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矜而不争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君子矜而不争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小題1:(1分) 適中交往(適度交往、中庸)小題1:(4分)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爭”,是認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強調不爭強好勝,與人交往時不斤斤計較,不為私利與他人爭執,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這個觀點與現代社會的競爭要求不僅不矛盾,反而能促進社會的良性競爭。(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略
子曰:“君子矜(1)而不爭,群而不黨。” 【注釋】 (1)矜:音jīn,莊重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語出《論語-衛靈公》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通譯】 孔子說:君子能周全卻不朋比,小人朋比卻不能周全。【解說】其一,大度真君子。孔子屢屢君子小人并提,而且明確告誡子夏:“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6?13]君子與小人的本質區別是什么?氣度。所謂海納百川成大,地納萬物為懷,天納萬象則高。人心無私則天地寬。其二,團結是素質。孔子教學授徒為君子,其終極目的是入世從政,入世從政無非是以政治人,以政得人。引領百姓,團結大眾,則是君子的應有之義。其三,協調靠能力。人事紛繁,人欲各異,很難得一致;人際相處,人世經營,無非是協調。處事周全、慮人周到,求大同而存小異,乃君子的用世之德。其四,君子不結黨。比,人反向相并也,故可引申出勾結、結黨之義。孔子是從人際交往而言的:周,搞五湖四海;比,玩結黨營私。這一思想在[15.22]說得十分清楚: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啟示】孔學是入世學,其程序是先修身再入世。修身的最感境界,則是成為名副其實的君子。怎樣才算是君子?整篇《論語》,一言避之,就是講君子之道。如何區分君子?《論語》從二十來個方面與小人進行了絕然比對:價值取向是社會大治與鄉情恩惠的區別[4.11];利益取向是明曉大義與看重私利的區別[4.16];為人立世是表里如一與道貌岸然的區別[6.13];精神面貌是胸懷坦蕩與可憐兮兮的區別[7.37];仗義助人是成人之美與成人之惡的區別[12.16];社會風氣是開創風氣與隨波逐流的區別[12.19];群眾意識是有主見顧大局與沒主見只附和的區別[13.23];朋黨觀念是以道為朋與結黨營私的區別[2.14];人事相處是難自滿易共事與易滿足難共事的區別[13.25];氣度素養是安詳不矜與驕橫不安的區別[13.26];基本操守是宅心仁厚與行事不仁的區別[14.6];追求標準是比上不足與比下有余的區別[14.23];做人底線是守窮不濫與窮則失性的區別[15.2];立身境界是堅信自我與萬事求人的區別[15.21];心思智慧是用大智慧成大事與耍小聰明謀小利的區別[15.34];終極尺度是有所敬畏與毫無顧忌的區別[16.8];學習結果是倍生愛心與懂得規矩的區別[17.3];社會作用是有勇興治亂與有勇行偷盜的區別[17.21]。特別要看到,孔子所說的小人,是相對君子而言的,大體可視為民與士(未仕之君)的區別。所以樊遲請教稼圃之事,被孔子責為“小人哉”。孔子收徒教學,苦口婆心,無非是希望弟子皆為君子,而能為時任仕用。孔子言傳身教,其門徒無一不是正人君子。其后再傳,而至儒學儒術,則并非如此。
矜,矜持,莊重,拘謹的意思。群,聚集在一起。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莊重拘謹與世無爭,(雖然)聚集在一起但不結黨營私。”
君子莊重自尊而不和他人爭強斗勝,普遍團結人而不結黨營私。出自《論語·衛靈公》,因有成語:矜而不爭
子曰:“君子矜(1)而不爭,群而不黨。” 【注釋】 (1)矜:音jīn,莊重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語出《論語-衛靈公》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通譯】 孔子說:君子能周全卻不朋比,小人朋比卻不能周全。【解說】其一,大度真君子。孔子屢屢君子小人并提,而且明確告誡子夏:“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6?13]君子與小人的本質區別是什么?氣度。所謂海納百川成大,地納萬物為懷,天納萬象則高。人心無私則天地寬。其二,團結是素質。孔子教學授徒為君子,其終極目的是入世從政,入世從政無非是以政治人,以政得人。引領百姓,團結大眾,則是君子的應有之義。其三,協調靠能力。人事紛繁,人欲各異,很難得一致;人際相處,人世經營,無非是協調。處事周全、慮人周到,求大同而存小異,乃君子的用世之德。其四,君子不結黨。比,人反向相并也,故可引申出勾結、結黨之義。孔子是從人際交往而言的:周,搞五湖四海;比,玩結黨營私。這一思想在[15.22]說得十分清楚: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啟示】孔學是入世學,其程序是先修身再入世。修身的最感境界,則是成為名副其實的君子。怎樣才算是君子?整篇《論語》,一言避之,就是講君子之道。如何區分君子?《論語》從二十來個方面與小人進行了絕然比對:價值取向是社會大治與鄉情恩惠的區別[4.11];利益取向是明曉大義與看重私利的區別[4.16];為人立世是表里如一與道貌岸然的區別[6.13];精神面貌是胸懷坦蕩與可憐兮兮的區別[7.37];仗義助人是成人之美與成人之惡的區別[12.16];社會風氣是開創風氣與隨波逐流的區別[12.19];群眾意識是有主見顧大局與沒主見只附和的區別[13.23];朋黨觀念是以道為朋與結黨營私的區別[2.14];人事相處是難自滿易共事與易滿足難共事的區別[13.25];氣度素養是安詳不矜與驕橫不安的區別[13.26];基本操守是宅心仁厚與行事不仁的區別[14.6];追求標準是比上不足與比下有余的區別[14.23];做人底線是守窮不濫與窮則失性的區別[15.2];立身境界是堅信自我與萬事求人的區別[15.21];心思智慧是用大智慧成大事與耍小聰明謀小利的區別[15.34];終極尺度是有所敬畏與毫無顧忌的區別[16.8];學習結果是倍生愛心與懂得規矩的區別[17.3];社會作用是有勇興治亂與有勇行偷盜的區別[17.21]。特別要看到,孔子所說的小人,是相對君子而言的,大體可視為民與士(未仕之君)的區別。所以樊遲請教稼圃之事,被孔子責為“小人哉”。孔子收徒教學,苦口婆心,無非是希望弟子皆為君子,而能為時任仕用。孔子言傳身教,其門徒無一不是正人君子。其后再傳,而至儒學儒術,則并非如此。
矜,矜持,莊重,拘謹的意思。群,聚集在一起。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莊重拘謹與世無爭,(雖然)聚集在一起但不結黨營私。”
君子莊重自尊而不和他人爭強斗勝,普遍團結人而不結黨營私。出自《論語·衛靈公》,因有成語:矜而不爭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君子矜而不争的下一句是什么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北海著名旅游景点 十大景点介绍
- 下一篇: 喝茶的作者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