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有些公务员干得很好却很难提拔,有的不声不响却提拔很快?
原標題:為什么有些公務員干得很好卻很難提拔,有的不聲不響卻提拔很快?
碧翰烽/文
1:專注點不一樣。專注做官,還是專注做事,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結局可能就不一樣。
王立群讀史記時講到五類人:第一類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為的是事業;第二類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為的是當官;第三類人:只琢磨錢,為的是發財;第四類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這就能辦成一些大事;第五類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還琢磨錢,那就更不得了。
在這當中,可以體味出做官與做事的一些區別之處。
有的人專注做官,專門盯著每一個職位、每一次調整、每一個環節,分析研判,精確部署,活動經營。做官的目標比較集中、比較聚焦。
有的人專注做事,專門盯著自己的職責、自己的任務、自己的能力,盡職盡責,任勞任怨,一絲不茍。做事的只會老實做事,遇到伯樂尚有機會,否則難成。
有人說,有的干部一門心思就是在當官身上,混經歷、跑關系、避風險、掩能力,所以一有機會就調動;有的干部卻是老實干事,不是看淡了晉升重用,而是現實如此,老實人更容易吃虧。
2:關系力不一樣。提拔很快的頻頻調動,很難提拔的一動不動,總之不會無緣無故。
有基層干部反映,現在有的干部調動十分頻繁,幾乎每一次調整都會有他們,多則一至兩年,少則幾個月,就會有調動。可有的干部卻一動不動,幾年甚至數十年都難得調動一次。
有基層干部就說,照道理講,那些頻頻調動的干部,很難有什么亮眼的政績,因為他們頻頻調動,在一個地方或單位呆的時間自然很短,很難出政績,即使有,也可能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且有的時間太短,可能連干部都不能完全認識,更別說群眾了。
恰恰是那些長期不動的干部,可能就是在踏踏實實干事,應該有很多政績、業績或能力,除非他們完全躺平。
這里面的原因或許比較復雜,但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背后的關系力問題。無論是天然的關系背景,還是后天培養的關系背景,應該會發揮不可小視的作用。
3:操作性不一樣。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可操作性的標準是不是有矛盾?這個其實也可能是關系力的一種延伸,但可從制度層面更加精細化。
選人用人肯定是有原則、有標準的。提拔不提拔,應該有綜合評價考核,或許難以形成客觀量化的計分標準,但總是能夠找到一些可操作性的指標或條件。
只是,有些標準過于彈性化,甚至是矛盾的,同樣一個標準,放到不同人身上,往往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說法與評價。比如年紀太輕,如果是很難提拔的人,就會說其是年齡太輕,經驗不足,尚需歷練;如果是提拔很快的人,就會說是鍛煉年輕人,推行干部年輕化。
再比如說工作特點強勢,如果是很難提拔的人,就會說其是作風霸道;如果是提拔很快的人,就會說其開拓精神強,敢于擔當。
這里面反映出了用人評價的客觀性問題,就是如何精準畫像,特別是建立對個人能力、業績、特點等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以期追求更多的客觀公正。
晉升提拔始終是體制內最為重要的激勵措施。雖然說難以做到大家滿意,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而且也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公正,畢竟德才也沒有絕對的評價標準,加之各個方面的力量平衡也不能不考慮。但是能不能做到基本的公正公平,最終可以從一個地方或單位的干事創業氛圍、干部生態來檢驗,從經濟社會發展和營商環境水平來檢驗。因為人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为什么有些公务员干得很好却很难提拔,有的不声不响却提拔很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汽丰田荣放被曝B柱大面积锈蚀 电泳工艺
- 下一篇: 求一个火山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