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常明变,顺势而为!国际学校如何应对3.5时代?
原標題:知常明變,順勢而為!國際學校如何應對3.5時代?
演講者 / 李遠
內容整理 / Brady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四十年,中國國際教育先后經歷過了萌芽期、穩步發展期、蓬勃發展期三大階段。將2018年以后定義為國際學校3.0階段,也就是蓬勃發展期。
但2019年以來,尤其經歷疫情沖擊和國家調整各項教育政策,中國國際學校也正經歷百年大變局之中,處于新的歷史方位。
在第九屆VIS國際教育發展大會上,雅力教育教育集團總校長李遠代表新學說,發表了《百年大變局中國際學校3.5時代——新生態、新理念、新實踐》的主題演講,解讀國際學校在3.5時代背景下,國際教育行業的發展邏輯。
雅力教育集團總校長 李遠
國際學校3.5時代:新生態背景
自2019年以來,中國國際學校面臨國際國內深刻的變革背景,不再那么“蓬勃”,發展速度降低。
- 從國際看,新冠疫情、氣候災變、俄烏戰爭、哈以之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專家認為,未來3至5年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進程將處于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動蕩期和轉型期。在這種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面向世界的國際教育自然深受影響。
- 從國內看,國家對民辦教育和國際學校的管理日益規范、嚴格:嚴審資質條件、嚴控學校數量、嚴把意識形態、規范課程教材、加強強過程管控...... 加之,未來人口的變化、革命性的ChatGPT與“人機共教”的格局,學校愿景和教育時空等都需要同步革新。
李遠指出,2016年以來,國家對民辦教育、國際教育的規范政策的邏輯與概貌已很清晰,那就是:“去”、“降”、“補”。“去”,主要指義務教育階段去資本化、產業化,嚴禁義務教育資本化運作;“降”,就是降低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在校生人數占比和民辦學校數量規模;“補”,就是補公益性,補中國國家必修課程,彰顯中國教育主權。
而3.5時代,著重強調目前的國際學校的“變”與“不變”。對于國際學校辦學者來說是新的坐標定位和戰略選擇。在該階段,民辦國際學校等難以再跑馬圈地,攻城略地,實現大規模的擴張。
圖源:2023VIS國際教育發展大會 李遠PPT
中國國際教育市場在由增量擴張市場向存量競爭市場的轉變中,要求國際教育市場參與者不僅要符合辦學規范,更要在新的辦學要求下強化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內涵式和高質量發展。李遠認為,國際教育從業者要洞察行業發展的邏輯,看到不變的市場,同時也要把握政策趨勢,看到滿足市場的國際教育生態已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我國對外教育開放是持續性的、長期性的,這一教育方針始終堅持未變。同時,中國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教育對外開放的基本面和眾多需求構成了我國國際學校發展的內在邏輯。只要存在出國留學,國際教育便具有廣闊空間。
目前,我國國際學校主要分為民辦國際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辦學校國際部三種形態。其中,中西融合是國際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另外,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的互相借鑒、互相融合也成為一個新趨勢。
另一方面,隨著疫情的結束,姊妹學校、海外建校、研學/研學、課后服務、留學服務成為國際教育集團或國際學校在新階段的拓展和布局方向。
國際學校發展新理念:
向遠看、向里走、向陽生
在國際學校3.5時代,李遠表示,隨著國際教育生態的變化,國際學校發展難以像過去那么蓬勃。但國際學校只要站的高一點,看的遠一點,想的深一點,走的穩一點,其仍存在廣大空間。
換言之,國際學校要注意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轉變,在市場推動下發展,堅持向遠看、向里走、向陽生的教育發展理念。
那如何做到呢?
向遠看是指在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命題下,國際學校要完整、全面、準確理解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思考國際學校的時代作為和發展機遇。首先,自中國留學之父容閎先生開創留學事業以來,留學事業讓眾多中國優秀學子學貫中西,利于他們成才、成功。這是學生成長和市場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留學生也是國家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國家堅持實施改革開放的重要因素。
圖源:2023VIS國際教育發展大會 李遠PPT
同時,國家實施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就要統籌發展與安全,即國際教育實施要基于國家安全和教育主權。發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發展的基礎,安全最終為了發展。因此,國際教育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但不能硬發展(不遵守國家規定的發展)。
國際教育發展不僅要抬頭望方向,更要低頭看路。在辨明方向后,國際學校可“向里走”,發現和激發內部的潛力,強化內功,以“深淘灘”的精神鍥而不舍地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圖源:2023VIS國際教育發展大會 李遠PPT
同時,國際學校還要做到“低作堰”,與國家、伙伴、學生、教職員工分享發展成果,堅持教育公益屬性與國家利益、社會發展和家長需求的統一,以此彰顯教育的價值。
面對市場的變化,國際學校還要向陽生,構建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以高質量的辦學和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面對當前及未來挑戰,從戰勝之道,走向不敗之道。
李遠強調,在這樣一個時代轉折、行業和經濟陣痛的關鍵階段,任何個體和組織都要力戒貪婪、僥幸和虛榮,堅守理性、客觀、底線思維,這是當下最為重要的基本素養。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教育從業者要控制人性的貪婪,把野心變成雄心;看清事物本質,把僥幸變成膽魄;超越人性弱點,把虛榮變成名節,就能化“危”為“機”,把不利變有利,把壞事變好事。
在國際教育新生態中,國際學校面臨的最主要的情形是處于存量競爭。存量競爭中,國際學校要抓住結構性的機會,構建以能力和專業的內涵式發展模式。在此情形下,決定教育集團和學校成功的不再是那些不可控的機會、隨機的機會,而是價值,價值背后是能力。
李遠指出,獲得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這要求國際學校保持定力,努力找到并長期堅持自己安身立命的領域。俯下身子,做好市場、產品、人,構建自己長期發展能力,在專業能力和組織韌性之間構筑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知常明变,顺势而为!国际学校如何应对3.5时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慈悲心是无分别的爱
- 下一篇: 梦到人过世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