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戏剧节举办“老舍与西城”论坛,探讨经典为何与当下共情
原標題:老舍戲劇節舉辦“老舍與西城”論壇,探討經典為何與當下共情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2023大戲看北京·第七屆老舍戲劇節主論壇之一《老舍與西城:讓經典在當下落地生花》11月28日在西城區正陽書局舉行。原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老舍研究專家關紀新,新版話劇《駱駝祥子》編劇、導演、演員方旭,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史地民俗學會會員高申等,共同就“讓經典在當下落地生花”這一話題展開探討。從作者生平故事、創作感悟、研究經歷等不同角度進行了討論,向觀眾們普及“老舍西城文化名片”的內涵與意義。超50萬網友通過京城十余家媒體平臺的直播,共同觀賞和參與了此次論壇。
原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老舍研究專家關紀新。
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靳真曾在第七屆老舍戲劇節開幕式上表示“老舍戲劇節是西城區非常重視的文化品牌活動,今年要增強戲劇節在西城區文化印記,繼續舉辦‘老舍與西城’主題論壇,深化西城與老舍先生這張文化名片,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關注城市文化宏觀風貌,關注城市人的精神建構。”此次“西城論壇”正是印證了“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關注城市文化宏觀風貌”這句話。活動現場,嘉賓高申從坐落于西城的缸瓦市教堂講起,邊走邊聊為論壇“開篇”,為大家介紹這一段路程中老北京文化、老西城歷史與老舍先生的故事。高申表示,“《駱駝祥子》中有一整段祥子講述老北京地理位置的話,其中涉及西單、宣武門、菜市口、騾馬市大街……這一整段下來可以說半個西城的地理圖就出來了。”
北京市西城區是老舍先生生前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場所,除人們熟知的“文學大家”“人民藝術家”之外,老舍還有很多的側面。在活動中,老舍研究家關紀新表示,“老舍先生喜歡北京、熟悉北京,他對北京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話就能很鮮活地感受到。他寫‘我熟悉北平,只要提起這兩個字我覺得我眼前一道清清的小溪,我一伸手就能撈起一條活潑的小魚來。’”老舍語言幽默、生動、細膩,富有感染力。關紀新提到,老舍先生強調中國的語言是帶有音樂感的,“賞心悅耳”。關紀新說,“《駱駝祥子》全書十余萬字,被認為是老舍先生第一個語言高峰,而更令人欽佩的是,《駱駝祥子》這本書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就能完全讀懂。可見老舍先生對于北京語言的研究多么地深入。另外老舍先生的文字語言‘有味兒’,非常清脆、痛快,也希望大家在讀老舍先生作品的時候可以細細的品味一番。”
第七屆老舍戲劇節特別委約制作的話劇《駱駝祥子》導演方旭分享創作感受。
導演方旭從《駱駝祥子》的排練現場趕來參加活動,在分享創作感受時他表示,“長久以來《駱駝祥子》的關注點在虎妞,‘祥子’往往不如虎妞容易出彩,正是因為這樣我也才覺得這個作品還有可改編的空間。話劇舞臺給了我們創作者很大的創作空間,此次改編我想用三個演員來表現祥子不同階段的狀態,希望最大程度地還原作品原貌。”用最簡單的話歸納《駱駝祥子》——一個人,一輛車,一座城。方旭表示“任何一部經典都是一座橋梁,經典作品能被現在的人喜歡一定能讓當下的人產生共情。而我們提煉出來的這幾個關鍵詞,應該是拋開時代、拋開環境,《駱駝祥子》能與現代觀眾產生連接。”
據悉,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3第七屆老舍戲劇節,自9月開幕以來已展演劇目22部41場 ,開展戲劇導賞、劇組見面會、演后分享會和citywalk等戲劇活動8場,本屆戲劇節特別委約制作的話劇《駱駝祥子》三場演出票已經售罄。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劉軍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老舍戏剧节举办“老舍与西城”论坛,探讨经典为何与当下共情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感恩阿弥陀佛!感恩各位师兄!
- 下一篇: 打开极乐世界之门:这里的老人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