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兵力占绝对优势,为什么却“没兵”护卫坦克装甲车?
在卡桑旅發布的一系列打擊視頻中,我們不難發現以軍裝甲部隊的協同程度很低;要么就是坦克會單獨行動,要么就是步兵死不下裝甲車。
而裝甲車輛內的觀察視角并不開闊,經過嚴苛針對性訓練的卡桑旅戰斗小組,往往可以抵近到以軍裝甲車輛的死角下手,然后對準其車輛的薄弱部位開火。
以軍第188裝甲旅第53營營長,必然就死于這樣的某次襲擊中;而以色列方面所確認的第84吉瓦提旅一輛雌虎裝甲車的全部成員陣亡,也是被一發入魂所致。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以軍為何連步坦協同都搞不好?以軍的步兵是干啥吃的?
首先從技術層面講,加裝了主動防御系統的坦克周邊,確實不宜下放步兵;但即便加裝主動防御系統的坦克,也不是單獨下放,周邊全無友軍協同。
以軍真正的問題在于,它不是步坦協同搞不好,而是壓根就沒有步坦協同!
因為在以色列現役陸軍的編制下,其裝甲旅所下轄的就只是坦克營,全旅除了摸幾個偵察兵出來堪當步兵外,其余都是坦克鐵王八,連伴隨炮兵都沒有;而以軍的步兵旅,所下轄的又都是純步兵營,一輛輛裝甲車倒是載著不少大頭兵,但這個旅又沒有坦克。
我們在以軍發布的作戰視頻中,確實可以看到有坦克和裝甲車在一起作戰。但那都是從不同建制單位臨時抽調組合起來的,在一起作戰,可不代表就有協同啊!
那以軍為何偏要如此呢?
因為以色列國防軍認為,在空軍的絕對優勢之下,陸軍并不會面對大規模傳統的機械化作戰。而針對巴勒斯坦武裝的戰斗,又屬于治安戰級別。
長久以來,以軍認為巴勒斯坦武裝只有簡易的爆炸裝置和劣質的火箭筒,那以軍在極力強化坦克、裝甲車的防護性后,便幾乎不存在現實威脅。
所以在需要地面重甲部隊出動時,臨時抽編再加強些裝甲推土機等,便可組成任務特遣隊。既然對方只有輕武器和簡易爆炸裝置,那重甲推過去往事就成了。在這一過程中,步兵在絕對安全環境前,都是不會下車的。
在這種狀態下,談啥協同呢?
而且我們說過,以色列國防軍如今的官兵,并沒有其先輩那樣普遍的戰斗精神。在層層重甲的防護下,根本就沒幾個大頭兵敢于下車跟哈馬斯的突擊隊去絞肉。
其真正敢于打近戰的就是常備軍中的那些軍官和士官組成的“家丁隊”,而且這幫人的實際訓練水平也不怎么樣,在10月7日被哈馬斯突襲,打死打傷至少一千多人后,能帶頭沖鋒陷陣的種子基本上就少了這么多。
這幫家伙如果啥事兒沒有,好歹能組織起上萬人的能戰之兵,他們垮掉了指望大頭兵們沖鋒陷陣?一個月幾百塊,你玩兒啥命啊!
以色列國防軍在地面戰已經將精銳都拉上陣的情況下,還能把仗打得這么磨磨蹭蹭,真不是他們不想一舉蕩平加沙,實在是玩不起。
戰爭本質上是資源對耗和斗智斗勇,后者在某種程度上也只讓資源對耗的結果有利于己方罷了。
哈馬斯在加沙北部戰區的資源就是一座龐大的加沙城以及地表之下密集的地道網絡,同時還有1萬到2萬名戰斗人員,以及儲備的反坦克彈藥。
以色列可以憑借三軍之勢圍攻加沙,它的兵員、裝備、后勤都有絕對優勢;但它無法承受過高的人員折損,而且在號稱十萬以上的兵員中,真正能戰的骨干兵員占比不高。
所以加沙城戰,最終就要看誰更能利用好自己的資源,打出對方不可承受的代價為止。
總的來說哈馬斯目前為止的作戰可圈可點,但以軍在做出相應戰術改變并依靠體量碾壓后,戰局還是不容樂觀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以军兵力占绝对优势,为什么却“没兵”护卫坦克装甲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贝齿乐棒棒糖(贝齿)
- 下一篇: 为什么总有体育馆塌顶:暴雪之下掩藏多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