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际教育界“半壁江山”北上广后劲乏力,隐藏潜力股竟然在这……
原標題:國際教育界“半壁江山”北上廣后勁乏力,隱藏潛力股竟然在這……
近日,在頂思剛剛發布的《2023中國國際化特色學校圖譜》中,針對國際化特色學校數量最多的七座“高地”城市進行了專門的圖譜匯總,歷經30年風云變幻,如今“七雄并起”的格局基本確立。“七雄”的半壁江山北上廣已邁入“負增長”時代,然而其中唯一一座城市的國際化學校數量仍在不斷增長,是當下難得的“潛力股”。本期,我們一起聚焦。
01“大運之城”是國際化學校唯一潛力股?
根據頂思《2023中國國際化特色學校圖譜》和行業分析報告的數據,今年的大運會讓成都又多了一張閃亮的名片“大運之城”。現有各類國際化特色學校55所,并且在步履維艱的2023年,北上廣等國際教育熱門城市調減多校,總量停滯的情況下,成都卻依舊有新校落成,總量上漲。
作為常年穩居中國新一線城市榜首的成都,過去30年,一直都是中國中西部經濟發展的耀眼明星,而30年間不斷落地的國際化特色學校更是見證了成都崛起為無可爭議的國際教育新高地。
追溯成都的國際化特色學校發展,這些校名是這30年輝煌史中最為生動的記憶。
1992年9月,成都都江堰市光亞學校成立,開創了新中國成立后公民個人創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先河,也被認為是新中國第一所私營全日制寄宿學校。1995年,學校被IBO接納為IB聯盟學校,2005年,光亞學校在西部首開IBDP課程。
1997年,成都愛思瑟外籍子女學校(CDIS)建校,成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第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1999年,康德教育集團下屬成都楷博學校與成都七中合作建立成都七中國際部,成為四川最早,也是全國成立較早的公立國際部。
2000年,成立于1993年的嘉祥集團入局教育,創辦了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學校后來獲評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成都外國語學校改為民辦公助學校。
2002年,成都樹德中學與華櫻國際教育中心共同合作成立成都樹德中學國際部,是四川省第一所引進國際高中課程(VCE)的學校,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引進IB國際課程的公立高中。
同年,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改制為民辦公助股份制學校,學校是四川省創辦最早、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外國語學校之一,也是全國23所合格外國語學校之一。
2004年,成都華德福學校創建,學校是中國大陸第一所華德福教育學校。
2011年,成都石室中學國際部成立,是成都第一個獲得美國常春藤&TOP5名校錄取的國際部。
自此,成都國際教育的“四七九”完成了國際課程的布局。(注:成都四中即成都石室中學,成都九中即成都樹德中學)
隨后,成都闊步邁入國際化學校迅速發展的十年,幾乎每年都會有新建校落成,不僅有本土教育品牌,也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國際教育品牌落地建校。根據頂思數據,近十年間,成都共有近30所國際化特色學校建成開學。
02 國際教育“新高地”因何崛起?
蜀漢風云、三國演義、武侯祠……擁有4500多年歷史的成都自古便是繁華之地,追溯成都的國際教育,首先離不開經濟飛速發展。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里,成都的經濟一直未能挺進全國十強城市。
30年前的1993年,成都GDP排名全國第十三位,不及北方城市中的沈陽和青島,也遠落后于重慶。到2004年,成都GDP挺進十強,再到2022年,成都GDP突破兩萬億,躋身全國第七。而成都經濟的飛速發展背后,是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成都積極努力——
2001年,《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成都被確定為西南地區重要經濟中心城市;
2011年,成都規劃建設天府新區;
2016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成都列入全國9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
2018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
2020年,《四川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世界級成渝雙城經濟圈”,并將成都作為“雙城核心引擎”。
從區域性中心城市到全國性中心城市,成都的崛起也吸引了省內乃至國內外人才的大量涌入,帶來了對于國際教育的需求,為眾多國際學校提供了蓬勃發展的沃土。
當然,國際化學校的發展除了經濟發展和人才涌入,也離不開城市規劃和政策支持——
僅以近十年為例,成都在貫徹落實國家對于民辦學校的鼓勵和引導發展政策之外,也率先提出了眾多結合地方實踐的舉措。
早在2014年,成都便率先頒布了《成都市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指標體系實施意見(試行)》,這在全國都具有示范和引領效應。
就在前幾天,成都市教育局與加拿大渥太華-卡爾頓教育局續簽署《教育合作框架協議》,這也是雙方繼2019年簽署《區域教育合作備忘錄》后再度攜手。
經濟支撐,規劃鋪路,官方合作,再加上政策支持,這塊國際教育的高地因勢而起。
03 再迎兩所新校,區域潛力無限
在國際化特色學校總量不增反降的2023年,各省市國際化學校發展均進入停滯期,根據頂思中國國際化特色學校圖譜&分析報告,2023年全國僅新增17所國際化特色學校,這其中,成都也迎來了兩所國際化學校——
成都蒙彼利埃外籍人員子女學校(MIS)始建于2019年,是中國成都市與法國蒙彼利埃市歷經40年國際友城伙伴關系的中法兩國政府合作的友誼結晶與中法國際文教交流的典范學校,2023年正式恢復招生;
成都英華學校(原“成都渥太華學校”)則是成都市首個九年一貫的中加合作共建公辦學校,也是成華區繼成都英才學校后的第二所“英”系列學校。
加上2023年新增的兩所國際化學校,成都的國際化特色學校總量達到55所,僅次于蘇州,排在大陸城市第六位,全國城市(含港澳臺)第七位。
結語
多年來,成都一直是最具幸福感、最宜居的城市。國際教育版圖的“戰國七雄”之中,成都給人的印象也是“巴適的”慢節奏之城。然而,從發展來看,慢生活與加速度是同時在這座城市上演的……
今年7月,川渝兩地首次正式提出中國“第四極”,并與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城市簽署戰略協議,吸引更多外企和高端人才進駐。同時,就在上周,成都成為在西部率先恢復中美直飛航線的城市。而人才的涌入和國際交往的日益密切,給成都國際教育的發展增添了更多想象。
作者 | Andy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国际教育界“半壁江山”北上广后劲乏力,隐藏潜力股竟然在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硫酸多少钱一吨啊?
- 下一篇: 学习强国上的视频怎样下载