怕一件關系美學的作品,也可能視為形式自律的=準“封閉”的。 存在把作品關聯的副文本,背景語境指涉,交互過程的框架程序預設,等等因素,都納入到一個更新了的形式自律2.0版。 后杜尚時代的康德,是可能的。 |
2藝術作品本身成了審美對象,不再是通過美在其上的自行顯現,揭示更深層的真理;審美體驗僅僅指向自身。 我們同樣可以換一種表述,用本雅明的說法,藝術作品的膜拜價值/“魅,靈氛”,被展示價值所取代的歷史轉型。 |
即使是以一種否定性的姿態,杜尚的作品,仍然指向真理問題——藝術作品的本體不是什么;反而是,作為一件智性的作品,它的智識性體驗感,是一次性的,無法復習/回味的。 但是,杜尚把藝術還原為藝術活動本身的祛魅,無疑又是加劇藝術作為體驗本身的反終極真理特性。——“看,這件作品”。 當杜尚“祛魅”,把“展示價值”單方面地放大到極致的時候,一種內在的反諷暴露出來了。 是否,與“真”無涉的審美,最終只能殺死審美,而成為套話? |
3文化的定義擴張,人類活動的整體被統稱為“文化”。 現在,什么樣的糟粕,都可以以文化之名自我主張。 |
小便池把這種擴張放到最大,也預示了今后當代藝術中的一個主流底色:一種,所有文化類型,全都價值平等的姿勢邏輯。小便池和安格爾的畫作《泉》,是不是也可以等量觀之?杜尚的夸大或也可以視為一種質問,通過極端化,而達至這種文化觀自身邏輯里所推衍出的反諷性。 這種反諷,或可以是一種犬儒式的虛無主義,但也可以是一種調皮微笑著的無奈自嘲和隱心。 |
4世俗領域的方方面面,都被變形扭曲的基督教精神滲透;對超越性本身的渴慕,卻變成相對化的價值。 舉例來說:世界秩序間的中間階序的瓦解,每個孤立個體的生存權本身,成為直屬于終極價值的準-最高價值;效仿代贖者,指向的主人和服務者關系顛倒;專門學科(如美術學)中的歷史終結論/目的論;靈知主義式激進的社會運動;欠然性被認作本然狀態,因而指向對弱者的補償式公平(矯枉必須過正)。 |
小便池是什么?象征工業的產品?滿足低級需求的實用品?被“觀念”還原后的自在物?美術館中的被祝圣物?小便池在各種身份間的被辯證批判,重演了顛倒混淆的宗教精神。 此外,杜尚其他一些作品中,超現實主義的機械無意識拼貼的成分,指向對大工業化生產邏輯的靈知賦魅精神。無名之彼岸神:機械,并且未來。 |
5專門化的諸學科自立,以自身的方法規條局限,規定出自身的“終極”價值。 |
我們所認為的,現代美術乃至當代藝術中的諸種準根本價值,有哪些,其實是美術學學科導致的觀念? 反神話精神一直在制作新神話,只有古老、審慎的前現代價值階序,才避免了顯然人造特色的神話。 |
杜尚 大玻璃(新娘和單身漢們)鑲嵌玻璃技法 1915-1923
杜尚 一英里線 1942
包括海德格爾在內的現代思想家,始終在為諸位現代病開藥方,但另一方面,他們的治療方案,又總是以另一種方式,加劇了那些相聯的疾患癥候群。對于杜尚,我們或也同樣可以將之視為,不是比現代主義更進步的當代藝術家,而是現代藝術/現代社會中,諸問題的發現和提藥方者,潛在的前現代價值反思重估者(盡管本人未必愿意如此自覺);只是在從他而啟的“當代藝術”中,一些現代病,有可能治愈、但亦有可能轉移惡化了。
總結來說,在這篇文章里,筆者要提出的,是一個和左派后現代主義立場無關的新杜尚:將之視為,一種寓身現代性處境中、而自我揚棄以試圖超越自有局限,如此態度的詩性象征,而非反詩性、祛魅化的新藝術(這樣做的新藝術,必然在負面的意義上導致重新賦魅)的象征。
杜尚 巧克力研磨機 研磨機、畫布油彩 刊載于《盲目者》第二期封面 曼雷拍攝
杜尚 一把雪鏟(折斷胳膊之前) 現成品 1915
杜尚 50毫升巴黎的空氣(作為禮物送給愛倫斯伯格) 1919
〇
用 100 個比喻描述謝其的繪畫。
塔皮埃斯:向觀眾發難的藝術|西班牙藝術大師時隔34年后在中國的再次個展
梁姝妮:某些無意義的時刻穿插在生活間隙
最值得期待的陶身體,15周年展演來了
“可能于我而言,能夠活到如今已是做過的最瘋狂的事”
也許,藝術能讓你抵達觀光難以抵達的異國
畫家們的出路,大概只有這兩條
上海,跑斷腿的兩大藝博會,無差別圖集
王建華:所幸沒指望以賣畫為生
把藝術拉出圈外
你還可以在微博找到我們
@象外的象外
投稿郵箱
263419055@qq.com
在售好書,請點擊閱讀原文??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当代艺术可以不左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赵姨娘是贾政宠妾,王熙凤为什么敢教
- 下一篇: 钱学森弹道立功!中国高超音速导弹如何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