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匪徒又为何不敢劫?
原標題: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匪徒又為何不敢劫?
許多古裝劇中,都經常聽到“八百里加急”一詞,如遇到緊急軍情或者重大事件,都會派出驛官兵傳達命令,一路上馬不停蹄,經常有累死人或累死馬的事情發生,但為何一路上沒有人敢攔截“八百里加急”,要是到了荒郊野外被匪徒劫持了怎么辦?在中國古代統治者就專門制定了政策,如果敢劫,必死無疑。
在周朝時就專門設有烽火臺和郵驛傳遞情報,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是用的烽火臺,到了漢朝時期,每三十里地就會設置一個驛站,主要交給太尉掌管。因為古代交通不便,最快的交通工具便是馬匹,古代的道路坎坷不平,如果遇到下雨天更難行走,所以對于傳達指令的驛官兵下達死命令,如果消息沒有在指定的時間里沒有傳達到,很可能被軍法處置。
驛官的設置已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盛唐時期,郵驛甚至遍布全國各地,還細分為陸驛、水驛和水陸兼辦三種,根據記載,唐朝全國有1639個驛站,驛官有接近20000人。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舉個例子,在安史之亂時期,安祿山在范陽(保定和北京一帶)起兵造反,此地距離京城3000里,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不到6天時間,此事便傳到京城,效率非常高。
古代驛官在接到命令后,都會馬不停蹄的趕去送消息,每次傳遞信息時都會累死幾匹馬,宋朝時楊貴妃為了吃荔枝,動用了八百里加急,累死了不少人和馬。驛官在傳令途中,免不了走過一些無人區域,在深山老林中經常會有土匪出沒,所以古代設有鏢局,專門為人保護財物和人身安全,但是“八百里加急”時基本上是少數人趕路,如果遇到很多土匪該怎么辦?
土匪根本不敢攔截八百里加急,傳令的驛官如果在路上遇到了土匪攔路,只需在遠處大喊“八百里加急”,他們會立馬躲避,誰攔誰死,首先驛官有權力就地處決攔八百里加急的人,有先斬后奏之權,其次,如果有人敢攔,就近的軍隊會去剿滅土匪,所有沒有人敢去攔截,更何況也沒有什么值得他們攔截的。唐律規定,假如耽誤的是緊急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因書信延誤而遭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
想到如此嚴重的后果,土匪有十個膽子也不敢去攔截八百里加急,不僅是土匪,其他任何人延誤情報傳遞,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并且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驛官在趕路時都會掛一面黃旗來表明身份,以免不知情的綠林好漢錯劫了情報。
古代“八百里加急,阻擋者死,逆者亡”,為了保證情報能夠安全送到,有時候也會派出多名驛官,這也足以看出古代統治者對于情報信息的重視。為了生命安全著想,古代的土匪是不敢打八百里加急的主意的。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匪徒又为何不敢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红破莲芳坠”下一句是什么
- 下一篇: 梦见自己多了几个脚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