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命题:我们来谈谈校招生起薪的问题,它对你来说重要吗?
前言
我曾經畢業的時候,也有很多“前輩”,站在過來人的角度跟我說,剛畢業第一份工作主要為了鍛煉能力,薪水不重要。我想應該不止我,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樣的忠告。那么這樣的忠告究竟有沒有意義呢?今天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在接受了社會毒打幾年之后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薪水高低重不重要其實要衡量的因素很多,如果是一棒子打死就肯定說起薪不重要,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不負責任的。我還是照常,分正反兩面給大家剖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來看看,起薪中重要的部分。
起薪為什么重要
起薪影響分配
我相信大家了解過校招的同學應該都聽說過有什么白菜價,什么SP、SSP。這很好理解,也就是用人單位給招聘的校招生按照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做了一個粗淺的劃分。所謂的打包價、白菜價也就是最基礎的水平,SP就是special offer,也就是表現比較出色的。SSP就是SP當中非常出色的,再往上可能就是一些特殊的招聘了,比如華為的天才少年、阿里星之類的。
顯然公司開給我們的薪水待遇和這個分層是相關的,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待遇,這基本上都是敲定的。一般來說,最基礎的打包價都是沒有股票或者是期權給予的,SP和SSP可能會分到一些。但不管怎么說,不同層次之間薪水都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不會太小。
這些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但是更深一層,招聘時候的不同檔次除了決定到手的薪水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的影響嗎?
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是會有影響的。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公司新來了一批應屆生,表現有好有壞,分配到各個部分。那么肯定強勢的部門會爭取表現出色的學生,弱勢一些的邊緣部門只能分到排名靠后的。說白了,拿到好的offer,進入業績、團隊更好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只是拿了白菜offer,往往最終的宿命都是進入一些邊緣部門當工具人。
當然,這當中沒有必然性,是一個概率問題。即使面試表現出色,也有很多人進入一般的部門,當然也有拿了白菜offer進入業績出色的team的。
所以才會有白菜offer不要接的說法,這不只是關系到薪水多少而已,也關系到部門的去向和選擇。我當年就是接了一個白菜價的offer去了一個邊緣部門,經歷了一些一言難盡的事情。
起薪影響發展
既然offer的層級會影響去向,同樣也會影響leader對你的判斷。你是拿了SSP進來的,和你是拿了白菜價offer進來的,對你首先的一個期望和發展的安排也會不太一樣。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假如我們手下缺兩個人,一邊是一個比較有技術挑戰的任務,一邊是一個干干雜活打打下手的任務?,F在來了兩個新人,一個是SSP,一個是白菜價的offer,你說你會怎么安排?顯然,出于團隊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說,我們一定會把SSP的安排去做更有難度的事情,把剩下的一個去做雜活。
當然我說的同樣是一個可能性,也許一個團隊只分配一個新人,也許都是富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也許leader會有其他考量。但顯然,存在這么一個分級,就很有可能會產生對應的影響。
如果說上面提到的都是一個概率問題的話,那么有一些問題則是必然的。比如調薪和晉升,你們知道每年的調薪和晉升對應到薪水是怎么變化的嗎?答案是在你現在的基礎上上浮一個對應的比例。
比如說你現在是10K,那么每年固定調薪10%的話,你就能漲1K。如果當時和你一起進來的張三薪水是13K的話,他的漲薪就是1.3K。晉升同理,只是幅度可能更大一些,你會發現在你和張三一起晉升的情況下,你和他的薪水差距是變大的。
還不僅如此,你跳槽的時候也是一樣的。你現在是10K,你往外跳槽去爭取薪水,按照常規的30%的漲幅,可能就13K。但如果是13K的薪水去爭取跳槽,那至少也是17K。
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受的事情,簡直是噩夢,一步落人后步步落人后。要說一開始少拿幾K,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問題都不太大,但是想到了以后職業的發展路上好像一直要比別人少這么一些,還是挺令人不愉快的。
起薪為什么不重要
校招的影響只有一兩年
在當今社會,人員的流動量是很快的。以目前年輕人的情況來說,第一份工作能干超過兩年的就算是很長了。就我看到的情況而言,超過半數都會在兩年內離職,跳槽去一家新的公司。
所以即使我們校招的時候吃了點虧,它帶給我們的影響也就只有這么一兩年的事情。跳槽是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雖然說會受到一些之前薪水的影響,但這個影響并不是不能打破的。一般來說公司招人同樣會有一個定級定薪的標準,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拿什么樣的待遇,和之前的薪水并不完全相關。
我之前有一個朋友,之前一直在做前端,后來跳槽去了阿里巴巴。你們都知道武漢的薪水相對比較低,如果按照正常的漲幅,以他之前的薪水來計算,可能還不如當年的應屆生。但是阿里并沒有因為這個就卡薪水,一樣給了他對應層級的待遇。
也不只是阿里,很多大公司都是如此,之前的薪水只是一個考量,并不起決定作用。
起薪不能決定天花板
職場當中有一句話,叫做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晉升到我們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停止晉升。
這里面的邏輯很好理解,如果我們能夠勝任當前的崗位,我們就會一直表現出色,然后獲得繼續晉升。所以最終我們都會到一個無法勝任的崗位就此止步。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職業天花板,當然這個天花板不是固定的,但是它是客觀存在的。最終決定我們收入的,其實就是這個職業天花板,天花板的高低更多地取決于我們之后在行業當中的努力以及提升,和當年的起薪一點關系也沒有。而且在互聯網行業,隨著級別越來越高,股票收入的占比越來越大,對于那些大佬來說,工資就是零花錢,股票才是關鍵。當你做到了那個層級之后,你還在意你畢業的薪水是不是少了幾千塊嗎?
高起薪是優勢也是劣勢
世上的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的,優勢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劣勢。
我去牛客網里隨便搜了一下,找到了一個同學發起的投票。他同時拿了阿里和拼多多兩家公司的offer,現在非常糾結,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從上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給了20K,拼多多給了30K。這中間差了10K,底下一堆人的評論也同樣在推薦他去拼多多。
我們且不談拼多多996以及其他的一些缺點,就單說這個薪水來思考一個問題。假設這個同學最終選擇了拼多多,干了一年多之后想要跳槽,請問,這個時候他會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他會面臨找不到合適offer以及可能要降薪的問題。
根據我的了解,兩年前BAT一些高級工程師也不過才20+的薪水,即使這兩年校招水漲船高,估計也就30K左右。我們按照30%的漲幅來計算,30K跳槽出來至少需要40K的薪水了。這個薪水對應阿里這種大企業的話,至少是專家這個層級了。
問題是一個工作了一兩年的新人能拿到這個層級嗎?
這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在校招初期拿了高薪水的同學,在跳槽的時候會發現一覽眾山小,好像沒有給錢更多的公司了。最好的結果就是阿里一些大企業象征性的在他現在的技術上漲一點點,大概率是獲得一個降薪的offer。
拿錢少意味著選擇多,我隨便去哪里都可以漲。拿錢多意味著選擇少,需要仔細斟酌千挑萬選,因為很少有公司接得住,給得起錢的公司也就那么幾家。據說這也是拼多多這些公司的策略,用遠超出市場行情的薪水把人招進來并留住。
聊了這么多,最后做一個簡單的收尾。起薪重不重要,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我們需要根據具體的案例去分析,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給個起薪重要或者是不重要的結論。就我個人而言,我肯定是覺得起薪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盲目追求薪水,不求拿到同齡人中最高的薪水,能算不錯就可以了。比如在上面兩個offer之間,我一定會選擇阿里,因為在上海的高房價以及早11晚11每周6天的壓力比起來,多給10K真的算不了什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伪命题:我们来谈谈校招生起薪的问题,它对你来说重要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少儿编程150讲轻松学Scratch(三
- 下一篇: 牛客网-数据结构笔试题目(三)-博弈论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