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有“三宝”,两块“石头”一座塔,皆是来历不凡
為了紀念唐代杰出的佛教大師——鑒真法師,在鑒真法師圓寂一千二百周年之際的1963年, 中國政府在大明寺修建起了鑒真紀念堂。 正堂仿鑒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 ,紀念堂正中供奉著鑒真法師坐像,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夾纻而成。
鑒真生于揚州 ,長于揚州,幼小出家,云游天下。最讓人敬佩的是鑒真大師不畏艱險,五次東渡失敗,卻毫不灰心,決不退縮,終于在天寶十二年(753),以雙目失明之66歲高齡成功抵達日本,實現夙愿。 1922年, 日本學者常盤大定在寺前樹立唐鑒真和尚遺址碑。亭內聳立著白玉須彌座橫碑,正面為郭沫若所書“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為趙樸初撰書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頌辭,因而被譽為當代的“三絕碑”。可算得上大明寺一寶。
在植有杜鵑等花的長方形花壇之上, 置有“印心石屋”石碑一座,為清道光十五年(1835)宣宗旻寧賜給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陶澍的御筆。陶澍于道光十五年入京覲見,宣宗旻寧問其家世里居,得知“印心石屋”的來歷:陶澍寓居洞庭資水畔,兩岸石壁,屹立如重門,澄潭瀠伏,深數十丈,有石出于潭, 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陶澍幼時隨父讀書,書齋在此石北岸,名曰“印心石屋”。旻寧因此為陶澍題“印心石屋”四字。這也大明寺是一寶。
大明寺另一件寶物當是這幢高高聳立的九層高塔。始建于1400年前,隋文帝所建,塔內供奉佛骨,名曰“棲靈塔”。唐代詩人李白、高適、劉長卿、蔣渙、陳潤、劉禹錫、白居易均曾登臨,并留下千古絕唱,反映了被譽為“ 中國之尤峻特者”的棲靈塔氣勢磅礴、高聳云天的雄偉氣概。
現在的棲靈塔為近年重建。塔上聳云天, 塔下 設地宮。唐式風格,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兩窗,平座與屋檐由斗拱支撐。
棲靈塔下 一秀麗小亭,叫“弘佛亭”,是為了紀念一段佳話而建——2007年5月,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師促成大明寺迎來一位特殊的 日本客人——年近八旬的池田和夫老先生及夫人女兒,將其長期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一尊來自中國西晉的觀世音菩薩白玉佛首奉歸中國 ,并無償捐獻給大明寺。
與棲靈塔北臺階相接的甬道直通臥佛殿。臥佛殿為單檐殿廡式建筑,翹角飛檐,氣勢雄偉。臥佛殿建在高高的臺基上,檐下正中處高懸“臥佛殿”金字匾,出自 中國 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
塔旁的鐘樓方方正正,看是上大下小,卻又穩穩當當。本屬寺廟神圣的晨鐘暮鼓,而今也迎合旅游需要,游客可登樓撞鐘,以求吉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扬州大明寺有“三宝”,两块“石头”一座塔,皆是来历不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把鹰带到悬崖
- 下一篇: 慈悲心是希望众生皆能离苦,慈爱是祈愿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