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鲁迅的后代哪去了?一位在台湾,一位在香港成明星,如今家喻户晓
原標題:魯迅的后代哪去了?一位在臺灣,一位在香港成明星,如今家喻戶曉
在2009年評選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我們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那就是魯迅。
魯迅作為我國近代以來最知名的作家之一,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他本人留給后人更多的是關于他的文學作品,而關于他的后代,我們也許需要更多了解。
求學路漫漫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其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是魯瑞。魯迅幼年時期家境優厚,后來因祖父周福清被判入獄,家道逐漸開始衰落。魯迅小的時候就遷入婆家一帶的農村地區生活,這給魯迅帶來很深的影響。
先生幼年勤奮好學,24歲的時候赴日本留學。而在第二年的時候,他突然得到母親的命令回國。那是他第一次見到朱安,卻要聽從母親的話與她結婚。然而結果婚后第五天,他便再次去往日本。
先生在日本的仙臺學習一年后,看了一部關于日俄戰爭的紀錄片,這使他充分認識到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回國后的日子
他回國之后,在國內的多所高校任教,還曾在教育部擔任科長等職位。自1918年起,魯迅開始正式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雜志上刊登自己的作品。他在1924年與周作人、林語堂等人共同創辦了同人周刊《語絲》。
1927年又轉而去往中山大學任教,也就是在這個時候,46歲的魯迅開始跟他29歲的學生許廣平同居。十月份,魯迅辭去中山大學的職務前往了上海的租界區生活,在那里他能夠較為安心的寫作。
1929年,許廣平誕下一子,取名海嬰。自此一家三口,在上海過著不算和平,卻美好的日子。魯迅也在妻子許廣平的幫助下,完成了大量的優秀文章,給后世留下了很多的精神財富。直到1936年10月19號的清晨,魯迅先生因肺結核溘然長逝。
據許廣平所講,魯迅在生前的最后一天,都在緊握著筆,不停的創作。
關于情愛
魯迅這一生,曾有過兩任妻子。一任是他在年輕時,經母親的命令和封建社會的逼迫下所娶的朱安。一任是他在回國后,在北京任教時真心相愛,后來結婚同居的許廣平。
社會上曾有各界人士認為,魯迅與許廣平的關系不合法,因而不成立。但不管外界怎么說,對于魯迅自己來說,他真正的愛人,真正的妻子,就是許廣平。兩個人甘愿頂著外界的壓力,堅守內心真摯的愛情。
許廣平年輕的時候就和他相識,在生活中,許廣平不僅僅是魯迅的愛人,更是他的助手。她為了支持魯迅的寫作事業,自己省吃儉用,一件衣服不斷地穿,直到洗的掉扣子,她也沒說要買一件新的。
就連平時生活中所用的東西,她也會等到商場大減價的時候買。而她如此努力的省下這些錢,就是為了魯迅印書和印畫。
后來,許廣平為魯迅誕下一子。這就是周海嬰,他作為魯迅與許廣平真愛的結晶,作為魯迅唯一的孩子,得到了魯迅許許多多的寵愛與教導,這也使他能夠在后來能有許多非凡的成就。
"魯迅之子"
周海嬰作為魯迅的兒子,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熏陶,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無限的精力去學習,去深造。而魯迅夫妻也一直秉持著對孩子教育的初衷,盡一切努力為他創造自由成長的機會,希望他能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周海嬰幼時就對技術零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去世后,家境困難的情況下,他用自己攢下的錢去充當南洋無線電夜校的學費。最后,他如愿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從此走上了嚴謹的科研之路。后來又成為了一名新聞工作者在廣播電視臺擔任工作,之后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
作為魯迅之子,他的一舉一動免不了受到大眾審視的目光。輿論之下,他確實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他配得上這個身份。他作為政協委員,曾在政協大會上發表過許多關于社會文化教育的問題,指出相對的應對措施。周海嬰為后來社會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感情生活上,周海嬰與夫人馬新云青梅竹馬,成人后順理成章結婚,并育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長子與三兒子都從事了有關傳媒傳播的工作,二兒子則在私營公司工作。唯一的女兒周寧,遠嫁日本。
先生的后代
魯迅的長孫周令飛的女兒周璟馨曾在臺灣電視臺有所成就,在當地小有名氣,其參加綜藝《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視頻照片在各大網站流傳。
周璟馨從小在臺灣長大,由于教育的原因,對于曾祖父的了解甚少。而且魯迅后代一直秉持著自然、自由的狀態成長,不被曾祖父的光環所籠罩。
許紹雄在香港出生,自小家境優越,太公是慈禧干兒子,姑姑是魯迅夫人許廣平,叔公是參與創立黃埔軍校的粵軍總司令,他的另一位叔公許崇清則擔任過廣州教育局長。此外,許紹雄與名流許晉亨、李嘉欣所屬的許愛周家族亦有親屬關系。
成人后,許紹雄先后在無線電視和麗的電視工作。時至今日,他曾出演過十幾部電視劇電影作品,并在電影《暗戰》中飾演劉青云的上司黃啟法一角,而后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最后
作為魯迅的后代,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上發光發亮,也許在大眾的眼里,他們的形象與魯迅的形象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卻始終秉持著自魯迅先生流傳下來的真摯教育,那就是"不要做只有虛名的文學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不顧外界的眼光如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在社會上,像魯迅一樣,被時代銘記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的形象時常被社會所"神化"。這是我們為了更好的去傳播教育,所使用的一種手段。但我們也必須要明白,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會因心有所愛而牽掛;也會為生活經濟所費神。
而作為群眾的我們,應對他們有更多的寬容之心,他們也是凡人。公眾人物存在的意義,是讓我們能夠學習到有價值的東西,從而提升我們自己的內涵。但是我們不能也不該過分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從而喪失自我的意義。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鲁迅的后代哪去了?一位在台湾,一位在香港成明星,如今家喻户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荐号|几个好评率超高的公众号,你有关注吗
- 下一篇: 柳诒徵与钱穆,两位文史巨擘有什么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